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唐代劉長卿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與你相逢在穆陵關的路上,你隻身匹馬就要返回桑乾。
楚國的青山依然蒼翠古老,幽州的太陽發出陣陣淒寒。
城裡經歷上百次戰亂之後,還有幾家老人在世上保全。
到處是殘垣斷壁蓬蒿遍野,你定會流著眼淚邊走邊看。

注釋
⑴穆陵關:古關隘名,又名木陵關,在今湖北麻城北。漁陽:唐代郡名,郡治在今天津市薊縣,當時屬范陽節度使管轄。
⑵穆陵:指穆陵關。
⑶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經河北,相傳每年桑椹成熟時河水乾涸,故名。唐李白《戰城南》:“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這裡指行客家在漁陽。
⑷楚國:指穆陵關所在地區,並用以概指江南。穆陵關本是吳地,春秋後屬楚。蒼山:青山。唐杜甫《九成宮》詩:“蒼山入百里,崖斷如杵臼。”
⑸幽州:即漁陽,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漢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帶。唐時漁陽、桑乾都屬幽州。
⑹百戰:多次作戰。這裡指安史之亂。
⑺耆(qí)舊:年高望重者。此指經歷兵亂的老人。唐杜甫《憶昔》詩之二:“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⑻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晉葛洪《抱朴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⑼歸人:歸來的人。晉陶潛《和劉柴桑》:“荒塗無歸人,時時見廢墟。”此指北返漁陽的行客。

賞析

首聯寫相逢地點和行客去向。“詩人見歸鄉客單身匹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親人團聚。次聯借山水時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勢,暗示他此行前景,為國家憂傷,替行客擔心。

“蒼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遙想,兩兩相對,寄慨深長。“幽州白日寒”,不僅說北方氣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慘處境。這二句,詩人運用比興手法,含蘊豐富,有意會不盡之效。接著,詩人又用賦筆作直接描寫。經過長期戰亂,到處是廢墟,長滿荒草,使回鄉的人悲傷流淚,不忍目睹。三、四聯的描述,充實了次聯的興寄,以誡北歸行客,更令人深思。

這是一篇痛心的寬慰語,懇切的開導話,寄託著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感慨。手法以賦為主而兼用比興,語言樸實而飽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聯:“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鮮明,語言精煉,概括性強,而且承上啟下,擴大境界,加深詩意,是全篇的關鍵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線。它具有不語而悲的效果。也許正由於此,它才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佳句。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五、六年(770—771)間,劉長卿曾任轉運使判官、淮西鄂岳轉運留後等職,活動於湖南、湖北。當作於此時。此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百姓民不聊生。詩人對此深為憂慮。因此當他在今湖北麻城北面的穆陵關,路遇一位急切北返漁陽(治今天津薊縣)的行客,不禁悲慨萬分地將滿腹憂慮傾訴於這位歸鄉客。
劉長卿

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641篇詩文

猜您喜歡

戰城南

唐代李白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

別房太尉墓

唐代杜甫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乾土,低空有斷雲。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唐代白居易

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輕。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
宴安往往嘆侵夜,臥穩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飢凍聲。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