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大雅·江漢

先秦佚名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於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於文人,錫山土田。於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江漢水波濤滾滾,出征將士意氣風發。不為安逸不為遊樂,要對淮夷進行討伐。前路已經出動兵車,樹起彩旗迎風如畫。不為安逸不為舒適,鎮撫淮夷到此駐紮。
長江漢水浩浩蕩蕩,出征將士威武雄壯。將士奔波平定四方,戰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國均已平定,但願周朝安定盛昌。從此沒有紛爭戰鬥,我王之心寧靜安詳。
長江漢水二水之濱,王向召虎頒布命令:“開闢新的四方國土,料理劃定疆土地境。不是擾民不是過急,要以王朝政教為準。經營邊疆料理天下,領土直至南海之濱。”
我王冊命下臣召虎,巡視南方政令宣誦:“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實為梁棟。莫說為了我的緣故,你要繼承召公傳統。全力盡心建立大功,因此賜你福祿無窮。
“賜你圭瓚以玉為柄,黑黍香酒再賜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還要賜你山川田疇。去到岐周進行冊封,援例康公儀式如舊”。下臣召虎叩頭伏地:“大周天子萬年長壽!”
下臣召虎叩頭伏地,報答頌揚天子美意。作成紀念康公銅簋,“敬頌天子萬壽無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無止息。施行文治廣被德政,和洽當今四周之地。

注釋
1.江漢:長江與漢水。
2.浮浮:水流盛長貌。
3.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將士。滔滔:順流而下貌。
4.匪:同“非”。
5.來:語助詞,含有“是”的意義。求:通“糾”,誅求,討伐。
6.旟(yú):畫有鳥隼的旗。
7.舒:徐,緩行。
8.鋪:止,駐紮。
9.湯(shāng)湯:水勢大的樣子。
10.洸(guāng)洸:威武的樣子。
11.庶:庶幾。
12.載:則。
13.滸(hǔ):水邊。
14.式:發語詞。辟:開闢。
15.徹:治。
16.疚(jiù):病,害。棘:“急”的假借。
17.極:準則。
18.於:意義虛泛的助詞,其詞義取決於後面所帶之詞。
19.旬:“巡”的假借。
20.召(shào)公:文王之子,封於召。為召伯虎的太祖,謚康公。維:是。翰:楨斡。
21.予小子:宣王自稱。
22.似:“嗣”的假借。
23.肇敏:圖謀。戎:大。公:通“功”,事。
24.用:以。錫:賜。祉(zhǐ):福祿。
25.釐(lài):“賚”的假借,賞賜。圭瓚(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26.秬(jù):黑黍。鬯(chàng):一種香草,即鬱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帶柄的酒壺。
27.文人:有文德的人。
28.周:岐周,周人發祥地。
29.自:用。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30.稽(qǐ)首:古時禮節,跪下拱手磕頭,手、頭都觸地。
31.對:報答。揚:頌揚。體:美,此處指美好的賞賜冊命。
32.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種古銅製食器。
33.明明:勉勉。
34.令聞:美好的聲譽。
35.矢:“施”的假借。

鑑賞

淮夷在淮北,以徐國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說之徵徐國。因為此次伐淮夷,宣王親征,駐於江漢之濱,召公的受命、誓師、率師出征俱在此,所以的前二章均以“江漢”為喻,借長江、漢水的寬闊水勢,喻周天子大軍浩浩蕩蕩的氣勢。也同樣因為天子親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來求”,“匪安匪舒,淮夷來鋪”。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為了遊樂,而是為了平定叛國。這幾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為作為一個受命出征的大臣這樣說有些多餘。關於開頭二句,王引之、陳奐都以為當作“江漢滔滔,武夫浮浮”,“浮浮”為眾強之貌。這樣與《風俗通義》引作“江漢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漢”之語皆相合,其說頗為有理。

此詩著重頌揚宣王之德,不在紀事,故關於淮夷戰事未作具體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後,故詩中以“經營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討之事而帶過。蓋因與淮夷作戰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誇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於王”引起對賞賜儀式特別是宣王冊命之詞的紀述。由“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可以看出一個打算有所作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見其對朝廷老臣說話時恰如其分的謙虛和鼓勵的語氣,通過表彰召康公的業績來表彰召伯虎,並激勵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寫宣王對召伯虎賞賜規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詩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國”作結,表現出中興君臣的共同願望。

詩中有些句子看似語意相似,其實卻表現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來求”等,出於召伯之口,是說:宣王不求安樂,而勤勞於國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國來極”,出於宣王之口,則是說:不是要給百姓造成騷擾,也不是急於事功,四方都必須以王朝政令為準,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同樣表現了臣子對天子的體貼。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則出之周王之口,體現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

召伯虎救過太子靜(宣王)的命,又扶其繼位,輔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諸侯,平定外患,其功蓋世。然而,正因為這樣,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禮,以身作則地維護周朝統治階級的宗法制度。這首詩就表現了老功臣的這樣一種意識。

創作背景

據《後漢書·東夷傳》,周厲王之時因為政治昏亂,東方的淮夷入寇,虢仲征之,未能取勝。宣王之時,首先消除玁狁之患,然後宣王親征,平定淮夷之亂。宣王駐於江漢之濱,命召伯虎率軍征之。召伯虎取勝歸來,宣王大加賞賜,召伯虎因而作銅簋以紀其功事,並作此

猜您喜歡

東門之墠

先秦佚名

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大雅·常武

先秦佚名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赫赫業業,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游。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周頌·雝

先秦佚名

有來雝雝,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於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綏予孝子。

宣哲維人,文武維後。燕及皇天,克昌厥後。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