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悟真篇

悟真篇

內丹之學,傳自遠古黃老列莊哲學思想,自漢魏伯陽揭其端,唐鍾離權、呂洞賓等發揚於後。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為大觀。宋張伯端承鍾、呂之學,祖述黃老,仿效《周易參同契》,著為《悟真篇》,內丹之學遂大顯於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之:“是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契》,道家並推為正宗。” 《悟真篇》與《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參同契》、《黃庭經》為古代中國早期四大內丹術專著。北宋張伯端撰。考該書以詩、詞、曲等體裁闡述內丹理論。

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在時間上,《閱微草堂筆記》主要搜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後的流傳的鄉野怪譚,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在空間地域上,其涵蓋的範圍則遍及全中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滇黔等地。同時《閱微草堂筆記》有意模仿宋代筆記小說質樸簡淡的文風,曾在歷史上一時享有同《紅樓夢》、《聊齋志異》並行海內的盛譽。

孽海花

孽海花

《孽海花》,長篇譴責小說之一,清朝金松岑、曾樸著。35回,最早見於《江蘇》雜誌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後由曾樸續寫而成於1928年前後。小說採用隱喻的手法,以蘇州狀元金汮和名妓傅彩雲的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戰爭三十年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歷史變遷。書中筆墨最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對封建知識分子與官僚士大夫的刻畫,突出虛偽造作和庸腐無能。

老殘遊記

老殘遊記

《老殘遊記》,清末中篇小說,是劉鶚 (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的代表作,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誤國,清官害民,獨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貪官更甚。同時,小說在民族傳統文化精華提煉、生活哲學及藝術、女性審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樂景物描寫等多方面皆達到了極其高超的境界。

北齊書

北齊書

唐朝史家李百藥撰,屬紀傳體斷代史,共50卷,紀8卷,列傳42卷,記載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東魏立國、北齊取代東魏,下迄北齊亡國,前後約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記北齊歷史為主。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後世為區別於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全書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了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歷史。《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等,因此內容更加翔實。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太白陰經

太白陰經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又稱《太白陰經》,道家著作,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作者為唐朝的李筌。中國古代重要兵書。唐代宗時河東節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里籍未詳,《集仙傳》道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書10卷。現存《墨海金壺》、平津館影宋抄本等。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佛教經典。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二卷,曹魏康僧鎧譯。淨土三經之一。此經說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滿成佛,國土莊嚴,攝受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彼國等事。此經前後有十二譯,存五譯、失七譯,會集、節略本四本。經中介紹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眾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穢不堪等內容。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淨土五經一論》中的《無量壽經》版本,已由民國時期夏蓮居個人所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恢復為印光大師勘定的曹魏時期康僧鎧主持翻譯的《佛說無量壽經》。

梁書

梁書

《梁書》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陳書

陳書

《陳書》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記南朝陳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