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水調歌頭》典範詞作

水調歌頭(壽二親)

宋代江萬里

生日重重見,餘閏有新春。為吾母壽,富貴外物總休論。且說家懷舊話,教學也曾菽水,親意盡欣欣。只此是真樂,樂豈在邦君。吾二老,常說與,要簾勤。廬陵幾千萬戶,休戚屬兒身。三瑞堂中綠醑,釀就滿城和氣,端又屬人倫。吾亦老吾老,誰不敬其親。

水調歌頭(壽晏雲心)

宋代劉辰翁

五五復五五,二八且重重。後天先甲如此,滿月喜相逢。一日須傾三百,月小又輸一日,不滿九千鍾。但願客常滿,莫問海尊空。
賦長篇,賡短韻,剩談叢。亂來風日自美,一橘兩衰翁。幾見東陵瓜好,又看西鄰葵爛,半醉半醒中。偶得洞賓象,混混起相從。

水調歌頭(謝和溪園來壽)

宋代劉辰翁

夫子惠收我,謂我古心徒。閒居有客無酒,有酒又無魚。報導犀兵遠墜,問訊陳人何似,陳似隔年萸。天壤亦大矣,知有孔融乎。
白雪歌,丹元贊,赫蹄書。洪崖何自過我,便作授經圖。教我天根騎月,規我扶搖去意,餐我白芝符。從此須溪里,更著赤松湖。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金朝趙秉文

昔擬栩仙人王雲鶴贈予詩云:“寄與閒閒傲浪仙,枉隨詩酒墮凡緣。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後玉龜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詩寄之云:“玉龜山下古仙真,許我天台一化身。擬折玉蓮聞白鶴,他年滄海看揚塵。”吾友趙禮部庭玉說,丹陽子謂予再世蘇子美也。赤城子則吾豈敢,若子美則庶幾焉。尚愧辭

水調歌頭(陳平章即席賦)

宋代劉辰翁

夜看二星度,高會列群英。蒼顏白髮烏帽,風人古槐清。客有羽衣來者,仍是尋常百姓,坐覺孟公驚。且勿多酌我,未厭我狂醒。
金甌啟,銀信喜,袞衣新。向來淮浙草木,隱隱有餘聲。聞說並闌沙語,感念石壕村事,傾耳發驚霆。舉酒奉公壽,天意厚蒼生。

水調歌頭(中秋)

宋代京鏜

明月四時好,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等閒來,天一角,歲三周。東奔西走,在處依舊若從游。照我尊前隻影,催我鏡中華發,蟾兔漫悠悠。連璧有佳客,乘興且登樓。

詩詞秀
秀出好詩詞

水調歌頭(為時傳之壽)

宋代張孝祥

雲海漾空闊,風露凜高寒。仙翁鶴駕,羽節縹緲下天端。指點虛無征路,時見雙鳧飛舞,揮朱隘塵寰。吹笛向何處,海上有三山。
彩衣新,魚服麗,更朱顏。蟠桃未熟,千歲容與且人間。早晚金泥封詔,歸侍玉皇香案,踵武列仙班。玉骨自難老,未用九霞丹。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

宋代張孝祥

今夕復何夕,此地過中秋。嘗心亭上喚客,追憶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玉界擁銀闕,珠箔卷瓊鉤。
馭風去,忽吹到,嶺邊州。去年明月依舊,還照我登樓。樓下水明沙靜,樓外參橫斗轉,搔首思悠悠。老子興不淺,聊復此淹留。

水調歌頭(送謝倅之臨安)

宋代張孝祥

客里送行客,常苦不勝情。見公秣馬東去,底事卻欣欣。不為青氈俯拾,自是公家舊物,何必更關心。且喜謝安石,重起為蒼生。
聖天子,方側席,選豪英。日邊仍有知已,應剡薦章間。好把文經武略,換取碧幢紅旆,談笑掃胡塵。勳業在此舉,莫厭短長亭。

水調歌頭五首 其二 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清代張惠言

百年復幾許,慷慨一何多!子當為我擊築,我為子高歌。

招手海邊鷗鳥,看我胸中雲夢,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閒耳,肝膽有風波。

生平事,天付與,且婆娑。幾人塵外相視,一笑醉顏酡。

看到浮雲過了,又恐堂堂歲月,一擲去如梭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