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酒泉子·謝卻荼蘼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乾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那一片月明如水的夜裡,白色的茶蘼花凋謝了。篆香已經燃盡,可是我卻還沒有睡著,早起的烏鴉已經開始啼叫,又是一夜不成眠。
絲絲的寒冷透過微薄的錦衣,不要再倚靠欄桿遠望了。那燈要燃盡,鴻雁猶飛的情景是最讓人傷懷的啊!

注釋
謝卻茶蘼(tú mí):荼蘼:落葉或半常綠蔓生小灌木,攀緣莖,莖綠色,莖上有鉤狀的刺,上面有多個側脈,形似皺紋,夏季開白花。王琪《春暮游小園》:“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篆香(zhuàn xiānɡ ):盤香,為篆字形狀。
嫩寒:輕寒,春寒。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無賴:無奈。
闌乾:同“欄桿”。

賞析

全詞都從對方落筆。這是一個夏初的夜晚,繁盛的荼蘼花已經凋落殆盡,窗外,一片如水的月光傾瀉而下。自己所思的伊人正獨立窗前,呆呆地望著月色出神。這個情景跟杜甫《月夜》所寫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何其相似,望月思人、借月傳情是千百年來懷人者共同的精神依託。荼蘼被賦予了一層傷感的、悲情的文化內涵,蘇東坡說:“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此外茶蘼在佛教中也有寓意,有人以為它就是所謂的彼岸花,這就給荼蘼賦予了更多的讓人聯想的深意。所以納蘭以一句“謝卻荼蘼”開頭,點出時間的同時更傳達了春華殆盡的含義。古人常以春花象徵人的青春時光,短短一句“謝卻荼蘼”,包含時光流逝、青春虛度的感嘆。後面諸句都是在這種情懷下的延伸。“一片月明如水”一句極為醒目,在一片明月如水的夜色中,荼蘼慢慢凋零。情景交融,如此緊密。然後,或許是不忍卒觀這窗外景致,倦眼目乏,將眼神又放回閨中,篆香也殆盡。“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篆文盤香早已消盡,月亮也已西落,女主人公仍然難以入眠,似乎怎么也忘懷不了對窗外荼蘼謝去的傷感,一聲早鴉又將深思勾去。篆香消說明一夜已盡,主人徹夜未眠。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乾角。”女主人公一夜未能入眠,乾脆起身,倚欄遠望,希望能看到一點郎君歸來的訊息;但杏眼望穿,沒有一點蹤跡。單薄的羅衣難以抵擋的,不只是初夏早晨的輕寒,更是孤寂之心的淒寒。這兩句是化用張先《醉落魄》詞句:“朱唇淺破桃花萼,倚樓人在闌乾角,夜寒手冷羅衣薄。”休傍,顯示出詞人對所思之人的關切。

“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最讓人生愁的是,女主人公從早望到到晚,也沒有心上人的絲毫蹤跡,只看到了回歸的大雁一隊隊飛過天空。“最愁人”包含了兩重意義:雁歸而人未歸,令人生愁;自古有鴻雁傳書之說,可徒見雁行飛過,卻無行人隻字信息,如李清照《一剪梅》所言:“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更引發人的無限愁緒。詞人以景結情,留有不盡之意。

這首詞是長夜懷人有思之作。詞中沒有對人物心理的直接揭示,而是通過意象的烘托,環境的營造,氣氛的渲染,委婉曲折地傳達出人物內心細膩真實的感受。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77篇詩文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