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唐代劉禹錫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鑑賞

首聯,寫即指讀了白居易寄來的兩首絕句,後有感於友朋之離世,亦作抒發感慨。

頷聯,寫到友人一一離開人間,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對於友人去世之傷痛無奈之情,自己的孤獨之感溢於言表。

頸聯乃千古名句佳句,亦最能體現劉禹錫的哲學思想。本義指春天裡,茂盛的樹林新長出的葉子,催換著老葉、舊葉;江河中,奔騰的流水前面的退讓給後起的波浪。這裡“陳葉”、“前波”可指微之、敦詩、晦叔等已經去世的好友,也可指舊事物。“新葉”、“後波”可指“晚輩”亦可指新事物。這一聯我以為,至少包含了這些哲學思想:

1.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民族概莫能外。體現了劉禹錫能夠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發展是必然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2.既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就要順應、利用規律。人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消滅規律。劉禹錫有感於友人的去世,悲痛之餘,他想到的也許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應該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沒有陳葉就不會有新葉,沒有前波亦不會有後波,新舊事物不是絕然對立的,不是毫無關係的。新事物中包含了舊事物中的優秀成分,舊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二者是辨證統一的關係。也見劉禹錫已經既有辯證思想,暗合對立統一規律。他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名句佳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體現了這一規律。

4.這兩句詩還可以看出劉禹錫在認清上述規律後,體現出的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987篇詩文

猜您喜歡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

唐代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
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
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
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載酒任所適。
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幘歸,傳呼隘阡陌。
彤襟雙白鹿,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

贈衛八處士

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

重贈吳國賓

明代邊貢

漢江明月照歸人,萬里秋風一葉身。
休把客衣輕浣濯,此中猶有帝京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