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1 / 2頁

續資治通鑑·元紀·元紀三十八

新宮成,宮外當設備御,合於宮牆外周圍隙地多造廬舍,令廢疾者居之,晝則治生,夜則巡警,因給糧以贍之。” 吳王遣起居注吳琳、魏觀等,以幣帛求遺賢於四方,徙蘇州富民實濠州。 摩該以兵入山西,定盂州、忻州,下郭州,遂攻真定,詔伊蘇自河間以兵會摩該... 閱讀全文

明史·本紀·卷一

論平吳功,封李善長宣國公,徐達信國公,常遇春鄂國公,將士賜賚有差。朱亮祖克台州。癸卯,新宮成。冬十月甲辰,遣起居注吳琳、魏觀以幣求遺賢於四方。丙午,令百官禮儀尚左。改李善長左相國,徐達右相國。辛亥,祀元臣余闕於安慶,李黼於江州。壬子,置御史... 閱讀全文

明史·志·卷二十三

以冠服、車輅、儀仗、鹵簿、字學、音樂,凡升降儀節,制度名數,纖悉畢具。又屢敕議禮臣李善長、傅瓛、宋濂、詹同、陶安、劉基、魏觀、崔亮、牛諒、陶凱、朱升、樂韶鳳、李原名等,編輯成集。且詔郡縣舉高潔博雅之士徐一夔、梁寅、周子諒、胡行簡、劉宗弼、董... 閱讀全文

明史·志·卷四十七

此意。”於是州縣歲舉賢才及武勇謀略、通曉天文之士,間及兼通書律者。既而嚴選舉之禁,有濫舉者逮治之。吳元年,遣起居注吳林、魏觀等以幣帛求遺賢於四方。洪武元年,征天下賢才至京,授以守令。其年冬,又遣文原吉、詹同、魏觀、吳輔、趙壽等分行天下,訪求... 閱讀全文

明史·志·卷七十五

《劉迪簡文集》五卷郭奎《望雲集》五卷王禕《忠文集》二十四卷張以寧《翠屏集》五卷《詹同文集》三卷《劉崧文集》十八卷、詩八卷魏觀《蒲山集》四卷朱善《一齋集》十卷,《遼海集》五卷顧輝《守齋類稿》三十卷朱升《楓林集》十二卷趙汸《東山集》十五卷汪克寬...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二十四

最善。應教為文,才思泉涌,一時莫與並。遷考功郎中,直起居注。會議袷禘禮,同議當,遂用之。洪武元年,與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觀等循行天下,訪求賢才。還,進翰林直學士,遷侍讀學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劉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二十五

。此長策也。”帝頗採用其言。訥既卒,帝思之。官其次子復祖為司業,誡諸生守訥學規,違者罪至死。明開國時即重師儒官。許存仁、魏觀為祭酒,老成端謹;訥稍晚進,最蒙遇。與訥定學規者,司業王嘉會、龔斅。三人年俱高,鬚髮皓白,終日危坐,堂上肅然。而張美...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二十八

魏觀 陶垕仲(王佑) 劉仕貆(王溥 徐均) 王宗顯(王興宗 呂文燧 王興福 蘇恭讓 趙庭蘭) 王觀(楊卓 羅性) 道同(歐陽銘) 盧熙(兄熊 王士弘 倪孟賢 郎敏) 青文勝魏觀,字杞山,蒲圻人。元季隱居蒲山。太祖下武昌,聘授國子助教,再遷浙...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五十一

,欲引以自助,乃為他語挑之。永正色曰:“可以纓冠污吾道乎?”遂請致仕去。人服其廉介。贊曰:明太祖時,國學師儒,體貌優重。魏觀、宋訥為祭酒,造就人才,克舉其職。諸生銜命奉使,往往擢為大官,不專以科目進也。中葉以還,流品稍雜,撥歷亦為具文,成均...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一百七十三

四年舉鄉試第一,授臨淮教諭。入見,賜之宴,賦詩稱旨,除廣信教授,自號榮陽外史。傅著,字則明,長洲人。史成,歸為常熟教諭。魏觀行鄉飲酒禮,長洲教諭周敏侍其父南老,著侍其父玉,皆降而北面立,觀禮者以為盛事焉。歷官知府,卒。謝徽,字元懿,長洲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