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nìng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qí。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jì,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餘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葛嬰至東城,立襄強為楚王。嬰後聞陳王已立,因殺襄強,還報。至陳,陳王誅殺葛嬰。陳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吳廣圍滎陽。李由為三川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陳王征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為上柱國。
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為項燕軍視日,事春申君,自言習兵,陳王與之將軍印,西擊秦。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酈山徒﹑人奴產子生,悉發以擊楚大軍,盡敗之。周文敗,走出關,止次曹陽二三月。章邯追敗之,復走次澠池十餘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剄,軍遂不戰。
武臣到邯鄲,自立為趙王,陳餘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柱國曰:“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陳王乃遣使者賀趙,而徙系武臣等家屬宮中,而封耳子張敖為成都君,趣趙兵,亟入關。趙王將相相與謀曰:“王王趙,非楚意也。楚已誅秦,必加兵於趙。計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廣也。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趙乘秦之弊,可以得志於天下。”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地。
燕故貴人豪傑謂韓廣曰:“楚已立王,趙又已立王。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原將軍立為燕王。”韓廣曰:“廣母在趙,不可。”燕人曰:“趙方西憂秦,南憂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趙王將相之家,趙獨安敢害將軍之家!”韓廣以為然,乃自立為燕王。居數月,趙奉燕王母及家屬歸之燕。
當此之時,諸將之徇地者,不可勝數。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殺狄令,自立為齊王,以齊反擊周市。市軍散,還至魏地,欲立魏後故寧陵君咎為魏王。時咎在陳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與立周市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陳王乃立寧陵君咎為魏王,遣之國。周市卒為相。
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圍滎陽城弗能下,秦軍至,必大敗。不如少遺兵,足以守滎陽,悉精兵迎秦軍。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因相與矯王令以誅吳叔,獻其首於陳王。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以精兵西迎秦軍於敖倉。與戰,田臧死,軍破。章邯進兵擊李歸等滎陽下,破之,李歸等死。
陽城人鄧說將兵居郯,章邯別將擊破之,鄧說軍散走陳。銍人伍徐將兵居許,章邯擊破之,伍徐軍皆散走陳。陳王誅鄧說。
陳王初立時,陵人秦嘉﹑銍人董譄﹑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將兵圍東海守慶於郯。陳王聞,乃使武平君畔為將軍,監郯下軍。秦嘉不受命,嘉自立為大司馬,惡屬武平君。告軍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聽!”因矯以王命殺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擊陳,柱國房君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陳王出監戰,軍破,張賀死。
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陳勝葬碭,謚曰隱王。
