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河南尹白侍郎

唐代劉禹錫

宿習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
自從七祖傳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門。
東泛滄江尋古蹟,西歸紫閣出塵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經相對翻。

評析

柳宗元相比,劉禹錫就榮幸得多。他二人雖同時遭貶,但柳宗元生性沉鬱,而劉禹錫則生性達觀。柳宗元多病,劉禹錫康健。蘇東坡評柳宗元“發纖濃於古簡,寄至味於淡泊。”而劉禹錫在此,則還多了一團生機和氣。所以柳宗元年僅四十七而逝,劉禹錫則壽高七十餘,比白居易略差一點。柳宗元也沒有如劉、白二人,得以交圭峰宗密大師這樣佛教中的泰山北斗,也不如李翱那樣得以結交藥山唯儼這樣的禪林宗匠。這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當太守時送別圭峰大師時所作的,並以此詩作為“介紹信”,介紹給白居易。圭峰大師與劉禹錫、白居易還有一段交往,的確是鮮為人知。

“宿習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忘卻言。”這裡,劉禹錫盛讚圭峰大師累世修行,得到了極高的智慧。在釋迦牟尼佛的眾多弟子中,阿難尊者號稱“多聞”第一,所有的佛經,都是經他背誦出來的。圭峰大師是華嚴宗的五祖,對佛教理論在當時是天下獨步。同時圭峰大師還是禪宗荷澤宗的第五代祖師。這兩重崇高的地位和卓絕的修行,當然堪稱“多聞第一”又“忘卻言”了。

“自從七祖傳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門。”這裡“七祖”指六祖大師的弟子荷澤神會禪師。因神會禪師的努力,南禪擊敗了北禪,確立了六祖的地位,而他也在後來被唐德宗“欽封”為“七祖”。“便門”是方便法門的簡稱。禪宗講“教外別傳”,對“三乘”教法不那么看重,而注重“直指人心”的方便法門。

“東泛滄江尋古蹟,西歸紫閣出塵喧。”圭峰大師曾一度離開陝西盧縣草堂寺到江南遊歷。自從隋煬帝開大運河以來,經洛陽汴河,在泗州入淮河,又經淮安、揚州入長江。故舟行極為方便。圭峰大師此行當在劉禹錫任和州刺史的太和(唐文宗年號,827—836)年間。長安到江南稱“東泛”,再回長安自然為“西歸”了。草堂寺為姚秦時鳩摩羅什大師譯經故地,現今仍為中國佛教祖庭之一,地處終南山北麓。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經相對翻。”白居易以侍郎身分,居河南府尹,地位極高,信佛之誠,又超過劉禹錫和柳宗元。白居易還與圭峰師叔洛陽神照禪師熟識,圭峰大師在洛陽與白居易相會,想必就更加熱鬧了。一起談佛論禪,必然相契。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987篇詩文

猜您喜歡

上西平·送杜叔高

宋代辛棄疾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雲。江南好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夜來風雨,春歸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詩如錦,筆如神。能幾字、盡殷勤。江天日暮,何時重與細論文。綠楊陰里,聽陽關、門掩黃昏。

赤壁歌送別

唐代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

唐代岑參

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
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
岸旁青草長不歇,空中白雪遙鏇滅。
蒸沙爍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
陰火潛燒天地爐,何事偏烘西一隅?
勢吞月窟侵太白,氣連赤坂通單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