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斗酒別,惆悵清路塵。
出自唐代李白的《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牛滯東魯。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飛一雁秦雲秋。
坐來黃葉落四五,北斗已掛西城樓。
絲桐感人弦亦絕,滿堂送君皆惜別。
捲簾見月清興來,疑是山陰夜中雪。
明日斗酒別,惆悵清路塵。
遙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
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
一朝復一朝,發白心不改。
屈平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
折翮翻飛隨轉蓬,聞弦墜虛下霜空。
聖朝久棄青雲士,他日誰憐張長公。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吾弟李沈這次從京都來,特意慰問我,問我有哪些苦惱。
我因為不願等同於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便只好滯留於東魯,淪為平民。
沈弟即將回到京都,凝弟還將留下來,沈弟的此行就將如同孤雁飛向秦地的秋空。
我們坐飲的時間不短了,此刻又值北斗高掛,黃葉落紛紛。
悲秋的琴聲時時傳來,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滿依依惜別之情。
皎潔的月光從窗外照射進來,這情景就如同當年王子猷在會稽看到的雪景。
為明日的分別而乾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長安。
那裡瀰漫的塵埃使我惆悵不已,我只能望見長安的日色而望不見我所思念的人。
長安的空城高入九天,我曾在那裡作皇上身邊的侍奉。
時光一日復一日的推移,而我對皇上的忠愛之情始終未渝。
我現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澤畔,又如同崔駰被放逐到遼東的海邊。
我像那折斷殘膀的鵬鳥隨地跳飛如轉蓬,又像那受傷而飛的秋雁聞虛弓也會墜落。
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潔之士棄之山野,恐怕我終生像張長公一樣默默無聞了。
注釋
單父:山東縣名,即今山東菏澤單縣。李沈:李白族弟。
李凝:亦為李白族弟。
沐猴而冠:用項羽事,謂獼猴不耐久著冠帶,以喻楚人性情暴躁。項羽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見《史記·項羽本紀》。沐猴,即獼猴。
身騎土牛:亦獼猴事。三國魏司馬懿召辟州泰,僅三十六日,擢泰為新城太守。尚書鍾繇戲謂泰曰:“君釋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擁麾蓋,守兵馬郡,如乞兒乘小車,一何快乎?”泰曰:“誠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如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見《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裴松之注引《世語》。獼猴騎土牛,喻困頓、升遷之慢。
坐來:猶言適才,正當其時。
“北斗”句:指時令入秋。古人云“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絲桐:指琴。
山陰:地名,今紹興,晉王子猷在山陰,夜大雪,忽發清興,思見剡溪戴逵,即命舟前往。見《世說新語·任誕》。
清路塵: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長安:今陝西西安。
近臣:指君主左右親近之臣。李白曾供奉翰林,為唐玄宗的文學侍從官。
屈平:即屈原。《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亭伯:東漢人崔駰字。崔駰為車騎將軍竇憲掾屬,憲擅權驕恣,駟數諫不聽,被出為長岑長。見《後漢書·崔駰傳》。長岑漢時屬樂浪郡,其地在遼東。以上二句以屈原、崔駰自喻,言其出朝事。
翮(hé):鳥羽上的莖。
“聞弦”句:古有善射者名更嬴,嘗於京台之下為魏王引弓,虛發而下雁。魏王問之,更嬴曰:“其飛徐而嗚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雁故瘡未息,驚心未忘,聞弓弦音而高飛,故瘡裂而隕。見《戰國策·楚策》。句以自喻,言其心靈創痛之深巨。
張長公:名摯,西漢張釋之之子,官至大夫,後免官。以抗直不能取容於當世,故終身不仕。此以張長公自喻。
賞析
此詩借送人還京,自抒被放去朝之恨及眷戀長安之情。首兩句,詩人以簡單的疑問句,說明詩人是從何處歸來。“勞”、“苦”字都為下文的“沐猴”、“牛滯”起到了有力的鋪墊作用,慢慢引出受排斥、遭打擊的處境。
第三、四句以獼猴自喻,前句謂己不堪著冠帶在朝,後句謂己困頓遲滯於東魯。詩人說那些腐朽權貴活像獼猴帶高冠,不值得一談,自己卻如騎土牛一樣,政治上受打擊、排擠,滯留在這東魯一帶,長期停留在低微的官職上。詩人借“沐猴而冠”用來諷刺當時的權貴,說他們毫無政治眼光,只不過是帶帽子的猴子,不足言,不值得一談,表達詩人對那些“沐猴而冠”的權貴投以極端的蔑視。
第五至十二句,主要描寫了詩人、李沈與李凝的離別時情景。李白這裡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寫眼前的景色。以濁水泥和清路塵會合不到一起與李沈離別。“絕”字是說感人的琴聲也弦斷音絕了,表達詩人不願看到離別這一幕。“惜”字道出了送客的人都戀戀不捨,更道出了詩人的嘆惜和依依不捨之情。李白這裡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寫眼前的景色。以濁水泥和清路塵會合不到一起比喻離別。這裡比喻與李沈分別。
第十三至十六句,詩人用故事中的月色寫眼前的景色,以濁水泥和清路塵會合不到一起與李沈離別,想像李沈走後的思念情懷。
第十七至二十句,詩人曾經在這個地方做過皇帝所親近的臣下,雖然遭受打擊,但仍然堅持進步的政治理想。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句,詩人在這裡用屈原的遭遇來喻指自己的遭遇,抒發自己的憤懣心情;以崔姻得罪竇憲被貶一事,比喻自己因反對腐朽權貴而受到打擊。
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句,詩人在政治上受打擊的創傷很重,又像斷了翅膀的孤雁,隨著被風吹起的蓬草翻飛,聽見虛發的空箭聲就從天上掉下來了。詩人以張長公比喻自己已經被迫離開朝廷,無法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墜”字表面上是描寫斷了翅膀的孤雁聽見虛發的空箭聲而墜落,實質是表達詩人自己受排斥、遭打擊的憤懣情懷。“憐”字有憐惜、悲涼之意,詩人因為沒有人憐惜像他這樣的人才,而感到悲涼和痛苦。反襯出唐王朝統治的黑暗政治現實。
詩的結尾,詩人又以辛辣的筆鋒,把矛頭直指以唐玄宗為首的唐王朝統治,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久棄青雲土”的黑暗政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