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寺
宋代:王禹偁
寺牆圍著碧孱顏,曾是當年海涌山。
盡抱好峰藏院裡,不教幽景落人間。
劍池草色經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
珍重晉朝吾祖宅,一回來此便忘還。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666篇詩文
國清化人示寒山
宋代:王之道
師從天台來,示我一集詩。
開編未及讀,涕淚已交頤。
紛紛世間人,迷妄覺者誰。
浮沉苦海中,俗出無端涯。
寒山與拾得,旁觀為興悲。
作詩三百篇,勸戒仍嘲嗤。
覺此未覺者,當下成牟尼。
此意亦良厚,奈何人罕知。
師持國清缽,欲救雲堂飢。
贈言亦安用,
師從天台來,示我一集詩。
開編未及讀,涕淚已交頤。
紛紛世間人,迷妄覺者誰。
浮沉苦海中,俗出無端涯。
寒山與拾得,旁觀為興悲。
作詩三百篇,勸戒仍嘲嗤。
覺此未覺者,當下成牟尼。
此意亦良厚,奈何人罕知。
師持國清缽,欲救雲堂飢。
贈言亦安用,聊以報所貽。
▲成相院
宋代:王之道
山前羅萬松,邀我行數里。
不知幽人居,便家亂峰峙。
新晴翠似潑,乍熱汗如洗。
幸獲聽潺湲,何妨濯清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