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16 / 22頁
《喻世明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後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總計40篇。它和《通言》、《恆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其時的社會百態。
《舊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張澹、劉兼、李穆、李九齡等同修。從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區相繼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過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十個小國,周邊地區還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項、南詔、于闐、東丹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習慣上稱之為“五代十國”。《舊五代史》記載的就是這段歷史。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亦稱《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其譯名分別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羅、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闐(今新疆和田)僧人實叉難陀。各譯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於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最早,更接近本經的原始義,因此流傳廣、影響大。我們也以四卷本為工作底本。針對佛僧對話,散文與詩句相互交叉的特點來進行標點和分段。
《洗冤集錄》,法醫著作,又名《洗冤錄》、《宋提刑洗冤集錄》,4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於淳祐七年(1247年)。全書由檢驗總說、驗傷、驗屍、辨傷、檢骨等53項內容所組成;並對犯罪、犯罪偵察、保辜等有關斷案、法吏檢驗格式程式等,亦詳加論述。本書內容豐富,見解精湛,雖間有論析欠當之處,但絕大部分內容源於實踐經驗,是中國較早、較完整的法醫學專書。後世諸法醫著作多以本書為藍本,或加注釋,或予以增補,並對世界法醫學的發展有過巨大貢獻,曾先後譯成荷蘭、英、法、德等國文字。
《人物誌》是一部系統品鑑人物才性的玄學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晉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考書。全書共三卷十二篇,三國魏劉劭所作,南北朝時西涼劉炳曾為之作注。書中講述的識鑒人才之術、量能用人之方及對人性的剖析。
《神相全編》是浩如煙海、燦若星漢的中國典籍文化中,集古代各時期著名相學家論述和著作大成的一書,幾乎概括了中國相術的所有領域,成為自明、清以來最流行的相術技法大全。為宋代陳摶秘傳,明代袁忠徹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