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生在世如一場大夢,有什麼必要辛勞終生。
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爛泥臥在前庭。
醒來向庭院中看去,一隻鳥兒正在花間飛鳴。
請問這已是什麼時候?春風只顧與流鶯細語聲聲。
對此我真想發一通感慨,但還是對酒自飲自傾。
高歌一曲邀請天上的明月,曲終又使我沉醉忘情。

注釋
⑴前楹:廳前的柱子。
⑵眄 (miǎn):斜視。

鑑賞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將人生看作是一場夢,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場虛幻,唯有育化萬物又為萬物歸宿的“道”及普渡眾生的“佛法”,才是真實的,永恆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來忘卻這如夢的人生。人通過醉酒表達了對醜惡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批判,同時在醉意朦朧中,以新的眼光發現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樂趣。當詩人從醉夢中一覺醒來的時候,覺得煩囂的塵世已變得分外安寧:“覺來眄庭前,一鳥化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庭前花叢中,有一隻小鳥在鳴叫,原來春天已經到了。原來世界中還有這樣鳥語花香,春光明媚的幽美境地。這種幽美之境與其說是大自然的賜與,不如說是詩人心境的表現。他醉前竟百視而不一見,而如今在醉後醒來才突然發現,正是因為李白的心境在沉醉後平靜了下來,他才會在安謐寧靜的春光里發現了以前不曾發現的幽美之境。這種發現,猶如哲學上的頓悟,使人突然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哲理境界,那是超凡脫俗的另一個世界,一切人間的憂慮和煩惱,都不復存在了。在這裡寵辱皆忘,只有審美的觀照、心靈的寧靜。

對於這種醉後悟道境界的突然到來,詩人非常高興,他感到自己已很久沒有這種心境了,因此感慨再三。他很想讓這種心境多持續些時候,怕自己過早地酒醒,又回到殘酷的現實社會中來,被種種憂心的事所折磨,因此,他還得再喝上幾杯。“對酒還自傾”,直喝到月上中天。他對酒狂歌,逍遙自得,久久地陶醉在無憂無慮的世界裡。

這首詩深受陶淵明《飲酒》詩的影響,是“擬陶之作”,但又保持著李白自己的風格,寫得“流麗酣暢”。不象陶淵明那樣沉靜、淡泊,只在沉醉的時刻,有些陶淵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來,就又回復到豪放曠達的李白了。

創作背景

李白於天寶元年(742年)奉詔入京,供奉翰林。由於他嫉惡如仇,很快受到排斥打擊。他感到官場的黑暗污濁,常常以酒澆愁。此前人或認為是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李白居東魯時的作品,或認為是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李白居安陸時所作。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