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過沈居士山居哭之

唐代王維

楊朱來此哭,桑扈返於真。
獨自成千古,依然舊四鄰。
閒檐喧鳥鵲,故榻滿埃塵。
曙月孤鶯囀,空山五柳春。
野花愁對客,泉水咽迎人。
善卷明時隱,黔婁在日貧。
逝川嗟爾命,丘井嘆吾身。
前後徒言隔,相悲詎幾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來到此地吊念故友,故友就好像真的活著一樣。
故友是一個千古不朽的人,依然活在周圍鄰居的心裏面。
悠閒地喜鵲在屋檐喧鬧著,故居的屋子落滿塵埃。
夕陽餘輝和黃鶯的叫聲倍顯孤單,春天到了,山裡面只剩下故友的空室。
漫山遍野的花朵滿臉的愁容,泉水哽咽著迎接來往的客人。
沈居士如善卷、黔婁那樣賢能而安貧。
逝去的流水和枯萎的死井感慨著故友的生命。
我們相隔的時間也不多,相悲的時間過不了幾天。

注釋
沈居士:信佛而在家修行者稱居士,此沈居士應為王維友人。
千古:千古不朽,對死者的悼祝之詞。
雀:全原作“鵲”。
五柳:此指沈之山居。
善卷:古之賢士。相傳舜嘗以天下讓卷,卷不受而去,入深山,莫知其終。
逝川:逝去的流水。
言隔:言語隔絕。詎(jù):豈也。

賞析

這首的起四句寫前來弔唁,斯人已逝,而周圍環境依舊。中八句寫弔唁當日所見,一切景物無不塗上悲悼之情,且以古賢比喻死者,寫景寫人皆以極濃郁的主觀色彩出之,表現了真摯深厚的友情,此為本詩根本特色。末四句感嘆,以逝者比死者,以丘井自比,競恨不得以身相隨,因悼念之深而不覺出此重語,將詩人對沈居士亡故之悲痛推向更高一層。

這首詩全篇以哀哭的調子寫出,句句都滲透著詩人悲傷的淚水。詩人用了一連串典故,把沈居士比喻為桑扈、陶淵明、善卷、黔婁,頌揚他安貧樂道的隱逸高風。詩的起頭和結尾各用四句直抒胸臆,傾吐對友人辭世的懷念、悲傷、哀哭,又避免了長篇排律容易造成的板滯。中間四聯,前三聯都是借景物抒悲情。“閒檐”、“故榻”一聯寫主人去後山居的寂寞荒涼;“曙月”、“空山”一聯以春天美景反襯悲情;“野花”、“泉水”一聯移情於景,將景物擬人化:因為山居主人逝去,就連野花也對客哀愁,泉水亦嗚咽迎人。寫景手法有別,但悲情同在景中,而且一聯比一聯強烈。總之,詩人以一掬精誠、滿懷酸辛與亡友之魂靈相感通,令人讀之悽然。

創作背景

這首具體創作年代不詳。王維是個重友情的人。他的一個鄙視功名富貴、終生隱居的友人沈居士死了,他特地前往友人的山居哀悼祭奠。看到沈居士舊居的淒涼落寞景象,心生懷念悲悼之情,於是寫下這首詩作。
王維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476篇詩文

猜您喜歡

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