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攻其壘,破之,殺獲萬餘人。己亥,全忠自河中赴之,乙巳,至晉州。 盜發簡陵。 西川兵至利州,昭武節度使李繼忠棄鎮奔鳳翔。王建以劍州刺史王宗偉為利州制置使。 三月,庚戌,上與李茂貞及宰相、學士、中尉、樞密宴,酒酣,茂貞及韓全誨亡去。上問韋貽範... 閱讀全文
。”時宦官盡死,淮河東監軍張承業、幽州監軍張居翰、清海監軍程匡柔、西川監軍魚全禋及致仕嚴遵美,為李克用、劉仁恭、楊行密、王建所匿得全,斬他囚以應詔。 甲戌,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陸扆責授沂王傅、分司。車駕還京師,賜諸道詔書,獨鳳翔無之。扆曰:“... 閱讀全文
“全忠不欲來,可令敬翔來。”全忠擿翔使去,曰:“翔亦醉矣。”辛未,全忠東還,乙亥,至大梁。 忠義節度使趙匡凝遣水軍上峽攻王建夔州,知渝州王宗阮等擊敗之。萬州刺史張武作鐵糹亘絕江中流,立柵於兩端,謂之“鏁峽”。 六月,李茂貞、王建、李繼徽傳檄... 閱讀全文
起強圉單閼,盡著雍執徐七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上開平元年(丁卯,公元九零七年) 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於貝州。 淮南節度使兼侍中、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弘農郡王楊渥既得江西,驕侈益甚,謂節度判官周隱曰:“君賣人國家,何面復相見!”... 閱讀全文
至日中,軍復振。陂中有土山,賀瑰引兵據之。晉王謂將士曰:“今日得此山者勝,吾與汝曹奪之。”即引騎兵先登,李從珂與銀槍大將王建及以步卒繼之,梁兵紛紛而下,遂奪其山。 日向晡,賀瑰陳于山西,晉兵望之有懼色。諸將以為諸軍未盡集,不若斂兵還營,詰朝... 閱讀全文
良對曰:“殿下方謀攻取而不愛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恐河北亦非殿下之有,況河南乎!”王悅,謝之。自是重之,每預謀議。 是歲,契丹改元天贊。 大封王躬乂,性殘忍,海軍統帥王建殺之,自立,復稱高麗王,以開州為東京,平壤為西京。建儉約寬厚,國人安之。... 閱讀全文
之財以犒軍,至於鼎釜皆估直以給之。丁巳,王思同、藥彥稠等走至長安,西京副留守劉遂雍閉門不內,乃趣潼關。遂雍,鄩之子也。潞王建大將旗鼓,整眾而東,以孔目官虞城劉延朗為腹心。潞王始憂王思同等併力據長安拒守,至岐山,聞劉遂雍不內思同,甚喜,遣使慰... 閱讀全文
大將軍、充三司使;瑰辭曰:“臣自知才不稱職,寧以避事見棄,猶勝冒寵獲辜。”帝許之。 帝聞平盧節度使房知溫卒,遣天平節度使王建立將兵巡撫青州。 改興唐府曰廣晉府。 安遠節度使盧文進聞帝為契丹所立,自以本契丹叛將,辛丑,棄鎮奔吳。所過鎮戍,召其... 閱讀全文
心。或謂董思安:“盍早擇去就?”思安曰“吾世事王氏,危而叛之,天下其誰容我!”眾感其言,無叛者。 丁亥,唐先鋒橋道使上元王建封先登,遂克建州,閩主延政降。王忠順戰死,董思安整眾奔泉州。初,唐兵之來,建人苦王氏之亂與楊思恭之重斂,爭伐木開道以... 閱讀全文
每游宴,景達多辭疾不預。 唐主遣使賀契丹滅晉,且請詣長安修復唐室諸陵。契丹不許,而遣使報之。 晉密州刺史皇甫暉,棣州刺史王建,皆避契丹,帥眾奔唐。淮北賊帥多請命於唐。 唐虞部員外郎史館修撰韓熙載上疏,以為:“陛下恢復祖業,今也其時。若虜主北...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