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園二首
宋代:宗澤
瑤瑛夾侍梅台,琴瑟自鳴松島。
山中野服相羊,足以亡憂遣老。
鑿池智有泉源,種木胸無芥蒂。
螭頭吐水涓涓,端是銀潢一派。
宗澤
宗澤(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今浙江義烏)人,宋朝名將。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過河”而卒。死後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號忠簡。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 36篇詩文
與元微之書
唐代: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仆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仆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際,不暇及他,唯收數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悲哉!微之於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聞仆左降詩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仆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
且置是事,略敘近懷。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來。頃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饑飽,此一泰也。江州風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蛇虺蚊蚋,雖有,甚稀。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餘食物,多類北地。仆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餘竿。青蘿為牆援,白石為橋道,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餘事況,條寫如後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余習所牽,便成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里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樂天頓首。▲
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諸子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為舍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韓非子·大體》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管子·形勢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孟子·盡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 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虛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