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水調歌頭·九日游雲洞和韓南澗尚書韻

宋代辛棄疾

今日復何日,黃菊為誰開?淵明謾愛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關人何事,政自不能不爾,誰遣白衣來。醉把西風扇,隨處障塵埃。
為公飲,須一日,三百杯。此山高處東望,雲氣見蓬菜。翳風驂鸞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歸路踏明月,人影共徘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菊花日復一日地開放,不知是為了誰。東晉陶淵明最愛重陽,因為他心中有不平之氣,所以總是借酒澆愁。醉後扇著扇子,阻擋秋風吹起的塵土。
陪您喝酒,一天需要喝三百杯才夠。站在山上向東邊遙望,可以看見霧氣之中的蓬萊仙境。朋友和我一個做官,一個閒居,當此之時,只能抱病登高以打發重陽節日。友人在明月的照耀下歸去,我卻只能伴著月影獨自徘徊。

注釋
①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水調歌》,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九日:農曆九月九日,又稱重九、重陽。陶淵明《九日閒居序》:“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古人在九月九日為登高賞菊的節日。雲洞:在江西上饒縣西開化鄉。韓南澗:韓元吉,號南澗。孝宗初年,曾任吏部尚書。主抗戰,晚年退居信州,與稼軒游。
②淵明:陶潛,一名淵明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著有《靖節先生集》。謾:同“慢”,枉然,徒然。謾愛:空愛,徒愛。這裡是反義詞,應作最愛講。
③胸次:胸懷。《莊子·田子方》:“喜怒衣樂不入於胸次。”崔嵬(cuī wéi):塊壘,指胸中鬱積的不平之氣。
④政:同“正”。自:因為。爾:如此。
⑤白衣:穿白衣服送酒的人。
⑥扇:作動詞。塵埃,指主和派。
⑦三百杯:形容喝酒之多。李白《襄陽歌》:“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⑧蓬萊:古代神話傳說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有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鏇三萬里。……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這裡指京城。
⑨翳(yì):同“翼”,用羽毛作的華蓋,這裡作動詞作。翳鳳,是說用鳳鳥毛作的華蓋車。驂(cān),一車駕三馬,或一車駕四馬,中間兩馬叫服,旁邊的兩馬叫驂,也叫騑。這裡也作動詞。驂鸞,是三隻鸞鳥駕的車。這裡的意思是說韓南澗走的時候,車馬華麗,隨從人員很多。
⑩落佩:除去官員的佩帶。倒冠:摘掉官員戴的帽子。落佩倒冠:衣冠不正,喻隱居狂放。
⑪抱病,帶病。杜甫《九日》詩:“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創作背景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作者因被誣陷罷職閒居信州帶湖,時韓元吉寓居信州。二人志趣相投,同懷恢復中原壯志,常相交遊唱和。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二人同游信州雲洞,韓元吉當即寫了一首《水調歌頭·又水洞》,作者便寫下這首詞,作為其和章。

賞析

上片不直接寫與朋友同游的情狀,而是引陶淵明自比。他所寫的寧可退隱、也不向當權者屈曲的淵明,兼有為自己畫像和代朋友書懷的意味。首韻一問,雖意在表明時令,而又能顯出心中的波峭。同時“為誰開”一問,不僅有捨我其誰的自信,且能起到引發下文的作用。他之所以愛菊,是借花的凌雪傲霜的高尚品格,寄託自己的心胸。以下兩韻,明看是代陶淵明寫心,其實翻過來看,正是借淵明寫懷。“淵明謾愛”一韻是倒裝句,是說胸中正不平、惟待酒澆化之的淵明,喜逢重陽節卻無酒可飲。作者的遭遇有很多地方與陶淵明相同,所以用“黃菊開”、“愛重九”、“正崔嵬”表示對陶淵明的同情與歌頌。下韻以退為進,否定酒本身對淵明有重要意義,謂淵明愛酒並非因為他是個酒徒,而是心中有塊壘,不得不借酒澆愁。可是,沒有誰打發“白衣”來為他送酒。上片末韻,扇面障塵既是取景於眼前,也是典故的借用。他對淵明中藏塊壘的心跡的理解,頗為深刻。而寫淵明,實即自寫其志。尤其是末韻。用來比擬韓尚書面對政敵的熏人氣焰而不為苟且的態度,頗為切合。

下片就眼前重陽節的相知之樂來寫。他寫一日須飲三百杯,才配得上為韓尚書飲。既側寫韓的豪酣與灑脫,也是寫他與韓的相知投緣之樂。在繼兩韻中,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筆鋒急轉,直指自己遭受“落佩倒冠”的陷害,向南宋王朝提出了憤怒的抗議。當他想見韓將來翳鳳驂鸞、歸於眺望中的仙山之後,就不免喜憂參半了:他為韓尚書的得歸仙班而高興,也為自己的隱居無伴、抱病獨登高台而傷感。人我相照,愈覺情懷不堪。這裡的“歸於仙班”,隱指韓將來的歸朝。結韻以想像中形影相弔的情景,在送別韓南澗的歸路上,見到月色映出了“人影共徘徊。”流露出惜別依依和孤獨寂寞之感。這樣的表達法,能兼收暗示友情相得和表達自己隱居失意之情的雙重功效。

上片寫登高賞菊憶及淵明,以重九日盼望送酒的陶淵明自比,暗示了作者與其處境的相似。下片陪游後借題發揮,既寄希望於韓元吉再次被朝廷召用,又為自身的“落佩倒冠”抱病登台而慨嘆,傾訴自己無法實現抗金報國壯志的痛苦,表達了被迫害受壓抑的沉重心情,不是一篇單純的記游之作。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1399篇詩文

猜您喜歡

瑞鷓鴣·城頭月落尚啼烏

宋代蘇軾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來,兩縣令先在。

城頭月落尚啼烏。朱艦紅船早滿湖。鼓吹未容迎五馬,水雲先已漾雙鳧。
映山黃帽螭頭舫,夾岸青煙鵲尾爐。老病逢春只思睡,獨求僧榻寄須臾。

天目

明代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餘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岩,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

唐代李白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後發清狂。

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
白鷗閒不去,爭拂酒筵飛。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