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1 / 2頁

續資治通鑑·元紀·元紀二十九

濟巴勒立朝,以扶持名教為己任,薦拔人才而不以為私恩。留心經術,凡伊、洛諸儒之書,未嘗去手;喜為詩及書畫,翰林學士承旨臨川危素,嘗客於多爾濟巴勒,諫之曰:“明公之學,當務安國家,利社稷,毋為留神於末藝。”多爾濟巴勒深服其言。其在經筵,開陳大義... 閱讀全文

續資治通鑑·元紀·元紀三十四

,四月,己丑,禁諸王、駙馬、御史台各官占匿人民,不應差役,以欲修上都宮闕故也。帝嘗以上都宮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閣,因危素諫而止,至是復大興工役。 吳平章邵榮及元帥王佑、胡深等兵攻處州,燒其東北門,軍士乘城以入。李佑之自殺,賀仁得走縉雲,... 閱讀全文

續資治通鑑·元紀·元紀三十六

自今各棄宿忿,弼成大勛。” 先是綽斯戩欲削博囉兵權,召承旨張翥使草詔,翥辭曰:“此大事,非見天子不敢為。”乃更召參知政事危素,就相府客位草之。草畢,綽斯戩過中書,詫其郎中曰:“我為朝廷出詔削博囉兵權,此撥亂反正之舉也。”郎中曰:“相公此舉,... 閱讀全文

百家姓·危

後。按,上古三苗族原住在今河南省南部至洞庭湖,及江西省鄱陽湖一代。傳說在古帝虞舜時被遷至三危,其後有危氏。二:明初文學家危素之祖本姓黃,後冒姓危氏。家族名人危應宗明代光澤人。國變荒亂,家族中幼孤無依者,應宗皆收養之,曰:「 與其獨飽,無寧同... 閱讀全文

元史·本紀·卷四十五

員,毋得陰挾私仇,明為舉索,輒將風憲官吏擅自遷除,侵擾行事,沮壞台綱。”從之。己亥,太陰犯井宿。癸卯,大寧路陷。壬子,以危素為參知政事。乙卯,會試舉人,知貢舉平章政事八都麻失里、同知貢舉翰林學士承旨李好文、禮部尚書許從宗、考試官國子祭酒張翥...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元史·列傳·卷二十六

,以扶持名教為己任,薦拔人才而不以為私恩。留心經術,凡伊、洛諸儒之書,未嘗去手。喜為五言詩,於字畫尤精。翰林學士承旨臨川危素,嘗客於朵爾直班,諫之曰:“明公之學,當務安國家、利讓稷,毋為留神於末藝。”朵爾直班深服其言。其在經筵,開陳大義為多... 閱讀全文

明史·志·卷四十九

,始命學士教習。萬曆以後,掌教習者,專以吏、禮二部侍郎二人。明初,嘗置弘文館學士,(洪武三年置,以胡鉉為學士,又命劉基、危素、王本中、睢稼皆兼弘文館學士,未幾罷。宣德間,復建弘文閣于思善門右,以翰林學士楊溥掌閣印,尋併入文淵閣。)秘書監,(... 閱讀全文

明史·志·卷七十二

《四書語錄》一百卷,《四書析義》十卷,《四書備考》八十卷張溥《四書纂注大全》三十七卷──右《四書》類五十九部,七百十二卷危素《爾雅略義》十九卷朱睦〈木挈〉《訓林》十二卷朱謀〈土韋〉《駢雅》七卷李文成《博雅志》十三卷張萱《匯雅前編》二十卷,《... 閱讀全文

明史·志·卷七十五

四卷,《拾遺》二卷、(皆元時作。)《犁眉公集》四卷,《文成集》二十卷、(彙編諸集及《郁離子》、《春秋明經》諸書。)詞四卷危素《學士集》五十卷葉儀《南陽山房稿》二十卷王冕《竹齋詩集》三卷范祖乾《柏軒集》四卷戴良《九靈山房集》三十卷王逢《梧溪詩...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二十七

,鄞人。元名儒端學子也。至正中,以明《春秋》知名。歷官兵部尚書,致仕。明兵入元都,妻金抱二歲兒與女瓊赴井死。洪武二年,偕危素等自北平至京。授刑部侍郎,進尚書,卒。徐精勤通敏,工詩文,有集傳於世。韓宜可,字伯時,浙江山陰人。元至正中,行御史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