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祝英台》典範詞作

祝英台近 車上

近代鄧桐芬

逐塵香,迷翠柳,春暝半塘路。過眼青紅,零亂趁風舞。

長街斷角紛呼,輕車佇列,市聲鬧、礙人言語。

舊遊處,西園門徑依稀,年華悔輕誤。草長江南,春事訝飛羽。

幾回凝睇東風,驚殘怨鴃,又贏得、消愁如許。

祝英台近

近代鄧嘉縝

捉銀蟾,款玉兔。圓魄上廊廡。心字香濃,睡鴨試新炷。

情隨金井轆轤,迴環絡繹,悄無眠、良宵當午。芙蓉浦。

可憐嬌面如花,花根願憐取。心孔聰明,心緒纏綿苦。

幾時相對青琴,同心細剖,分付綠窗風雨。

祝英台近·案瓶桃花零謝,倚此惜之

近代鄭猷

冷淒清,寒食雨。春也沒情緒。背地思量,除是儂憐汝。

乞分半剪朝霞,長留人面,免惆悵、重來崔護。

勞延佇。窄聽一夜鵑聲,芳心碎如許。薄命前身,今復向誰訴。

綠章準奏通明,替花作主。莫輕放、小紅歸去。

祝英台近 題李行我先生寫贈夏川煙雨圖

近代劉鵬年

亂雲浮,叢樹擁。絲雨細無縫。游處都迷,涼意入衣重。

夜來斷霤跳珠,鳴泉噴玉,應驚破、一簾幽夢。

偶調弄。便教尺幅空濛,情景各奇縱。石屋煙霞,吟賞此堪共。

好將玉局佳章,龍眠妙墨,並留作、小樓清供。

祝英台近

宋代劉過

笑天涯,還倦客。欲起病無力。風雨春歸,一日近一日。看人結束征衫,前呵騎馬,腰劍上、隴西平賊。
鬢分白。只可歸去家山,無田種瓜得。空抱遺書,憔悴小樓側。杜鵑不管人愁,月明枝上,直啼到、枕邊相覓。

祝英台近

宋代史達祖

柳枝愁,桃葉恨,前事怕重記。紅藥開時,新夢又溱洧。此情老去須休,春風多事。便老去、越難迴避。
阻幽會。應念偷翦酴醿,柔條暗縈系。節物移人,春暮更憔悴。可堪竹院題詩,蘚階聽雨,寸心外、安愁無地。

祝英台近(耕雲)

宋代張炎

占寬閒,鋤浩渺。船艤水村悄。非霧非煙,生氣覆瑤草。蒙茸數畝春陰,夢魂落寞,知踏碎、梨花多少。
聽孤嘯。山淺種玉人歸,縹緲度晴峭。鶴下芝田,五色散微照。笑他隔浦誰家,半江疏雨,空吟斷、一犁清曉。

祝英台近(重過西湖書所見)

宋代張炎

水西船,山北酒,多為買春去。事與雲消,飛過舊時雨。謾留一掬相思,待題紅葉,奈紅葉、更無題處。
正延佇。亂花渾不知名,嬌小未成語。短棹輕裝,逢迎段橋路。那知楊柳風流,柳猶如此,更休道、少年張緒。

祝英台近(余老矣,賦此為猿鶴問)

宋代張炎

及春遊,卜夜飲,人醉萬花醒。轉眼年華,白髮半垂領。與鷗同一清波,風苹月樹,又何事、浮蹤不定。
靜中省。便須門掩柴桑,黃卷伴孤隱。一粟生涯,樂事在瓢飲。愛閒休說山深,有梅花處,更添個、暗香疏影。

祝英台近(寄陳直卿)

宋代張炎

路重尋,門半掩、苔老舊時樹。採藥雲深,童子更無語。怪他流水迢迢,湖天日暮,想只在、蘆花多處。
謾延佇。姓名題上芭蕉,涼夜未風雨。賦了秋聲,還賦斷腸句。幾回獨立長橋,扁舟欲喚,待招取、白鷗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