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鏡花緣

鏡花緣

《鏡花緣》是清代繼《紅樓夢》之後出現的一部優秀長篇小說。書的內容可分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敘述武則天當政時代,秀才唐敖因與反對武氏失敗的徐敬業、駱賓王有牽連,仕途蹇滯,隨其妻弟林之洋飄洋出海,到十多個國家,獲豐富的閱歷,終有所悟,遁入仙山小蓬萊。關於各國風俗民情的描寫,是該書的精粹所在。後半部寫唐敖之女唐小山等花神托生的百名才女,考試成名、宴戲賦詠,最後徐敬業、駱賓王的後人起兵,逼武則天退位,中宗復位,唐小山重入小蓬萊尋父不歸。

華嚴經

華嚴經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 (梵文 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 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ṃsaka Sūtra),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元史

元史

《元史》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於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禕(1321~1373年)主編。全書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和滅亡的歷史。

陶庵夢憶

陶庵夢憶

《陶庵夢憶》,明代散文集。為明朝散文家張岱所著。該書共八卷,成書於甲申明亡(1644年)之後,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將種種世相展現在人們面前。

隋書

隋書

《隋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本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

太玄經

太玄經

《太玄經》,漢揚雄撰,也稱《揚子太玄經》,簡稱《太玄》、《玄經》。揚雄撰《太玄》,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四庫全書》為避康熙皇帝玄燁之名諱,改為《太元經》。

剪燈新話

剪燈新話

《剪燈新話》,明代文言短篇小說,中國十大禁書之一,作者是瞿佑。最早在洪武十一年編訂成帙,以抄本流行。元末明初的社會大動盪,摧殘、扭曲著社會中、下層男女的情慾生活。此書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禁毀小說,除摹書普羅男女的畸變離奇隱秘外,其人鬼相戀,“交合之事,一如人間”,亦成為遭禁主要原因之一。作者自己都坦陳此書“近於誨淫,藏之書笥,不欲傅出”。

法華經

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為11世紀後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種校訂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複製出版了由尼泊爾傳入、珍藏於西藏薩迦寺的法華經。《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

宋書

宋書

《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梁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個別列傳有殘缺﹐少數列傳是後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補。八志原排在列傳之後﹐後人移於本紀﹑列傳之間﹐並把律曆志中律與歷兩部分分割開。 《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該書篇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很注意為豪門士族立傳。

文子

文子

《通玄真經》即《文子》。文子學派思想尚陽。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書為《通玄真經》,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稱,計然就是文子。文子是春秋時人,屬道家系統,著有《文子》一書。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經》,為道教四部聖典之一。柳宗元始疑其偽,千年來遂質疑不斷。1973年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40號漢墓出土大批竹簡,其中就包括《文子》一書。這段公案才告一段落。《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傳》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