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飲罷歸來得病自嘲
王慎中 〔明代〕
山澤臞儒枯到骨,何曾大嚼深杯。今朝伏枕不須猜。
蛇懸弓壁上,羊過菜園來。
掩袂自譏還自解,亦知口爽生災。故人高會喜追陪。
疾多寧為肉,病至不關醅。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讀書於清源山中峰遵岩,號遵岩居士,後號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稱王仲子,晉江(今屬福建)人。明代詩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為明朝反覆古風的代表人物之一。► 1013篇詩文
放歌
張煌言〔明代〕
吁嗟乎!滄海揚塵兮日月盲,神州陸沈兮陵谷崩!
藐孤軍之屹立兮,呼癸呼庚;予憫此孑遺兮,遂息機而寢兵。
方壺圓嶠兮,聊稅駕以埋名;豈神龍魚服兮,罹彼豫且之罾!
予生則中華兮,死則大明;寸丹為重兮,七尺為輕。
維彼文山兮,亦羈紲於燕京;黃冠故鄉兮,非
吁嗟乎!滄海揚塵兮日月盲,神州陸沈兮陵谷崩!
藐孤軍之屹立兮,呼癸呼庚;予憫此孑遺兮,遂息機而寢兵。
方壺圓嶠兮,聊稅駕以埋名;豈神龍魚服兮,罹彼豫且之罾!
予生則中華兮,死則大明;寸丹為重兮,七尺為輕。
維彼文山兮,亦羈紲於燕京;黃冠故鄉兮,非予心之所欣。
欲慷慨以自裁兮,既束縛而嚴更;學謝公以絕粒兮,奈群諑之相併!
等鴻毛於一擲兮,何難談笑而委形!憶唐臣之嚼齒兮,視鼎鑊其猶冰!
念先人之淺土兮,忠孝無成;翳嗣子於牢籠兮,痛宗祀之雲傾!
已矣乎!荀瓊、謝玉亦有時而凋零,予之浩氣兮化為風霆,余之精魂兮化為日星。
尚足留綱常於萬祀兮,垂節義於千齡,夫何分孰為國祚兮孰為家聲!
歌以言志兮,肯浮慕乎箕子之貞;若以擬夫「正氣」兮,或無愧乎先生!▲
游靈岩記
高啟〔明代〕
吳城東無山,唯西為有山,其峰聯嶺屬,紛紛靡靡,或起或伏,而靈岩居其詞,拔其挺秀,若不肯與眾峰列。望之者,鹹知其有異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蓋以節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吳王夫差宴遊之遺處也。又其上則
吳城東無山,唯西為有山,其峰聯嶺屬,紛紛靡靡,或起或伏,而靈岩居其詞,拔其挺秀,若不肯與眾峰列。望之者,鹹知其有異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蓋以節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吳王夫差宴遊之遺處也。又其上則有草堂,可以容棲遲;有琴台,可以周眺覽;有軒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閣以瞰具區之波,曰涵空,虛明動盪,用號奇觀。蓋專此郡之美者,山;而專此山之美者,閣也。
啟,吳人,游此雖甚亟,然山每匿幽閟勝,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從淮南行省參知政事臨川饒公與客十人復來游。升於高,則山之佳者悠然來。入於奧,則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嵐為之蹇舒,杉檜為之拂舞。幽顯巨細,爭獻厥狀,披豁呈露,無有隱循。然後知於此山為始著於今而素昧於昔也。
夫山之異於眾者,尚能待人而自見,而況人之異於眾者哉!公顧瞻有得,因命客賦詩,而屬啟為之記。啟謂:“天於詭奇之地不多設,人於登臨之樂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盡夫游觀之樂也。今靈岩為名山,諸公為名士,蓋必相須而適相值,夫豈偶然哉!宜其目領而心解,景會而理得也。若啟之陋,而亦與其有得焉,顧非幸也歟?啟為客最少,然敢執筆而不辭者,亦將有以私識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約、諸暨姜漸、河南陸仁、會稽張憲、天台詹參、豫章陳增、吳郡金起、金華王順、嘉陵楊基、吳陵劉勝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