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攜手看花,漫步芳叢深徑;扶肩待月,雙雙共倚斜廊。匆匆惜別時,已悵然無措,那情景,此時不堪再回想。
欲寄書信,卻恨人如天遠;難捱長夜,漫漫夜似年長。小窗風雨清冷,聲聲碎人愁腸,更無奈,獨眠孤舟枕上。
注釋
⑴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調名取自李白《蘇台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⑵攜手:手挽手,形容很親密的樣子。深徑:花叢深處的小路。
⑶扶肩:肩並肩。
⑷臨分少佇:臨別時少作佇立,表示不忍分離的情態。佇,久立而等待。倀(chāng)倀:迷茫不知所措貌。
⑸此段:近來。《宋書·謝莊傳》:“此段不堪見賓,已數十日。”
⑹難銷:即難消,難以經得住。
鑑賞
此詞寫與情人的別後相思。上片起首二句以極其工整的六言對句,追憶昔日歡會的美好情景,溫馨旖旎地寫出了男女歡會這樣一種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情態:一對情侶,奼紫嫣紅、爭芳鬥豔的小園深徑里攜手賞花,夜靜人寂、涼風習習的幽雅斜廊上扶肩待月,卿卿我我,情意綿綿。這兩句極其生動而概括。
接下來兩句一反起首二句追憶歡會時的熱烈纏綿,陡然轉入當日回想時的悲涼,形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從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產生了動魂盪魄的藝術效果。上句以一“已”字,突出了惜別之際,稍作延佇,已經若有所失、悵然迷茫的悲哀;下句又以“不堪”二字相呼應加倍寫出當日回想時的痛心疾首,淒婉欲絕。這兩句與李商隱《錦瑟》詩中所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可謂意境相類,但各盡其妙。
上片四句,兩句一層,情調大起大落。詞人一開始就將歡會寫得纏綿熱烈,細膩逼真,然後當頭棒喝,由熱烈纏綿一下反跌到悲涼悽慘,形成情感洪流的巨大落差,從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使詞作含義深遠,餘味無窮。
下片四句,筆法又有所不同。詞人如剝筍一般,層層深入地具體說明往事不堪回首的原因。第一句“欲”字,是說自己主觀上的願望。和心上人分別之後,羈宦天涯,見面固然已屬痴想;然而不料就連互通音問,互慰愁腸這一點願望也由於人如天遠,書無由達而落空。主觀的願望被客觀的現實無情地擊碎,這種情況下去回想舊日的歡會,這是一“不堪”。第二句“難”字,是客觀環境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一個人對著孤燈,淒清寂寞,百無聊賴,漫漫長夜中咀嚼著分離的痛苦,當然會產生長夜如年那樣難以銷磨的無限感慨。這是二“不堪”。第三句“小窗風雨”是耳邊所聞。聽著風雨敲打窗扉之聲,詞人不禁肝腸俱碎。“碎”字極煉而似不煉,情景兩兼,可稱得上是著一字而境界全出。這是三不堪。第四句收束全詞,以“更”透進一層,指出以上之種種,全發生;“孤舟枕上”,把羈旅愁思、宦途棖觸與戀情打成一片。這是四“不堪”。這四“不堪”齊於一身,已使人難以承受,何況又紛至沓來,一時齊集。
全詞用筆句句緊逼,用意層層深入,沉鬱頓挫,情厚意婉,將主人公與戀人的別後相思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不愧為愛情詞中的佳作。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行舟江上的風雨長夜,或以為系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賀鑄赴任太平途中所作。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後。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箇濃如酒。
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遨頭小簇行春隊。步蒼苔、尋幽別塢,問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後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