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鳥兒才能飛越的山路上簸顛,馬蹄篤篤沒有一刻偷閒。
好容易通過一道崎嶇的長坡,又有重重疊疊的大山出現在眼前。
湍急的水流衝激著巨石,松樹的枝葉劃破了寒天。
為王事奔波路程尚沒有走盡,且不要過早地回看刀環。
注釋
昌松:縣名,唐隴右道武威郡屬縣,故城在今甘肅古浪縣西。
鳥道:只有鳥才能飛越的山道。多用來稱險峻的山路。登頓: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的難走。
坂(bǎn):山坡,斜坡。
合沓(tà):重疊。
激:拍打、碰撞。
王程:奉王命差遣的行程。
顧刀環:西漢李陵投降匈奴後,任立政等見到他,不便私語,便自循視刀環,表示可以還歸於漢。環:諧音“還”,借作還意,隱指還家。
賞析
首聯中“鳥道”,寫山之高峻;“登頓”,上下意,詩中指翻山越嶺。“幾登頓”“無暫閒”,概括地描述了行人馬不停蹄.在崇山峻岭中奔走的情景。以“幾”修飾“登頓”,可見行人已走的路程之長。這兩句落筆“山行”,既點題,也為後文作了鋪墊。
頷聯寫行人在鳥道上跋涉已久,一定非常疲憊,走出漫長崎嶇的山坡,滿以為山路已盡,展現在面前的將是一望無際的平川,誰知起伏的山巒又如剛才走過的山一樣橫亘在面前。用一“出”字、一“猶”字,生動地顯示了行人錯以為山路已盡的興奮,以及看到眼前橫亘的山巒後失望、厭煩的情緒。兩句詩一揚一抑,既寫山路,又寫行人;寫山路回應“幾登頓”,寫行人回應“無暫閒”;寫山行非常真切,寫行人十分細膩。
頸聯描寫山間的具體景物。水石相激。湍奔而去,耐寒的松樹,樹色蒼涼,令人頓生寒意。詩人驅馬趕路,走出長坂,又入群山,“山行”的辛苦、乏味自在不言之中。現在又要過激流,穿寒松,荒寒的景象使山行之人不能不生孤寂、厭倦之感。
尾聯詩人在自覺厭倦之時,馬上自激自勵:王事未盡,不當思歸。“王程”二字總管“山行”,點明了此次”山行”的意義。“顧刀環”句用漢朝李陵的典故。李陵留匈奴後,漢使任立政等見到他,難以私下說話,便向他使眼色,井屢屢撫摸刀環,“環”與“還”諧音,示意其歸還漢朝。在這裡,詩人說“且莫顧刀環”,就是提醒自己“王程”未盡,公事未了,決不能中途而止。詩人以明確的盡職意識,戰勝了“山行”的疲倦、孤寂,詩的情調也為之一振,表現出盛唐邊塞生活中所洋溢的進取精神。
這首詩在剪裁上舍因去果,直截“山行”中的一段,以少總多,富於典型性。全詩八句,以“山行”為線索,前六句與山行之所見,意境真切,使人如臨其境;後兩句寫山行之所想,情緒昂揚,一派盛唐風調。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