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14 / 18頁

日知錄·卷二十二

固嘗見之,而載諸史。後漢班超又遣甘英輩親至其地,而西海之西又有大秦,夷人與海商皆常往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其山實臨瀚海。蘇武、郭吉皆為匈奴所幽、置諸北海之上,而《唐史》又言,突厥部北海之北有骨利乾國,在海北岸。然則《詩》、《書》所稱四海,實... 閱讀全文

日知錄·卷二十七

其故而問之。”非也,蓋齊侯以為楚罪而間之,然昭王五十一年南征不復,至今惠王二十一年,計三百四十七年,此則孔文舉所謂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併案者也。五年,“太伯不從”。不從者謂太伯不在太王之側爾。《史記》述此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之去... 閱讀全文

日知錄·卷二十八

歸以告王曰:‘執玉卑,替其贄也;拜不稽首,誣其上也。替贄無鎮,誣王無民。’”可以見稽首之為重也。自敵者皆從頓首,李陵《報蘇武書》稱“頓首”。陳氏《禮書》曰:“稽首者,諸侯於天子、大夫士於其君之札也。然君於臣亦有稽首,《書》稱太甲稽首於伊尹,... 閱讀全文

前漢演義·第七十五回

入虜庭蘇武抗節 出朔漠李陵敗降卻說武帝既征服大宛,復思北討匈奴,特頒詔天下,備述高祖受困平城,冒頓嫚書呂后,種種國恥,應該洗雪,且舉齊襄滅紀故事,作為引證。齊襄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見《公羊傳》。說得淋漓迫切,情見乎詞。時已為太初四年冬... 閱讀全文

前漢演義·第七十八回

王等,不服幼主,拒召不至。顓渠閼氏方有戒心,自恐內亂外患,相逼到來,乃亟欲與漢廷和親,遣使通問漢廷。漢廷亦遣使相報,索回蘇武常惠等人,方準言和。蘇武困居北隅,已經十有九年。前時衛律屢迫武降,武執意不從。見七十五回。至李陵敗降胡中,匈奴封陵為...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前漢演義·第七十九回

,接得奏牘,見是燕王旦署名。內容有云:臣聞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出都校閱羽林郎,道上稱蹕,令太官先往備食,僣擬乘輿。前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留至二十年,持節重歸,忠義過人,盡使為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楊敞,不聞有功,反令為搜粟都尉。又擅調益幕府... 閱讀全文

前漢演義·第八十回

還報霍光,光即令延年安世兩人,繕定奏牘,妥為安排。翌旦至未央宮,傳召丞相、御史、列侯,及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一同入議,連蘇武亦招令與會。百僚多不知何因,應召齊集,光對眾發言道:“昌邑王行跡淫昏,恐危社稷,如何是好?”大眾聽了,面面相覷,莫敢... 閱讀全文

前漢演義·第八十七回

軍營平侯趙充國。丞相高平侯魏相。丞相博陽侯丙吉。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宗正陽城侯劉德。少府梁丘賀。太子太傅蕭望之。典屬國蘇武。照此看來,第一人當是霍光,霍家雖滅,宣帝尚追念舊勛,不忍書名。外此十人,只有蕭望之尚存,本應最後列名,為何獨將蘇武... 閱讀全文

後漢演義·第十三回

下與皇后太子永享萬國,與天無極!臣隆待死上言。光武帝覽罷,知隆已陷入寇中,亟召隆父伏湛,示隆來書,且流涕與語道:“隆節同蘇武,忠誠貫日,朕卻恨他不如姑許,自求生還哩!”這是無聊慰語,莫被光武瞞過。湛泣拜而退。湛為濟南伏勝九世孫,世傳經學。伏... 閱讀全文

後漢演義·第二十五回

固爭不已,惹得明帝性起,竟飭使召還,系眾下獄。後因匈奴使至,面問眾與單于爭禮情形,匈奴使臣據實對答,且言眾意氣壯勇,不亞蘇武,明帝乃赦免眾罪,遣歸田裡。東平王蒼,以至親輔政,聲望日隆,不免有位高震主的嫌疑,乃連上數疏,奉還驃騎將軍印綬,情願...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