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

宋代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艷清香相間發。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洛陽春濃花滿城,奼紫嫣紅香正濃。遊絲有意,苦留遊客絲縈繞。楊柳無情,爭相送別為那般。
杏花紅處,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遠,行人山下歇驛站。相去遠,今宵誰能與我伴,唯有寂寞、孤館與明月。

注釋
①芳菲節:花草飄香的季節,指春季。
②相間(jiàn)發:先後連續不斷地開花。
③遊絲:蜘蛛和青蟲之類的昆蟲所吐之絲,被風吹到空中,成為遊絲。
④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別之俗,故云。
⑤館:驛館。

創作背景

此篇述離情,作於景佑元年(1034)春天離開洛陽之時。

賞析

用“洛陽正值芳菲節”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離人所的滿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並不滿足於此,他又用“穠艷清香相間發”來進一步渲染“芳菲節”,使洛陽的春色變得更為具體可感。“穠艷”一句不僅使人想見花木繁盛、奼紫嫣紅的景象,而且還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陣陣春風吹送過來的陣陣花香。接下去兩句“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既是寫景,又已暗含眷戀送別者的感情。“遊絲”是蜘蛛所吐的絲,春天飄蕩空中,隨處可見。庾信的《春賦》就曾用“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來點染春景。遊絲和垂柳原是無情之物,但惜別者眼中,它們卻仿佛變得有情了。這裡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說遊絲苦苦地纏繞著人不讓離去,又埋怨楊柳怎么沒來由地爭著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筆鋒轉入抒寫別離。

下片繼續寫旅途的春光和離愁,使人感到春色無邊無際,愁思也無邊無際,始終苦惱著離人。作者只寫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徵的形象描繪產生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詞傳神之筆。上句描寫旅途中的春山:只見山口處有紅杏傍路而開,而紅艷艷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寫那位離人的活動:他繞山而行,群山連綿,路途遙遠,他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開放的驛舍里。這兒人煙稀少,和繁華的洛陽形成鮮明的對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終於迸發出了“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的嘆息,使作品所要抒發的感情噴薄而出。詞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寫洛陽春季花柳盛開的洛陽這之春,並以柳絲縈牽喻難捨之情。離別的時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陽之春,濃艷的、清香的,相繼開花爭妍。接下來寫忍離別之情。詞人拈出兩個象徵依戀和離別的意向,“遊絲”、“垂柳”,並賦予它們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爭”,寫離別之人對洛陽及送行者依依不捨的深情。

下片構想離開洛陽所經之處的風景及旅途之狀,進一步渲染離情。“杏花”二句為遠望所見之景,放眼望去,離開洛陽要經過的青山缺口之處,紅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詞人也即將加入這行人的隊伍,他不由得想像著離開滿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陽後的寂寞旅程,那會是怎樣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會有誰相隨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館的那一輪明月吧。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1370篇詩文

猜您喜歡

佳人醉·暮景蕭蕭雨霽

宋代柳永

暮景蕭蕭雨霽。雲淡天高風細。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灩無際。冷浸書帷夢斷,卻披衣重起。臨軒砌。
素光遙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塵何處,相望同千里。盡凝睇。厭厭無寐。漸曉雕闌獨倚。

畫堂春·湔裙獨上小漁磯

清代顧貞觀

湔裙獨上小漁磯,襪羅微濺春泥。一篙生綠畫橋低,昨夜前溪。
回首楝花風急,催歸暮雨霏霏。撲天香絮擁淒迷,南北東西。

生查子·東風不解愁

清代納蘭性德

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
爇盡水沉煙,露滴鴛鴦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