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是戰國末年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荀況的著作。該書旨在總結當時學術界的百家爭鳴和自己的學術思想,反映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思想以及荀況的倫理、政治和經濟思想。
荀子·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 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 高也;不臨深溪,不知... 閱讀全文
荀子·修身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 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 進,得乎哉!小人反是... 閱讀全文
荀子·不苟
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唯其當之為貴。故懷負石而投河, 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 “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須”,“卵有毛”,是說 之難持者也,而惠施鄧... 閱讀全文
荀子·榮辱
憍泄者,人之殃也;恭儉者,偋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故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 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巨塗則讓,小塗則殆,雖欲不謹,若雲不使。快快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殘者、... 閱讀全文
荀子·非相
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 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稱之。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故相形不 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形不勝心,心不勝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 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 閱讀全文
荀子·非十二子
假今之世,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 之所在者,有人矣。縱情性,安恣孳,禽獸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足以欺惑愚眾;是它囂魏牟也。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異人為高,不足以合大眾,明大分... 閱讀全文
荀子·仲尼
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誠可羞稱也。齊 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爭國;內行則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閨門之內,般 樂奢汏,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則詐邾襲莒,並國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 其險污淫汏也。彼固曷足... 閱讀全文
荀子·儒效
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 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稱貪焉。殺管叔,虛殷國, 而天下不稱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焉。 教誨開導成王,使諭於... 閱讀全文
荀子·王制
請問為政?曰: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 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則有昭繆。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於禮義,則歸 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故 奸言,奸說,奸事,奸能... 閱讀全文
荀子·富國
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數也。人倫並處,同求而異道,同欲而異 知,生也。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異也,知愚分。埶同而知異,行私而無禍,縱 欲而不窮,則民心奮而不可說也。如是,則知者未得治也;知者未得治,則功名未 成也;功名未成,則民眾...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