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元史·列傳·卷六十八

、朱氏微旨,著《易詩書論語說》,以發明其義,蜀人師尊之。祖珏,知連州,亦以文學知名。父汲,黃岡尉。宋亡,僑居臨川崇仁,與吳澄為友,澄稱其文清而醇。嘗再至京師,贖族人被俘者十餘口以歸,由是家益貧。晚稍起家,教授於諸生中,得孛術魯翀、歐陽玄而稱... 閱讀全文

元史·列傳·卷七十六

重,音吐洪亮,講說特精詳,子弟從之者,詵詵如也。其高第弟子知名者甚多,夾谷之奇、楊剛中尤顯。無子。有《經說》及文集行世。吳澄序其書,以為議論正,援據博,貫穿縱橫,儼然新安朱氏之尸祝也。至正中,真州守臣以及郝經、吳澄皆嘗留儀真,作祠宇祀之,曰... 閱讀全文

元史·列傳·卷八十三

弘毅,字仁卿,真定晉州人。少好學,家貧無書,傭於巨室,晝則為役,夜則借書讀之。或閔其志,但使總其事而不役焉。嘗受經於臨川吳澄。始辟翰林書寫,再轉為國史院編修官,調大樂署令。大明兵入京城,弘毅嘆息曰;“忠臣不二君,烈女不二夫,此古語也。我今力... 閱讀全文

元史·列傳·卷八十六

使者長吏以下仁且賢者,必造焉。轍樂易莊敬,接之以禮,言不及官府。憲司屢辟,皆不就。江西行省特以遺逸舉轍一人。轍善為文章,吳澄嘗敘其集曰;“所謂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其見稱許如此。元統二年,年七十有三,卒於家。同郡吳定翁字仲谷,其先當宋初自... 閱讀全文

明史·本紀·卷十

戊寅,放都坊司樂工三千八百餘人。辛巳,罷山陵夫役萬七千人。丙申,諭三法司,死罪臨決。三覆奏然後加刑。夏四月壬戌,以元學上吳澄從祀孔子廟庭。丁卯,以久旱考察布、按二司及府州縣官。戊辰,遣給事中、御史捕畿南、山東、河南、淮安蝗。五月壬午,戶部言... 閱讀全文

明史·志·卷二十六

所六楹。永樂初,建廟於太學之東。宣德三年,以萬縣訓導李譯言,命禮部考正從祀先賢名位,頒示天下。十年,慈利教諭蔣明請祀元儒吳澄。大學士楊士奇等言當從祀,從之。正統二年,以宋儒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從祀。三年,禁天下祀孔子於釋、老宮。孔、顏、孟三...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二十五

宗為人溫厚,然內剛,不苟媕阿,故屢躓。逾年,卒於官。伯宗成進士,考試官則宋濂、鮑恂也。恂,字仲孚,崇德人。受《易》於臨川吳澄。好古力行,著《大易傳義》,學者稱之。元至正中,以薦授溫州路學正。尋召入翰林,不就。洪武四年,初科舉取士,召為同考官...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五十一

《憲宗實錄》。三年擢南京國子祭酒。上言六事,曰擇師儒,慎科貢,正祀典,廣載籍,復會饌,均撥歷。其正祀典,請進宋儒楊時而罷吳澄。禮部尚書傅瀚持之,乃進時而澄祀如故。明年謝病去。家居將十年,薦者益眾。會國子缺祭酒,部議起之。帝素重鐸,擢禮部右侍...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一百七十

發。汸一再登門,乃得《六經》疑義千餘條以歸。已,復往,留二歲,得口授六十四卦大義與學《春秋》之要。後復從臨川虞集游,獲聞吳澄之學。乃築東山精舍,讀書著述其中。雞初鳴輒起,澄心默坐。由是造詣精深,諸經無不通貫,而尤邃於《春秋》。初以聞於黃澤者... 閱讀全文

明史·列傳·卷一百七十一

歷中,子仁度請恤。吏部尚書孫丕揚曰:“悌,理學名臣,不宜循常格。”遂用黃孔昭例,贈禮部尚書,諡文莊。鄉人建祠,與陸九淵、吳澄、吳與弼、陳九川並祀,曰五賢祠,學者稱疏山先生。仁度,字繼疏。萬曆十七年進士。授中書舍人。三王並封議起,抗疏爭之。久...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