陳王故涓人將軍呂臣為倉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復以陳為楚。
初,陳王至陳,令銍人宋留將兵定南陽,入武關。留已徇南陽,聞陳王死,南陽復為秦。宋留不能入武關,乃東至新蔡,遇秦軍,宋留以軍降秦。秦傳留至鹹陽,車裂留以徇。
秦嘉等聞陳王軍破出走,乃立景駒為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使公孫慶使齊王,欲與併力俱進。齊王曰:“聞陳王戰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請而立王!”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當令於天下。”田儋誅殺公孫慶。
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呂將軍走,收兵復聚。鄱盜當陽君黥布之兵相收,復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為楚王。
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楚人謂多為伙,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頉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險阻,所以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為治也。猶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義為本,而以固塞文法為枝葉,豈不然哉!吾聞賈生之稱曰:
“秦孝公據餚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橫,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以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飄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良將勁駑,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 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倔起阡陌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回響,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不銛於鉤戟長鎩也;適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餚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索隱述贊】天下匈匈,海內乏主,掎鹿爭捷,瞻烏爰處。陳勝首事,厥號張楚。鬼怪是憑,鴻鵠自許。葛嬰東下,周文西拒。始親朱房,又任胡武。伙頤見殺,腹心不與。莊賈何人,反噬城父!▲
請成相。
世之殃。
愚暗愚暗墮賢良。
人主無賢。
如瞽無相何倀倀。
請布基。
慎聖人。
愚而自專事不治。
主忌苟勝。
群臣莫諫必逢災。
論臣過。
反其施。
尊主安國尚
世之殃。
愚暗愚暗墮賢良。
人主無賢。
如瞽無相何倀倀。
請布基。
慎聖人。
愚而自專事不治。
主忌苟勝。
群臣莫諫必逢災。
論臣過。
反其施。
尊主安國尚賢義。
拒諫飾非。
愚而上同國必禍。
曷謂罷。
國多私。
比周還主黨與施。
遠賢。
近讒。
忠臣蔽塞主勢移。
曷謂賢。
明君臣。
上能尊主愛下民。
主誠聽之。
天下為一四海賓。
主之孽。
讒人達。
賢能遁逃國乃蹷。
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為桀。
世之災。
妬賢能。
飛廉知政任惡來。
卑其志意。
大其園囿高其台。
武王怒。
師牧野。
紂卒易鄉啟乃下。
武王善之。
封之於宋立其祖。
世之衰。
讒人歸。
比干見刳箕子累。
武王誅之。
呂尚招麾殷民懷。
世之禍。
惡賢士。
子胥見殺百里徒。
穆公得之。
強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
惡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絀。
春申道綴基畢輸。
請牧基。
賢者思。
堯在萬世如見之。
讒人罔極。
險陂傾側此之疑。
基必施。
辯賢罷。
文武之道同伏戲。
由之者治。
不由者亂何疑為。
凡成相。
辯法方。
至治之極復後王。
慎墨季惠。
百家之說誠不祥。
治復一。
脩之吉。
君子執之心如結。
眾人貳之。
讒夫棄之形是詰。
水至平。
端不傾。
心術如此象聖人。
□而有勢。
直而用抴必參天。
世無王。
窮賢良。
暴人芻豢仁人糟糠。
禮樂滅息。
聖人隱伏墨術行。
治之經。
禮與刑。
