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晉解(摘選)
晉平公使叔譽於周,見太子晉而與之言。五稱而三窮,逡巡而退,其言不遂。歸告公曰:“太子晉行年十五,而臣弗能與言。君請歸聲就、復與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將以為誅。”平公將歸之,師曠不可,曰:“請使瞑臣往,與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復之。”
師曠見太子,稱曰:“吾聞王子之語,高於泰山,夜寢不寐,晝居不安,不遠長道,而求一言。”
王子應之曰:“吾聞太師將來,甚喜而又懼。吾年甚少,見子而懾,盡忘吾度。”
師曠曰:“吾聞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驕,自晉如周,行不知勞。”
王子應之曰:“古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積施關,道路無限,百姓悅之,相將而遠,遠人來歡,視道如咫。”
師曠告善。又稱曰:“宣辨名命,異姓惡方。王侯君公,何以為尊,何以為上?”
王子應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謂之胄子;胄子成人,能治上官,謂之士;士率眾時作,謂之伯;伯能移善於眾,與百姓同,謂之公;公能樹名生物,與天道俱,謂之侯;侯能成群,謂之君;君有廣德,分任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於四海,曰天子;達於四荒,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師曠罄然。又稱曰:“溫恭敦敏,方德不改,開物於初,下學以起,尚登帝臣,乃參天子,自古而誰?”
王子應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義治律,萬物皆作,分均天財,萬物熙熙,非舜而誰能?”
師曠告善,又稱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則,由舜而下,其孰有廣德?”
王子應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遠人,皆得己仁,此之謂天;如禹者聖,勞而不居,以利天下,好與不好取,必度其正,是謂之聖;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無方,服事於商,既有其眾,而返失其身,此之謂仁;如武王者義,殺一人而以利天下,異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謂義。”
師曠束躅其足,曰:“善哉,善哉!”
王子曰:“太師何舉足驟?”
師曠曰:“天寒足跔,是以數也。”
王子曰:“請入坐。”遂敷席注瑟。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乃注瑟於王子,王子歌《嶠》曰:“何自南極,至於北極?絕境越國,弗愁道遠?”
師曠蹶然起,曰:“瞑臣請歸。”
王子賜之乘車四馬,曰:“太師亦善御之?”
師曠對曰:“御,吾未之學也。”
王子曰:“汝不為夫《詩》?《詩》云:‘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志氣麃麃,取予不疑。’以是御之。”
師曠對曰:“瞑臣無見,為人辯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聞而易窮。王子,汝將為天下宗乎?”
王子曰:“太師何汝戲我乎?自太昊以下,至於堯、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吾聞汝知人年之長短,告吾。”
師曠對曰:“汝聲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壽。”
王子曰:“然。吾後三年,將上賓於帝所,汝慎無言,殃將及汝。”
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劉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稱劉中壘,世居漢代楚國彭城,仕於京師長安,祖籍沛郡豐邑(今屬江蘇徐州),出生於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去世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劉邦異母弟劉交的後代,劉歆之父。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列仙傳》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楚辭》是劉向編訂成書,而《山海經》是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成書。► 25篇詩文 ► 546條名句佳句
朝發鄴都橋,暮濟白馬津。
逍遙河堤上,左右望我軍。
連舫逾萬艘,帶甲千萬人。
率彼東南路,將定一舉勛。
籌策運帷幄,一由我聖君。
恨我無時謀,譬諸具官臣。
鞠躬中堅內,微畫無所陳。
許歷為完士,一言猶敗秦。
我有素餐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