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歐陽修〔宋代〕
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
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
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
推手為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咨嗟。
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
漢宮爭按新聲譜,遺恨已深聲更苦。
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
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
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
推手為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咨嗟。
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
漢宮爭按新聲譜,遺恨已深聲更苦。
纖纖女手生洞房,學得琵琶不下堂。
不識黃雲出塞路,豈知此聲能斷腸!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
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
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
贈王介甫
歐陽修〔宋代〕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
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
李斯論
姚鼐〔清代〕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於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於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將不出於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
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嚬蹙於私家之居,而矜誇導譽於朝庭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於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後人,而彼宴然無與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其能視且履者幸也,而卒於凶者,益其自取邪!
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於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於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於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遊宦,而李斯諫逐客,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於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後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之學足亡人國,固也。
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和王介甫明妃曲
司馬光〔宋代〕
胡雛上馬唱胡歌,錦車已駕折橐駝。
明妃揮淚辭漢主,漢主傷心知奈何。
宮門銅環雙獸面,回首何時復來見。
自嗟不若往巫山,布袖蒿簪嫁鄉縣。
萬里寒沙草木稀,居延塞外使人歸。
舊來相識更無物,只有雲邊秋雁飛。
愁坐泠泠調四弦,曲終掩面向胡天。
侍兒不解漢家語,指下
胡雛上馬唱胡歌,錦車已駕折橐駝。
明妃揮淚辭漢主,漢主傷心知奈何。
宮門銅環雙獸面,回首何時復來見。
自嗟不若往巫山,布袖蒿簪嫁鄉縣。
萬里寒沙草木稀,居延塞外使人歸。
舊來相識更無物,只有雲邊秋雁飛。
愁坐泠泠調四弦,曲終掩面向胡天。
侍兒不解漢家語,指下哀聲猶可傳。
傳遍胡人到中土,萬一佗年流樂府。
妾身生死知不歸,妾意終期寤人主。
目前美醜良易知,咫尺掖庭猶可欺。
君不見白頭蕭太傅,被讒仰藥更無疑。
▲得王介甫常州書
梅堯臣〔宋代〕
斜封一幅竹膜紙,上有文字十七行。
字如瘦棘攢黑刺,文如溫玉爛虹光。
別時春風吹榆莢,及此已變蒹葭霜。
道途與弟奉親樂,後各失子懷悲傷。
到郡紛然因事物,舊守數易承蔽藏。
搜奸證繆若治絮,蚤虱盡去煩爨湯。
事成條舉作書尺,不肯勞人魚腹將。
斜封一幅竹膜紙,上有文字十七行。
字如瘦棘攢黑刺,文如溫玉爛虹光。