君子以脩百姓寧。
明德慎罰。
國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
後勢富。
君子誠之好以待。
處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遠思。
思乃精。
志之榮。
好而一之神以誠。
精神相反。
一而不貳為聖人。
治之道。
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誨子弟。
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
辭不蹷。
君子道之順以達。
宗其賢良辯其殃孽□□□。
請成相。
道聖王。
堯舜尚賢身辭讓。
許由善卷。
重義輕利行顯明。
堯讓賢。
以為民。
氾利兼愛德施均。
辯治上下。
貴賤有等明君臣。
堯授能。
舜遇時。
尚賢推德天下治。
雖有賢聖。
適不遇世孰知之。
堯不德。
舜不辭。
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萬物備。
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賢不失序。
外不避仇。
內不阿親賢者予。
禹勞心力。
堯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
舉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
五穀殖。
夔為樂正鳥獸服。
契為司徒。
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
抑下鴻。
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決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
平天下。
躬親為民行勞苦。
得益皋陶。
橫革直成為輔。
契玄王。
生昭明。
居於砥石遷於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
天乙湯。
論舉當。
身讓卞隨舉牟光。
□□□□道古賢聖基必張。
□□願陳辭。
世亂惡善不此治。
隱諱疾賢。
良由姦詐鮮無災。
患難哉阪為先聖知不用愚者謀。
前車已覆。
後未知更何覺時。
不覺悟。
不知苦。
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達。
蒙掩耳目塞門戶。
門戶塞。
大迷惑。
悖亂昏莫不終極。
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惡正直。
正直惡。
心無度。
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無郵人我獨自美豈無故。
不知戒。
後必有恨後遂過不肯悔。
讒夫多進。
反覆言語生詐態。
人之態。
不如備。
爭寵疾賢利惡忌。
妬功毀賢。
下斂黨與上蔽匿。
上壅蔽。
失輔勢。
任用讒夫不能制。
郭公長父之難。
厲王流於彘。
周幽厲。
所以敗。
不聽規諫忠是害。
嗟我何人。
獨不遇時當亂世。
欲對衷言不從。
恐為子胥身離凶。
進諫不聽。
剄而獨鹿棄之江。
觀往事。
以自戒。
治亂是非亦可識。
□□□□托於成相以喻意。
請成相。
言治方。
君論有五約以明。
君謹守之。
下皆平正國乃昌。
臣下職。
莫游食。
務本節用財無極。
事業聽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職。
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
莫得擅與孰私得。
君法明。
論有常。
表儀既設民知方。
進退有律。
莫得貴賤孰私王。
君法儀。
禁不為。
莫不說教名不移。
脩之者榮。
離之者辱孰它師。
刑稱陳。
守其銀。
下不得用輕私門。
罪禍有律。
莫得輕重威不分。
請牧祺。
用有基。
主好論議必善謀。
五聽循領。
莫不理續主執持。
聽之經。
明其請。
參伍明謹施賞刑。
顯者必得隱者復顯民反誠。
言有節。
稽其實。
信誕以分賞罰必。
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
隱遠至。
觀法不法見不視。
耳目既顯。
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
行有律。
吏謹將之無敵鈹滑。
下不私請。
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謹脩。
君制變。
公察善思論不亂。
以治天下。
後世法之成律貫。
▲
請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墮賢良。人主無賢。
如瞽無相何倀倀。請布基。
慎聖人。愚而自專事不治。
主忌苟勝。群臣莫諫必逢災。
論臣過。反其施。
尊主安國尚賢義。拒諫飾非。
愚而上同國必禍。曷謂罷。
國多私。比周還主黨與施。
遠賢。近讒。
忠
愚暗愚暗墮賢良。人主無賢。
