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卷三十六
作者:脫脫撰
完顏匡 完顏綱 完顏定奴
完顏匡,本名撒速,始祖九世孫。事豳王允成,為其府教讀。大定十九年,章宗年十餘歲,顯宗命詹事烏林答願擇德行淳謹、才學該通者,使教章宗兄弟。閱月,願啟顯宗曰:“豳王府教讀完顏撒速、徐王府教讀仆散訛可二人,可使教皇孫兄弟。”顯宗曰:“典教幼子,須用淳謹者。”已而召見於承華殿西便殿。顯宗問其年,對曰:“臣生之歲,海陵自上京遷中都,歲在壬申。”顯宗曰:“二十八歲爾,詹事乃雲三十歲何也?”匡曰:“臣年止如此,詹事謂臣出入宮禁,故增其歲言之耳。”顯宗顧謂近臣曰:“篤實人也。”命擇日,使皇孫行師弟子禮。七月丁亥,宣宗、章宗皆就學,顯宗曰:“每日先教漢字,至申時漢字課畢,教女直小字,習國朝語。”因賜酒及彩幣。頃之,世宗詔匡、訛可俱充太子侍讀。
寢殿小底駝滿九住問匡曰:“伯夷、叔齊何如人?”匡曰:“孔子稱夷、齊求仁得仁。”九住曰:“汝輩學古,惟前言是信。夷、齊輕去其親,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仁者固如是乎?”匡曰:“不然,古之賢者行其義也,行其道也。伯夷思成其父之志以去其國,叔齊不苟從父之志亦去其國。武王伐紂,夷、齊叩馬而諫。紂死,殷為周,夷、齊不食周粟,遂餓而死。正君臣之分,為天下後世慮至遠也,非仁人而能若是乎!”是時,世宗如春水,顯宗從,二人者馬上相語遂後。顯宗遲九住至,問曰:“何以後也?”九住以對,顯宗嘆曰:“不以女直文字譯經史,何以知此。主上立女直科舉,教以經史,乃能得其淵奧如此哉。”稱善者良久,謂九住曰:“《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汝不知不達,務辯口以難人。由是觀之,人之學、不學,豈不相遠哉。”顯宗嘗謂中侍局都監蒲察查刺曰:“入殿小底完顏訛出、侍讀完顏撒速,與我同族,汝知之乎?”對曰:“不知也。”顯宗曰:“撒速,始祖九世孫。訛出,保活里之世也。始祖兄弟皆非常人,汝何由知此。”
顯宗命匡作《睿宗功德歌》,教章宗歌之,其詞曰:“我祖睿宗,厚有陰德。國祚有傳,儲嗣當立。滿朝疑懼,獨先啟策。徂征三秦,震驚來附。富平百萬,望風奔仆。靈恩光被,時雨春暘。神化周浹,春生冬藏。”蓋取宗翰與睿宗定策立熙宗,及平陝西大破張浚於富平也。二十三年三月萬春節,顯宗命章宗歌此詞侑觴,世宗愕然曰:“汝輩何因知此?”顯宗奏曰:“臣伏讀《睿宗皇帝實錄》,欲使兒子知創業之艱難,命侍讀撒速作歌教之。”世宗大喜,顧謂諸王侍臣曰:“朕念睿宗皇帝功德,恐子孫無由知,皇太子能追念作歌以教其子,嘉哉盛事,朕之樂豈有量哉。卿等亦當誦習,以不忘祖宗之功。”命章宗歌數四,酒行極歡,乙夜乃罷。
二十五年,匡中禮部策論進士。是歲,世宗在上京,顯宗監國。三月甲辰,御試,前一日癸卯,讀卷官吏部侍郎李晏、棣州防禦使把內刺、國史院編修官夾谷衡、國子助教尼龐古 鑒進稟,策題問“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是以刑措不用,比屋可封。今欲興教化,措刑罰,振紀綱,施之萬世,何術可致?”匡已試,明日入見,顯宗問對策云何,匡曰:“臣熟觀策問敷教、措刑兩事,不詳‘振紀綱’一句,只作兩事對,策必不能中。”顯宗命匡誦所對策,終篇,曰:“是亦當中。”匡曰:“編修衡、助教鑒長於選校,必不能中。”已而匡果下第。顯宗惜之,謂侍臣曰:“我只欲問教化、刑罰兩事,乃添振紀綱一句,命刪去,李晏固執不可,今果誤人矣。”謂侍正石敦寺家奴、唐括曷答曰:“侍讀二十一年府試不中,我本不欲侍讀再試,恐傷其志,今乃下第,使人意不樂。”是歲初取止四十五人,顯宗命添五人,仆散訛可中在四十五人,後除書畫直長。匡與訛可俱為侍讀,匡被眷遇特異,顯宗謂匡曰:“汝無以訛可登第怏怏,但善教金源郡王,何官不可至哉。”是歲,顯宗薨,章宗判大興尹,封原王,拜右丞相,立為皇太孫。匡仍為太孫侍讀。二十八年,匡試詩賦,漏寫詩題下注字,不取,特賜及第,除中都路教授,侍讀如故。”
