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續資治通鑑

續資治通鑑

《續資治通鑑》二百二十卷,清畢沅撰。此書付刻未及半,畢沅生前僅初刻一○三卷,畢家因貪污遭籍沒而止,書稿散佚,桐鄉馮集梧買得全稿補刻成二百二十卷。《續資治通鑑》跟《資治通鑑》有不少出入,續通鑑大量引用舊史原文,敘事詳而不蕪;僅有取捨剪裁,而無類似溫公的改寫熔煉,亦無“畢沅曰”等各家史論。《續資治通鑑》作者雖掛名畢沅,然名家錢大昕、邵晉涵、章學誠、洪亮吉、黃仲則等均參預其事,此書實成於眾人之手。梁啓超對該書評價極高,認為“有畢《鑒》則各家續《鑒》皆可廢也”。

爾雅

爾雅

《爾雅》是辭書之祖。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辭彙。它不僅是辭書之祖,還是中國古代的典籍——經,《十三經》的一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爾雅》是第一部詞典,“爾”是“近”的意思(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辭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茶經

茶經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此書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闢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漢族茶文化的發展。

逸周書

逸周書

《逸周書》,原名《周書》,在性質上與《尚書》類似,是我國古代歷史文獻彙編。舊說《逸周書》是孔子刪定《尚書》後所剩,是為“周書”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為此書主要篇章出自戰國人之手。

隨園詩話

隨園詩話

《隨園詩話》,清代袁枚的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是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本書所論及的,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後天的品德修養、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從寫景、言情,到詠物、詠史;從立意構思,到謀篇鍊句;從辭采、韻律,到比興、寄託、自然、空靈、曲折等各種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以及詩的修改、詩的鑑賞、詩的編選,乃至詩話的撰寫,凡是與詩相關的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了。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清代吳敬梓作。五十六回。成書於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1803年(嘉慶八年)。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該書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農桑輯要

農桑輯要

中國元代初年司農司編纂的綜合性農書。成書於至元十年(1273)。其時元已滅金,尚未並宋。正值黃河流域多年戰亂、生產凋敝之際,此書編成後頒發各地作為指導農業生產之用。

棋經十三篇

棋經十三篇

《棋經十三篇》是宋朝時出現的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經十三篇》的價值,首先在於它的系統性。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從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經班固《弈旨》、馬融《圍棋賦》等,到了敦煌寫本《棋經》和王積薪的《十訣〉,才逐漸開始系統化。但真正建立起一個體系的,還要算《棋經十三篇》。這標誌著我國古典圍棋理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黃庭經

黃庭經

《黃庭經》,又名《老子黃庭經》,道教養生修仙專著;內容包括《黃庭外景玉經》和《黃庭內景玉經》;兩晉年間,新增《中景經》。由天師道魏華存自創門戶而普傳於世。

新唐書

新唐書

《新唐書》是北宋時期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新唐書》前後修史歷經17年,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書》在體例上第一次寫出了《兵志》、《選舉志》,系統論述唐代府兵等軍事制度和科舉制度。這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為以後《宋史》等所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