如瞽無相何倀倀。請布基。
慎聖人。愚而自專事不治。
主忌苟勝。群臣莫諫必逢災。
論臣過。反其施。
尊主安國尚賢義。拒諫飾非。
愚而上同國必禍。曷謂罷。
國多私。比周還主黨與施。
遠賢。近讒。
忠臣蔽塞主勢移。曷謂賢。
明君臣。上能尊主愛下民。
主誠聽之。天下為一四海賓。
主之孽。讒人達。
賢能遁逃國乃蹷。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為桀。世之災。
妬賢能。飛廉知政任惡來。
卑其志意。大其園囿高其台。
武王怒。師牧野。
紂卒易鄉啟乃下。武王善之。
封之於宋立其祖。世之衰。
讒人歸。比干見刳箕子累。
武王誅之。呂尚招麾殷民懷。
世之禍。惡賢士。
子胥見殺百里徒。穆公得之。
強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惡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絀。春申道綴基畢輸。
請牧基。賢者思。
堯在萬世如見之。讒人罔極。
險陂傾側此之疑。基必施。
辯賢罷。文武之道同伏戲。
由之者治。不由者亂何疑為。
凡成相。辯法方。
至治之極復後王。慎墨季惠。
百家之說誠不祥。治復一。
脩之吉。君子執之心如結。
眾人貳之。讒夫棄之形是詰。
水至平。端不傾。
心術如此象聖人。□而有勢。
直而用抴必參天。世無王。
窮賢良。暴人芻豢仁人糟糠。
禮樂滅息。聖人隱伏墨術行。
治之經。禮與刑。
君子以脩百姓寧。明德慎罰。
國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後勢富。君子誠之好以待。
處之敦固。有深藏之能遠思。
思乃精。志之榮。
好而一之神以誠。精神相反。
一而不貳為聖人。治之道。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誨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辭不蹷。
君子道之順以達。宗其賢良辯其殃孽□□□。
請成相。道聖王。
堯舜尚賢身辭讓。許由善卷。
重義輕利行顯明。堯讓賢。
以為民。氾利兼愛德施均。
辯治上下。貴賤有等明君臣。
堯授能。舜遇時。
尚賢推德天下治。雖有賢聖。
適不遇世孰知之。堯不德。
舜不辭。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萬物備。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賢不失序。
外不避仇。內不阿親賢者予。
禹勞心力。堯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舉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五穀殖。夔為樂正鳥獸服。
契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抑下鴻。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決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平天下。躬親為民行勞苦。
得益皋陶。橫革直成為輔。
契玄王。生昭明。
居於砥石遷於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
天乙湯。論舉當。
身讓卞隨舉牟光。□□□□道古賢聖基必張。
□□願陳辭。世亂惡善不此治。
隱諱疾賢。良由姦詐鮮無災。
患難哉阪為先聖知不用愚者謀。前車已覆。
後未知更何覺時。不覺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達。蒙掩耳目塞門戶。
門戶塞。大迷惑。
悖亂昏莫不終極。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惡正直。正直惡。
心無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無郵人我獨自美豈無故。不知戒。
後必有恨後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反覆言語生詐態。人之態。
不如備。爭寵疾賢利惡忌。
妬功毀賢。下斂黨與上蔽匿。
上壅蔽。失輔勢。
任用讒夫不能制。郭公長父之難。
厲王流於彘。周幽厲。
所以敗。不聽規諫忠是害。
嗟我何人。獨不遇時當亂世。
欲對衷言不從。恐為子胥身離凶。
進諫不聽。剄而獨鹿棄之江。
觀往事。以自戒。
治亂是非亦可識。□□□□托於成相以喻意。
請成相。言治方。
君論有五約以明。君謹守之。
下皆平正國乃昌。臣下職。
莫游食。務本節用財無極。
事業聽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職。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莫得擅與孰私得。君法明。
論有常。表儀既設民知方。
進退有律。莫得貴賤孰私王。
君法儀。禁不為。
