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悅兌元見寄(二首)
明代:朱右
于越山中謝傅家,舊時池館似東嘉。
繼公幽隱經行處,檐卜新開一樹花。
朱右
朱右(1314年-1376年),字伯賢(一字序賢),自號鄒陽子,臨海章安(今屬椒江區)人。生於元仁宗延祐元年,元末從陳叔夏、林景和游,又受文法於李孝光。以薦授慶元路慈谿縣儒學教諭,調蕭山,擢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轉員外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曾詣闕獻河清頌,不遇而歸。洪武三年(1370年),召修元史。洪武六年,修日曆,除翰林院編修。洪武七年,又修洪武正韻。不久,遷晉府右長史。卒於明太祖洪武九年,卒年63歲。他博通經史。著有白雲稿五卷,《四庫總目》又有春秋類編、秦漢文衡、元史補遺等,並行於世。► 8篇詩文
偃虹堤記
宋代:歐陽修
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願有所記。”予發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問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於州者遠且勞
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願有所記。”予發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問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於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於州者,近而且無患。”問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殺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萬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時以成。”問其始作之謀,曰:“州以事上轉運使,轉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覆,而又上於朝廷,決之三司,然後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書矣。”
蓋慮於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於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沖,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則滕侯之惠利於人物,可以數計哉?夫事不患於不成,而患於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於殆廢。自古賢智之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蹟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於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於後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嘗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餘,以利及物。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後法,一宜書。不苟一時之譽,思為利於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乃為之書。
慶曆六年某月某日記。▲
寄答王子新
明代:朱曰藩
兩家父子擅風流,江左相看三十秋。
徐庾爭吟玉台體,王謝久闊烏衣游。
客夜紅燈何處酒,病山黃葉隔年樓。
西洲風惡船難系,空遣多情怨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