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唐代:白居易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為我熱情拿過酒杯添滿酒同飲共醉,我們一起拿筷子擊打盤兒吟唱詩歌。
雖然你詩才一流堪稱國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頭地也沒有辦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榮耀體面而你卻長守寂寞,滿朝官員都有了自己滿意的位置而你卻虛渡光陰。
也知道你應該被才高名顯所累,但這二十三年的損失也太多了。
注釋
劉二十八使君:即劉禹錫。
引:本意為用力拉開弓。這裡形容詩人用力拿過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絕。說明詩人的熱情、真誠和豪爽。
箸(zhù):筷子。
舉:抬。
蹉跎(cuō tuó):不順利,虛渡光陰。
合被:應該被。合,應該。是與命中注定相符合的應該。例:《說唐全傳》:合當歸位。
才名:才氣與名望。
二十三年:劉禹錫於公元80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舊曆九月被貶連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貶朗州司馬。十年後,奉詔入京,又復貶任連州刺史,轉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預計回到京城時,已達二十三年之久。
賞析
表達詩人對劉禹錫的深深理解和真誠勸慰,同時也對其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這首詩,對劉禹錫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無限感慨和不平。詩人說:你遠在邊遠之地,過著寂寞的生活,滿朝那么多官員,唯獨你多次被貶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卻偏偏遭逢不公的對待,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憤與對友人的同情溢於言表,見其直率與坦誠,亦見其與劉禹錫友情之深厚。為此,劉禹錫作了一首酬答詩,即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這句是抱怨劉禹錫的懷才不遇。雖然寫詩才華橫溢,但命運始終讓人無可奈何。表達的應該是樂天對劉禹錫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憤恨。雖然說命運不可逆轉,但實際上是把矛頭指向滿朝的官吏和當權者的,抱怨他們不珍惜人才。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818篇詩文
移居二首
魏晉:陶淵明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蓆。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蓆。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
唐代:李白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雲時。客心不自得,浩漫將何之。
忽憶范野人,閒園養幽姿。茫然起逸興,但恐行來遲。
城壕失往路,馬首迷荒陂。不惜翠雲裘,遂為蒼耳欺。
入門且一笑,把臂君為誰。酒客愛秋蔬,山盤薦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飢。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雲時。客心不自得,浩漫將何之。
忽憶范野人,閒園養幽姿。茫然起逸興,但恐行來遲。
城壕失往路,馬首迷荒陂。不惜翠雲裘,遂為蒼耳欺。
入門且一笑,把臂君為誰。酒客愛秋蔬,山盤薦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飢。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
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
風流自簸蕩,謔浪偏相宜。酣來上馬去,卻笑高陽池。
▲送宗判官歸滑台序
唐代:任華
大丈夫其誰不有四方誌?則仆與宗袞二年之間,會而離,離而會,經途所亘,凡三萬里。何以言之?去年春會於京師,是時仆如桂林,袞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會於桂林;居無何,又歸滑台,王事故也。舟車往返,豈止三萬里乎?人生幾何?而倏聚忽散,遼夐若此,抑知己難遇,亦復何辭!
歲十有一
大丈夫其誰不有四方誌?則仆與宗袞二年之間,會而離,離而會,經途所亘,凡三萬里。何以言之?去年春會於京師,是時仆如桂林,袞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會於桂林;居無何,又歸滑台,王事故也。舟車往返,豈止三萬里乎?人生幾何?而倏聚忽散,遼夐若此,抑知己難遇,亦復何辭!
歲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餞於野。霜天如掃,低向朱崖。加以尖山萬重,平地卓立。黑是鐵色,銳如筆鋒。復有陽江、桂江,略軍城而南走,噴入滄海,橫浸三山,則中朝群公豈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爾,人亦其然。袞乎對此,與我分手。忘我尚可,豈得忘此山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