別時春風吹榆莢,及此已變蒹葭霜。
道途與弟奉親樂,後各失子懷悲傷。
到郡紛然因事物,舊守數易承蔽藏。
搜奸證繆若治絮,蚤虱盡去煩爨湯。
事成條舉作書尺,不肯勞人魚腹將。
魚沉魚浮任所適,偶能及我為非常。
勤勤問我詩小傳,國風才畢葛屨章。
昔時許我到聖處,且避俗子多形相。
未即寄去慎勿怪,他時不惜傾箱囊。
知君亦欲此從事,君智自可施廟堂。
何故區區守黃卷,蠹魚尚恥親芸香。
我今正值雁南翔,報書與君倒肺腸。
直須趁取筋力強,炊粳烹鱸加桂姜。
洞庭綠橘包甘漿,舊楚黃橙綿作瓤。
東山故游攜舞娘,不飲學舉黃金觴。
溪如罨畫水泱泱,刺船靜入白鷺傍。
菱葉已枯鏡面涼,月色飛上白石床。
坐看魚躍散星芒,左右寂寂夜何長。
烏棲古曲傳吳王,千年萬年歌未央。
莫作腐儒針膏肓,莫作健吏繩餓狼。
儻如龔遂勸農桑,儻如黃霸致鳳皇。
來不來,亦莫愛嘉祥。
▲寄王介卿
曾鞏〔宋代〕
憶昨走京塵,衡門始相識。
疏簾掛秋日,客庖留共食。
紛紛說古今,洞不置藩域。
有司甄棟乾,度量棄樗櫟。
振轡行尚早,分首學壖北。
初冬憩海昏,夜坐探書策。
始得讀君文,大匠謝刀尺。
周孔日己遠,遺經竄牆壁。
倡倦百怪起,冠裾稔回惹。
君材信魁崛,
憶昨走京塵,衡門始相識。
疏簾掛秋日,客庖留共食。
紛紛說古今,洞不置藩域。
有司甄棟乾,度量棄樗櫟。
振轡行尚早,分首學壖北。
初冬憩海昏,夜坐探書策。
始得讀君文,大匠謝刀尺。
周孔日己遠,遺經竄牆壁。
倡倦百怪起,冠裾稔回惹。
君材信魁崛,議論恣排辟。
如川流渾渾,東海為委積。
如躋極高望,萬物著春色。
寥寥孟韓後,斯文大難得。
嗟予見之晚,反覆不能釋。
胡然蘊環堵,不救謀者惑。
明朝渡江還念念非可抑。如酲冒炎暑,
每進意愈塞。維時南風薰,
木葉晃繁碧。頹雲走石瀨,
逆坂上文艗。欣聞被檄來,
窮閻駐鑣軾。促榻叩其言,
鹹池播純繹。行身抗淵損,
及物窺龍稷。綢繆指疵病,
玫砭甚針石。淺沚有停沙,
亦可洗珠璧。論憂或共嚬,
遇愜每同峎。正值祝融橫,
金隅未提職。音樓豁可望,
命載屢攀陟。一不羅俗嬉,
怡然治紈墨。露注尚忘疲,
更待蟾蜍昃。雅愛張與余,
挽之置茵席。群兒困不酬,
吽嚬聚譏謫。仁義殊齟齬,
昧者尊惡砳。霧草變衰黃,
吟蛩鬧朝夕。君子畏簡書,
薄言返行役。商歌孺子別,
失淚染衣襋。自從促權去,
會此隆冬逼。何神鼓陰{左韋右},
萬竅動謞激。城顛睨江浪,
蛟怪助撳射。仁賢保無恙,
所想掛驚惕。燁燁多隸從,
良已匱藜齸。迨茲尺書生,
疑念始冰析。蘭滌沓茲祥,
筠梧肆諧適。繽紛眾胥士,
署壘各嬉息。其餘書牘背,
粟密縷機織。卷書勞來乾,
雨懷良自懌。野泊轉平綠,
梅梢弄繁白。金縚引柳荑,
芳氣滿原澤。出門無所抵,
歸臥四楹寂。術學頗思講,
人事多可惻。含意不得發,
百憤注微臆。搖搖詠顏色,
企足關途隔。自慚兒女情,
宛轉抑淒感。吾念非吾私,
何當托雲翼。奇偶轉如輪,
終期援焦溺。
▲和王介甫烘虱
司馬光〔宋代〕
天生萬物名品夥,嗟爾為生至麼麽。
依人自活反食人,性喜伏藏便垢涴。
晨朝生了暮生孫,不日蕃滋逾萬個。
透疏緣隙巧劇端,通夕爬搔不能臥。
我歸彼出疲左命,備北驚南厭搜邏。
所擒至少所失多,舍置熏燒無術奈。
加之炭上猶晏然,相顧未知亡族禍。
大才洋洋迷所適,奔走
天生萬物名品夥,嗟爾為生至麼麽。
依人自活反食人,性喜伏藏便垢涴。
晨朝生了暮生孫,不日蕃滋逾萬個。
透疏緣隙巧劇端,通夕爬搔不能臥。
我歸彼出疲左命,備北驚南厭搜邏。
所擒至少所失多,舍置熏燒無術奈。
加之炭上猶晏然,相顧未知亡族禍。
大才洋洋迷所適,奔走示停身已墮。
細者懦怯但深潛,乾死縫中誰複課。
黑者抱發亦憂疑,逃入幧頭默相賀。
腥煙騰起遠襲人,袖擁鼻端時一唾。
初雖快意終自咎,致爾殮夷非爾過。
吾家篋笥本自貧,況復為人苦慵惰。
體生鱗甲未能浴,衣不離身成脆破。
朽繒壞絮為淵藪,如麥如麻浸肥大。
虛腸不免須侵人,肯不夷齊甘死餓。
醯酸蜹聚理固然,爾輩披壤我當坐。
但思努力自潔清,群虱皆當遠逋播。
▲風入松(用王介甫韻)
張繼先〔宋代〕
深耕易耨寸田中。看真箇英雄。夜來猶上星台望,全不厭、水綠雲紅。便是清交素友,頻相視、笑晴空。
玉階瑤甃翠重重。帶萱草蔥蔥。流霞盡飲何辭醉,更休數、塵里千鍾。曉夜朝元去也,怎忍舍、大夫松。
送王介甫知毗陵
梅堯臣〔宋代〕
吳牛常畏熱,吳田常畏枯。
有樹不蔭犢,有水不滋{左禾右芻}。
孰知事春農,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縣官,堂上怒奮須。
縣官促里長,堂下鞭撲俱。
不體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問彼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請郡去,預喜民將蘇。
每觀二千石,結束辭國都。
絲
吳牛常畏熱,吳田常畏枯。
有樹不蔭犢,有水不滋{左禾右芻}。
孰知事春農,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縣官,堂上怒奮須。
縣官促里長,堂下鞭撲俱。
不體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問彼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請郡去,預喜民將蘇。
每觀二千石,結束辭國都。
絲韉加錦緣,銀勒以金塗。
兵吏擁後隊,劍撾盛前驅。
君又不若此,革轡陪泥烏。
欵行問風俗,低意騎更駑。
下情靡不達,略細舉其麤。
曾肯為眾異,亦罔為世趨。
學詩聞已熟,愛棠理豈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