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歌女們剛剛學會化妝,正是在妙齡芳華的年紀。歌女們的嫣然一笑,讓陽城、下蔡二縣的官員們著迷。請求田君莫唱人生短暫事難圓之歌。
在很薄的紗帳中,吹笙的歌女散發出輕飄的香氣。月夜下,在庭院中擊節跳舞的歌女們舞姿迷人。一曲唱罷,那紅色的水袖垂罩著一雙七寸金蓮。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田待制:據《蘇軾文集》卷三八記載,田待制當是楚州知守田待問,又名田仲宣,海州沭陽(今屬江蘇省)人。小鬟(huán):小女孩的髮髻,這裡代指歌女。
畫鴉:指婦女在額上塗鴉黃。
陽城下蔡困嫣然:意謂陽城、下蔡的人都被美人的嫣然笑容所迷惑。陽城、下蔡,戰國時楚國的兩個縣名。困,迷惑。嫣然,嬌媚的笑態。
憑:請求。短因緣:意謂人生苦短。
霧帳:很薄的紗帳子如霧朦朧,故名霧帳。嫋嫋(niǎo):輕飄繚繞的樣子。
霜庭:日月光照下的庭院。按舞:擊節跳舞。月娟娟:月光照耀著歌女柔美的姿態。
雙纏:古時陋習,女子用布帛纏住雙腳,以為腳纏得越小越美,美其名曰“七寸金蓮”。
創作背景
這首《浣溪沙》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十一月。是時,田待問正為楚州太守。東坡去泗州途中停留楚州,田以貴客待之。席上,對飲言歡,歌舞助興,東坡作此詞以贈小鬟歌女。賞析
上片,詠田待制的歌女們的美貌如天仙。“學畫鴉兒正妙年”,勾畫歌女們剛剛學會化妝後的嬌媚貌態,點明歌妓正當妙齡芳年。讓人一眼相見,就會有“湖山明秀,豆蔻梢頭春欲透。學畫鴉兒,多少閒愁總未知”的“天人合一”的和諧感。“陽城下蔡困嫣然”,點明州人不得不為歌女的容貌所傾倒。再見歌妓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憑君莫唱短姻緣”,引用古典,勸慰田待制,實際上也是蘇軾自慰,但願田待制不要再唱那人生短暫事難圓的悲歌。君不見這小鬟歌女才貌雙全,“陽城下蔡困嫣然”,是田待制的情操最大陶冶。
下片,詠田待制的歌女們迷人的舞姿。“霧帳吹笙香嫋嫋”,運用通感,將視覺、聽覺、嗅覺通融一體,寫“霧帳”里吹笙的小歌女的迷人場面。似帳非帳,似霧非霧,似嫋非嫋,呈現著一種朦朧美態,頗有“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李賀《秦宮》)詩的韻味。“霜庭按舞月娟娟”,描繪月夜庭院擊節跳舞的歌女迷人的舞姿。“霜庭”寫月白的演出環境,“月娟娟”寫歌女如月色柔美的姿態,“按舞”寫歌女翩然起舞的節奏感。這一切生動塑造了如月宮嫦娥般的歌女形象,表現了聖潔高雅的人格美和藝術美。“曲終紅袖落雙纏”,運用特寫的筆法,將田待問的宴飲言歡場面,將陪伴的歌女們輕歌曼舞推向高潮,戛然而止。一個個亭亭玉立、“紅袖落雙纏”的小鬟歌女站立眼前,別有“夜深忽夢少年事”,“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的滋味在心頭。
全詞,語言輕快,意境高超。蘇軾觸景生情,借宴席上田待制的歌女們的形象,讚頌田待制的治績、風流和閒居生活。抒發了蘇軾對人生的感嘆,要以高雅的藝術生活來排遣政治愁悶。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我征徂西,至於艽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心之憂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雲其還?歲聿雲莫。念我獨兮,我事孔庶。
心之憂矣,憚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懷顧!豈不懷歸?畏此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