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出自唐代杜甫的《江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病欲 一作: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
看著遠浮天邊的片雲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仿佛與雲共遠、與月同孤。
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
自古以來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注釋
江漢:該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帶所寫,因這裡處在長江和漢水之間,所以詩稱“江漢”。
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變通的讀書人,這裡是詩人的自稱,含有自嘲之意。是說自己雖是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卻仍然沒有擺脫貧窮的下場;也有自負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樣的心憂黎民之人已經不多了。
“片雲”兩句:這句為倒裝句,應是“共片雲在遠天,與孤月同長夜”。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病欲蘇:病都要好了。蘇:康復。
存:留養。老馬:詩人自比。典出《韓非子·說林上》中“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討伐孤竹後,返回時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找到了正確的路。

賞析

“江漢”句,表現出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雲”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並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於“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秋風”句是寫實。“蘇”有康復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四讚揚此詩的二、三聯“含闊大於沉深”,是十分精當的。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並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詩人在這裡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賞析二

首聯用自嘲的方式寫出人滯留江漢的困境。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誌。“思歸客”是說詩人想回鄉而不能回,只得四處漂泊,浪跡天涯。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其中包含著詩人的無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頷聯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字面上寫的是詩人所看到的片雲孤月,實際上是用它們暗喻詩人自己。詩人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卻依然像孤月般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

頸聯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運用借喻手法寫出了詩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前者是虛寫,比喻“暮年”,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後者是實寫。身處江漢,面對瑟瑟秋風,詩人不僅沒有了往日的感傷情懷,反倒產生了“病欲蘇”的感覺。這種變化是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態和積極用世的精神的反映。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並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

尾聯借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詩人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意在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多病,但他還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為。另外,詩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表達了怨憤之情。

全詩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現了詩人老而彌堅、壯心不已的心理狀態。詩人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儘管如此,卻孤忠仍存,壯心猶在。此詩集中地表現了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句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的天涯遊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裡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後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後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雲一樣遠客異鄉;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秋風"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復甦.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韓非子·說林上》里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於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創作背景

這首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大曆三年(768)正月,杜甫離開夔州,輾轉於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時的杜甫歷經磨難,北歸已經無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長期漂泊無定的狀況讓杜甫感慨萬千,於是他寫下此詩。

題解

有人認為此作於夔州,有人認為作於江陵,當以後者為是.大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詩即作於此間.詩題作《江漢》,近乎無題,大概漂泊流徙中,已無心擬題.杜甫這時已五十六歲,長期飄零,歷盡艱辛,北歸無望,生計日困,至老仍如浮雲行止無定,心中自然頗多感慨.儘管如此,詩人忠魂仍存,壯心猶在,並未因處境困頓和年老多病而悲觀消沉,此詩就集中地表現了這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

評解

人身滯江漢,心有感而作此詩.他用凝鍊的筆觸,抒發了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懷.前兩聯寫所處之窮,後兩聯寫才猶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評論這首詩說:"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中四句用‘雲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以情貫之.‘共遠’、‘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絕妙,世之能詩者,不復有出其右矣."確實,詩的中間兩聯,情景相融,妙合無垠,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故歷來為所稱道,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篇》就說,這兩聯"含闊大於沉深,高(適)、岑(參)瞠乎其後".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39篇詩文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