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宿澄上人院

唐代盧綸

竹窗聞遠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經年火,幡飄後夜風。
性昏知道晚,學淺喜言同。
一悟歸身處,何山路不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流水潺潺遙遙飄入竹窗,明月皎潔仿佛溪水中洗過。
新香火覆照去年香灰,後夜風吹動殿前風幡。
本性昏知道為時已晚,學識淺卻喜見解相同。
一旦悟得歸身之處,萬水千山道路自通。

注釋
澄上人:唐代僧人,其生平不詳。
香:梵語“健達”譯為“香”,為六種供養之一。佛教中,以為香能將人之信心通往佛所。

賞析

作品首先劈空而來,營造出一個禪境。這裡不寫投宿的過程,也免去了入禪的經歷,直接寫見聞感受。竹窗聞遠水,水聲若有若無;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隱若現。這是迷濛而優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禪境。接著寫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寫中,語帶禪機。去年的香火已化作香灰,香灰已冷;今年的香火猶在燃燒,香灰應熱。而就在這冷與熱、生與滅的不息變化之中,禪也在無言地傳遞。後夜風起,後夜風涼,後夜風勁,就在這靜夜裡,殿前幡飄飄而動。就在這動靜之間,夜晝之間,讓讀者似乎體悟到了禪意。於是,作者與院中僧談起了他的心得。禪自然不在言語之中,作者於是有“性昏”及“學淺”的謙辭;但非言語又無從呈其心得,特別是當他的表達得到僧人之認可,更覺十分欣喜,也增添了信心。他覺得自己真正開悟了,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皈依之所,他覺得從此後,在人生的道路上將會左右逢源。之開篇未寫入寺院的路徑,詩之末尾便寫明:禪悟是通達方便的門徑。
盧綸

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418篇詩文

猜您喜歡

宿澄上人院

唐代盧綸

竹窗聞遠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經年火,幡飄後夜風。
性昏知道晚,學淺喜言同。
一悟歸身處,何山路不通。

夜歸

宋代周密

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燐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菩薩蠻·濕雲不動溪橋冷

宋代蘇軾

濕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乾。夜深花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