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虞美人·風滅爐煙殘灺冷

清代納蘭性德

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單的影子。我情願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大聲質問蒼天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
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後,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閒愁縈懷,難以派遣,我還是用美酒和夢鄉來逃避它吧。但只怕醒來之後,滿腔的愁思就會讓我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

注釋
①虞美人: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②爐煙:熏爐或香爐之煙。
③殘灺(xiè):燒殘的燭灰。
④判:情願、甘願、不惜之意。
⑤清尊(zūn):酒器,借指清醇之酒。判教句:意謂情願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來麻醉自己。唐皇甫冉《曾山送別》:“淒淒遊子苦飄蓬,明日清尊只暫同。”
⑥醒眼:清醒之眼光。
⑦花間酒:謂美景良辰時之酒宴。
⑧搔(sāo)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
⑨尊前:酒樽之前。

賞析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淒涼的室內獨居圖景。“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只能通過借酒來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說我情願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句質問,似也點明了詞人滿腔鬱悶憂愁的原因。

詞的第三句寫借酒消愁、時光短暫。“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後,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空搔首”寫出了詞人對人生的感慨、對離別的無可奈何。

詞的尾句寫出了雖然借酒消愁,但擔心醒時又會繼續喝酒的心理。“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既然閒愁縈懷,難以派遣,詞人只能用美酒和夢鄉來逃避它。但詞人又害怕醒來之後,滿腔的愁思就會讓他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總”字寫出了詞人的懷疑,“恐”字寫出了詞人的害怕和擔心。

全詞迂迴曲折,寫出了詞人從孤獨到借酒銷愁,再到對酒產生懷疑,心中擔憂酒醒後又會繼續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動,和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類似。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詞人妻子逝世的一周年,詞人一直沒有從妻子死亡的陰影中走出。詞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84篇詩文

猜您喜歡

花影

宋代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卻教 一作:又教)

雁兒落帶得勝令·飲中閒詠

明代康海

數年前也放狂,這幾日全無況。閒中件件思,暗裡般般量。真箇是不精不細醜行藏,怪不得沒頭沒腦受災殃。從今後花底朝朝醉,人間事事忘。剛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與康。

菩薩蠻·眉尖早識愁滋味

宋代黃公度

眉尖早識愁滋味,嬌羞未解論心事。試問憶人不?無言但點頭。
嗔人歸不早,故把金杯惱。醉看舞時腰,還如舊日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