莫不說教名不移。脩之者榮。
離之者辱孰它師。刑稱陳。
守其銀。下不得用輕私門。
罪禍有律。莫得輕重威不分。
請牧祺。用有基。
主好論議必善謀。五聽循領。
莫不理續主執持。聽之經。
明其請。參伍明謹施賞刑。
顯者必得隱者復顯民反誠。言有節。
稽其實。信誕以分賞罰必。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隱遠至。
觀法不法見不視。耳目既顯。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行有律。吏謹將之無敵鈹滑。
下不私請。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謹脩。君制變。
公察善思論不亂。以治天下。
後世法之成律貫。▲
溫恭天賦此心良,惠愛人知政術長。
井水無波任瓶綆,牛刀投隙應宮商。
分符出遍各城守,攜被歸従華省郎。
不到汝陰遺恨遠,坐令湖水減清光。
早歲相従能幾時,淮陽花發正游嬉。
鳴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滄浪柳作帷。
十載舊遊真是夢,一時佳客尚存誰。
遙聞葬日車千兩,漬酒
井水無波任瓶綆,牛刀投隙應宮商。
分符出遍各城守,攜被歸従華省郎。
不到汝陰遺恨遠,坐令湖水減清光。
早歲相従能幾時,淮陽花發正游嬉。
鳴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滄浪柳作帷。
十載舊遊真是夢,一時佳客尚存誰。
遙聞葬日車千兩,漬酒綿中寄一悲。
〈轍昔與幾道相遇於陳,陳守張聖民相與游従甚密,逮今將三十年。
當時賓客在者少矣,而幾道復化去,言之悽惻無已。
〉▲
昔在淳熙日,中興最盛年。
身逢千載運,眼見五朝天。
楚甸當澄按,岷江極泝沿。
經途俱極險,問字始能言。
衛國呼珠帽,閻公著玳筵。
進思紅滿幄,便室白連椽。
詔趁回衡雁,重聽下峽猿。
講書聞嶽麓,論道識湘川。
至治承三紀,康謠沸九壥。
親逢堯壽並,
身逢千載運,眼見五朝天。
楚甸當澄按,岷江極泝沿。
經途俱極險,問字始能言。
衛國呼珠帽,閻公著玳筵。
進思紅滿幄,便室白連椽。
詔趁回衡雁,重聽下峽猿。
講書聞嶽麓,論道識湘川。
至治承三紀,康謠沸九壥。
親逢堯壽並,繼見禹功傳。
階玉駢床笏,籯金課槧鉛。
程書仍把學,句讀始精研。
白髮沈詹事,青雲張集仙。
遺經說東魯,大義指南軒。
古郢十連地,修門萬里船。
歡呼瞻玉{左車右犬},恭請擁珠韉。
全盛開京邑,昇平沸市廛。
民無買刀佩,士有誦聲弦。
去國波浮鷁,炎陬瘴跕鳶。
稍知遺枉白,僅齒與齡玄。
附首丁寧切,垂膺涕泗連。
止樊讒暖昧,皖簀恨纏綿。
奏牒懷留語,慈親返故泉。
名坊觀正南,蕭寺餞忠宣。
鼓笈來承學,摳衣接鉅賢。
伊濂一宗匠,鄭鄧兩魁躔。
持論聞忠厚,逢時正黨偏。
偽名開建上,威焰張平原。
國論幾沈痼,初心本怙{左木右顴去頁}。
朱彭承既倒,沈季助方燃。
東閣陪公議,南州返客還。
奮身從百戰,垂翅謁三銓。
累載需將冠,中宵嘆著鞭。
窮邊周障塞,訪古涉淮{左土右上而下大}。
歸抱遺書痛,親裁逸事編。
紬藏金匱底,吁直玉階前。
日射九關豹,風清列辟鵷。
丁時旒十二,乙奏牘三千。
鼙鼓宸心感,絲綸詔墨鮮。
鑄佗光裂地,繪像煥凌煙。
狐史無留憾,麟台錄奏篇。
賢書雖偃蹇,倉氏尚拘攣。
大摹開丘鄧,從軍下宿漣。
人謀自矛盾,民命困戈鋋。
已矣椎銅虎,歸歟訪石田。
喔松期埽逕,薦草又{左月右眷}箋。
掌庋斯文在,鳴琚大老先。
扈祥才列屬,鶴弔復題阡。
甫畢三期制,重登九寺聯。
曾因陳戰守,尚憶奏蟬蜎。
馮翊菟符佩,華亭鶴羽翩。
弱翁慚美報,季子幸求遄。
蘭省頻分帳,樞庭恰綴員。
乾時繇閫議,問俗許帷褰。
平糴千倉富,防江萬鼓鼘。
田疇免捐瘠,閭里僅安眠。
戎監還文石,糧車抗使旃。
龍荒瀦廟璽,鴻筆研山園。
為訪平山柳,來尋九曲蓮。
降胡啟膠轕,走檄更喧闐。
位棘珪頒瑞,持荷袷在肩。
登壇委寄重,仗鉞便宜專。
間使誅妖福,堅城馘逆全。
萬{搜去扌加舟}爭轉粟,九府亦流錢。
詩禍興同列,天游□上元。
閒僧偶傳誦,匪石遂銘鐫。
學羿招彎射,漚陽厭老拳。
了無虛券證,僅有巧言諞。
幕府門生舊,勛家宿契堅。
反身徒浩嘆,齚舌謾思愆。
皇上頒明制,公朝雪滯冤。
復令修甬道,適遇奮空弮。
憂職霜侵鬢,忘餐頰露觀。
粗能供尺伍,何以報塵涓。
忽奉樞機召,難勝束帛戔。
迄孤朝仄席,敢望政齊{左王在睿}。
誤沐便蕃渥,重尋香火緣。
九霄三境近,十閣五雲邊。
倍惜筋骸老,空驚手足胼。
支離賦囊粟,溫飽及華顛。
喘月牛歌戚,嘶風馬憶燕。
枕戈悲壯志,揭橐愧空饘。
觸事常多感,懷安只自只。
深山游鹿豕,交友半貂蟬。
北海亡郗漸,南榮偃偓佺。
餘生知有幸,世慮盍無牽。
多幸偕癃老,清時釋絆纏。
采芝從澗底,策杖又山顛。
止足須關念,沈迷盍久悛。
便須便{左懶去負加攵}石,勿使諉乘軒。
垤蟻還驚夢,冥鴻原比騫。
屋閒雲可宿,檐曝日常暄。
適性頻移竹,忘憂更樹{上艹下諼}。
銜杯趁安健,卒歲樂周鏇。
往歲當流馬,歸心聽杜鵑。
方眠不忘起,已病始知痊。
鼯技羞窮木,羊腸易折轅。
但令思憒憒,豈厭腹便便。
逆旅還推枕,知音謾續弦。
誰談少年事,為我寫蹄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