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沈氏所藏石田臨小米大姚江圖
明代:文徵明
春雲沉空山有無,眼明見此姚江圖。圖窮爛漫得題字,照人百顆驪龍珠。
平生雅識敷文書,紹興歲月仍不誣。豈知尤物能媒禍,繭紙蘭亭已非故。
石翁信是學行人,能使邯鄲還故步。憶昔憸人賄為囿,黷財更假狂閹手。
千里珍奇歸撿括,故家舊物那容守。沈氏藏茲二百年,一相掣去心茫然。
誰言物聚必有散,手澤相關常累嘆。未能一笑付忘弓,且喜百年還舊觀。
豈余鈍眼錯顏標,抵掌真成孫叔敖。區區不獨形模似,更存風骨驪黃外。
一時點筆迥通神,得非小米是前身。從來藝事關人品,敢謂今人非古人。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85篇詩文
馬
明代:方孝孺
一日曾騎越與燕,鼓車隨後意茫然。圉人何必相羈絆,亦未乘龍去上天。
二十九日 其三
明代:方孝孺
就木悲賢傑,持家賴哲兄。三人嗟莫並,一世竟何成。
毀壁千秋痛,看雲此日情。遙憐小兒子,念我倚欄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