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董逃歌

魏晉佚名

承樂世,董逃;
游四郭,董逃。
蒙天恩,董逃;
帶金紫,董逃。
行謝恩,董逃;
整車騎,董逃。
垂欲發,董逃;
與中辭,董逃。
出西門,董逃;
瞻宮殿,董逃。
望京城,董逃;
日夜絕,董逃。
心摧傷,董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趁著太平樂世,董逃;
多多游游四郊,董逃。
承蒙皇天恩寵,董逃;
金印紫綬戴牢,董逃。
一邊拜謝恩德,董逃;
整頓車馬上道,董逃。
剛剛準備出發,董逃;
又回宮中辭行,董逃。
車馬走出西門,董逃;
不停瞻望皇宮,董逃。
遠遠眺望京城,董逃;
日夜所剩無幾,董逃,
無比傷悲心碎,董逃。

注釋
承世樂:承受一世的快樂,指董卓盡情享樂。
董逃:原是樂曲中的襯音,故每唱一句,必唱一句“董逃”或“董桃”,最初並無實義。後出董卓,民眾憎惡,無實義的“董桃”,便暗喻“董卓必敗而逃”。
游四郭:指董卓在京都洛阻城裡城外遊玩。郭,外城。
蒙天恩:承蒙天子的厚恩。
帶金紫:指董卓穿著金蟒紫袍(皇帝的服裝)。以上四句寫董卓顯赫一時,縱情享樂。
行謝恩:即將辭去天子的厚恩,指董卓遭到關東諸侯的聲討而焚燒洛陽準備逃往長安。
整車騎(jì):整治車駕。
垂欲發:即將出發。指從洛陽出發逃往長安。垂,即將。
與中辭:與城內辭別。中,指洛陽城內。
出西門:指往西面逃跑(長安在洛陽之西)。
瞻宮殿:指回顧朝廷的宮殿。
京城:指京都洛陽。
絕:指食物斷絕。
心摧傷:心肝被摧折一樣傷心、難受。

創作背景

昭寧元年(189年)靈帝崩,少帝即位,大將軍何進謀誅宦官,密召董卓,卓乃率兵入洛陽。到了長安以後,董卓自立為太師,位在諸侯王之上,愈加凶暴滋甚,淫亂無度。京都人們憤恨董卓的暴戾恣肆,於是作此歌予以諷刺。

賞析

這是一首諷刺東漢來年權臣董卓的民謠。

起首兩句“承樂世”,“游四郭”,寫董卓生於承平安樂的時代,由此他能夠飛黃騰達,悠遊四郭,而無所顧忌。暗指董卓擁有重兵,所以沒有顧忌。接下去“蒙天恩”,“帶金紫”兩句,指董卓由於得到了皇帝的恩寵與信任,所以能夠佩帶金印紫綬、富貴顯達。下面兩句“行謝恩”、“整車騎”,主要寫董卓曾以罪被免職,但是皇帝很快赦免了他,並授予他前將軍,并州牧,又遷太尉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虎賁,更封郿侯,車馬成群結隊,顯赫一世,耀武揚威。同時也蘊寓董卓挾獻帝西遷長安時,車馬浩浩蕩蕩的意思。前六句是此的第一層,主要寫董卓的發跡和顯赫,也含有對漢桓帝、靈帝、獻帝信任奸佞董卓的諷刺與揭露。

詩的後七句為第二層。“垂欲發”,“與中辭”,寫董卓由於被袁紹、孫堅討伐,決定遷都長安,拋棄了東漢都城洛陽。以下五句“出西門"、“瞻宮殿"、“望京城"、“日夜絕’’、“心摧傷”則主要寫洛陽人民被董卓虜掠往長安的憂苦心情。《後漢書·董卓列傳》載:“於是盡徒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飢餓寇掠,積屍盈路。卓自屯留連圭苑中,惡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這一層說京城百姓即將辭別洛陽,被驅趕到長安去,心思沉重。出了西門,回望洛陽的官殿城苑,已經廢毀不堪,到處殘垣斷壁,牆頹宮傾,人煙盡絕,一片荒涼悽慘的景象。人們沒日沒夜被驅趕著行路,心裡極度的悲傷。最後一句“心摧傷”,如按照《漢書·五行志》所說,似乎應指人們對董卓終被滅族下場的悲傷,其實不然。因為“董逃歌”主要是諷刺董卓從洛陽逃到長安這件事的,且董卓活著時,就因發現了這首歌謠而被牽連受害的有千數人,董卓還曾將“董逃”二字改為“董安”,說明董卓在世時,此歌已廣泛流傳。且京都人們對董卓早已深惡痛絕,對他的死自是拍手稱快的,絕不會感到悲傷。所以這是從洛陽被遷到長安的人們,在路上遭受驅趕和搶掠、顛沛飢餓,在死亡線上掙扎的悲愴哀歌。

猜您喜歡

沉醉東風·漁夫

元代白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金山行

宋代郭祥正

金山杳在滄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宮。
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懸西東。
我泛靈槎出塵世,搜尋異境窺神功。
一朝登臨重嘆息,四時想像何其雄!
捲簾夜閣掛北斗,大鯨駕浪吹長空。
舟摧岸斷豈足數,往往霹靂搥蛟龍。
寒蟾八月盪瑤海,秋光上下磨青銅。

菩薩蠻·綠蕪牆繞青苔院

宋代陳克

綠蕪牆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
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