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
須信衡陽萬里,有誰家、錦書遙寄。萬重雲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露水寒冷煙氣變涼,蘆葦也不開花了。天邊長途飛行的雁,聲音淒清高遠。銀河光照下的秋天夜晚,燈光暗淡的西漢皇帝的離宮上空,一聲雁鳴剛剛傳,想起了在瀟湘時的生活。水岸遙遠,無人打擾,食物和水豐盛。俯望那無邊的平坦田野,猶豫不定地想降落地上,但和以前一樣,被風吹草動受驚而飛走了。
必須堅信萬里之外的衡陽回雁峰是最好的棲息地,有誰願意把我的書信送到遙遠之地。不管遠隔萬里,但我相信鴻雁你經過艱苦飛行,總會把信送到。為了長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盤承接天上的甘露。在石頭城下,寒冷的江水裡倒影搖動。想起在外丈夫的寒衣還未搗洗,心上人一揮動搗衣的木棒,就眼淚盈眶。
注釋
①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清真集》入“越調”。一百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並是領格,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②蒹葭(jiān jiā)老:蘆葦不開花了。
③征鴻:長途飛行的雁鳥。寥唳:聲音淒清高遠。
④長門:西漢皇帝離宮,位於陝西長安城南。燈悄:燈光暗淡。
⑤瀟湘:瀟水與湘水會合處,在今零陵縣,現以此泛稱湖南。
⑥岸遙:水岸很遠。
⑦菰(gū)米:又名雕菰米,莖可作飯。
⑧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位於湘江中游。名勝古蹟有回雁峰。它是南嶽衡山七十二峰最高峰。相傳北雁南歸,到此為止不再向南飛了。
⑨錦書:織錦上書寫文字的書信,代指婦人思念他鄉丈夫的信。遙寄:指雁遙遠傳帶書信。
⑩斜行橫陣,才疏又綴:雁斜飛成“人”字,橫飛成“一”字,剛剛散開,又馬上靠攏。斜行:指雁飛成斜體形。橫陣:指排成一條線。
⑪仙掌月明:為了長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盤承接天上的甘露。
⑫石頭城:古代金陵的別稱,即現在的南京市。
⑬拂:揮動。杵(chǔ):搗洗衣服的木捶。
賞析
上片,詠秋夜南歸飛雁,暗示蘇軾自己得其所歸的愉悅心情。開頭兩句寫秋景,隱喻自己遠征而清高回歸。“露寒”、“煙冷”、“蒹葭老”、“征鴻”,為典型的深秋景物,極為蒼勁。遠在“天外”的“征鴻”唱著“寥唳”的歌回歸了,心情自然舒暢。接著五句,寫深秋夜雁的美好歸宿。“銀河”光照的“秋晚”,“燈悄”寂寥的“長門”上空,一聲雁鳴剛剛傳來,“應念”樂土“瀟湘”。“岸遙”,寫雁歸宿地寬闊。“人靜”,寫雁歸宿地無干擾。“水多菰米”,寫雁歸宿地食品充足。言外之意,是指蘇軾艱苦窮困的日子總算結束了,現在和“雁”一樣,有將返回朝廷的機遇。最後四句,寫雁歸路上遇到小小風波,隱喻蘇軾改移汝州仍有餘悸。然而,一望儀真那無邊無際的原野,被迷住了,“徘徊欲下”。但又出現“風”浪,只好照舊地“驚”而起飛,到那“瀟湘”的“回雁峰”去。
下片,寫鴻雁傳書,寄寓婦女思念征人之情,反襯蘇軾忠君的一番苦心。第一、二句寫“衡陽萬里”的“回雁峰”是樂山,應“須信”不疑。蘇軾應詔回朝效命多年的心愿一直未改移。第二至五句,直寫要托鴻雁幫忙,為蘇軾“錦書遙寄”到金陵。不管“萬里雲外”多么遙遠,但蘇軾相信鴻雁經過“斜行橫陣,才疏又綴”的跋涉,終將會把信送到的,詞意富有人情味。第六、七、八句,用讚美石頭城的詞句,來交代家居的優美環境:在仙人承接甘露、“影搖寒水”的“石頭城下”,有蘇軾寄居的寒舍和妻妾。最後三句,近乎懇求,鴻雁哪,你見到了沒有?蘇軾那“佳人拂杵”,正在“念征衣未搗”,還“有盈盈淚”而為之傷心,此等思念,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全詞,借景抒情。名為詠物,實是抒發蘇軾心境、志趣、感嘆,可以說是倫理道德的衍化物。以鴻雁自況,詠物喻志,是蘇軾黃州詞創作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