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故人曾伯剛燕集陳家樓
明代:王恭
偶作山陽會,翻驚夢裡逢。盍簪憐草色,攜手嘆萍蹤。
雨暗樓中樹,雲閒鳥外峰。故人湖海氣,應不愧元龍。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游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岩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淒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台清嘯》等。► 61篇詩文
題憲檢校沈公望雲圖
明代:王恭
隱侯家世巽湖陰,何事看雲悵別心。親舍幾年違色養,宦遊千里戴華簪。
烏台月暗懷鄉遠,鶴髮秋來入夢深。自昔忠臣緣孝子,白華歌盡有餘音。
題長樂林生叔達湖山幽處
明代:王恭
樓前積水映丹楓,清隱林扉趣不窮。人影迥臨飛鳥上,書聲遙在翠微中。
青山對酒聞猿斷,花嶼橫琴與鶴同。此日長安鳳城內,五陵車馬正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