章宗即位,除近侍局直長,曆本局副使、局使,提點太醫院,遷翰林直學士。使宋,上令權更名弼,以避宋祖諱,事載《本紀》。遷秘書監,仍兼太醫院、近侍局事,再兼大理少卿。遷簽書樞密院事,兼職如故。承安元年,行院於撫州。河北西路轉運使溫昉行六部事,主軍中饋餉,屈意事匡,以馬幣為獻,及私以官錢佐匡宴會費,監察御史姬端修劾之,上方委匡以邊事,遂寢其奏。三年,入奏邊事,居五日,還軍。尋入守尚書左丞,兼修國史,進《世宗實錄》。
章宗立提刑司,專糾察黜陟,當時號為外台,匡與司空襄,參政揆奏:“息民不如省官,聖朝舊無提刑司,皇統、大定間每數歲一遣使廉察,郡縣稱治。自立此官,冀達下情,今乃是非混淆,徒煩聖聽。自古無提點刑獄專薦舉之權者,若陛下不欲遽更,不宜使兼採訪廉能之任。歲遣監察體究,仍不時選使廉訪。”上從其議,於是監察體訪之使出矣。
初,匡行院於撫州,障葛將攻邊境,會西南路通事黃摑按出使烏都碗部知其謀,奔告行院為之備,迎擊障葛,敗其兵。按出與八品職,遷四官。匡遷三官。匡奏乞以所遷三官讓其兄奉御賽一,上嘉其義,許之。改樞密副使,授世襲謀克。
宋主相韓侂胄。侂胄嘗再為國使,頗知朝廷虛實。及為相,與蘇師旦倡議復仇,身執其咎,繕器械,增屯戍,初未敢公言征伐,乃使邊將小小寇鈔以嘗試朝廷。泰和五年正月,入確山界奪民馬。三月,焚平氏鎮,剽民財物,掠鄧州白亭巡檢家貲,持其印去。遂平縣獲宋人王俊,唐州獲宋諜者李忤,俊襄陽軍卒,忤建康人。俊言宋人於江州、鄂、岳屯大兵,貯甲仗,修戰艦,期以五月入寇。忤言侂胄謂大國西北用兵連年,公私困竭,可以得志,命修建康宮,勸宋主都建康節制諸道。河南統軍司奏請益兵為之備。詔平章政事仆散揆為河南宣撫使,籍諸道兵,括戰馬,臨洮、德順、秦、鞏各置弓手四千人。詔揆遺書宋人曰:“奈何興兵?”宋人辭曰:“盜賊也。邊臣不謹,今黜之矣。”
宋人將啟邊釁,太常卿趙之傑、知大興府承暉、中丞孟鑄皆曰:“江南敗衄之餘,自救不暇,恐不敢敗盟。”匡曰:“彼置忠義保捷軍,取先世開寶、天禧紀元,豈忘中國者哉。”大理卿畏也曰:“宋兵攻圍城邑,動輒數千,不得為小寇。”上問參政思忠,思忠極言宋人敗盟有狀、與匡、畏也合,上以為然。及河南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使宋還,奏宋主修敬有加,無他志。上問匡曰:“於卿何如?”匡曰:“子仁言是。”上愕然曰:“卿前議云何,今乃中變邪?”匡徐對曰:“子仁守疆圉,不妄生事,職也。《書》曰‘有備無患’,在陛下宸斷耳。”於是罷河南宣撫司,仆散揆還朝。
六年二月,宋人陷散關,取泗州、虹縣、靈璧。四月,復詔仆散揆行省事於汴,制諸軍。頃之,以匡為右副元帥。揆請匡先取光州,還軍懸瓠,與大軍合勢南下。匡奏:“仆散揆大軍渡淮,宋人聚兵襄、沔以窺唐、鄧,汴京留兵頗少,有掣肘之患,請出唐、鄧。”從之。遣前鋒都統烏古論慶壽以騎八千攻棗陽,遣左翼提控完顏江山以騎五千取光化,右翼都統烏古孫兀屯取神馬坡,皆克之。匡軍次白虎粒,都統完顏按帶取隨州,烏古論慶壽扼赤岸,斷襄、漢路。宋隨州將雷大尉遁去,遂克隨州。於是宋鄧城、樊城戍兵皆潰。賜詔獎諭,戒諸軍毋虜掠、焚壞城邑。匡進兵圍德安,分遣諸將徇下安陸、應城、雲夢、漢川、荊山等縣,副統蒲察攻宜城縣取之。十二月,敗宋兵二萬人於信陽之東,詔曰:“卿總師出疆屢捷,殄寇撫降,日闢土宇。彼恃漢、江以為險阻,箠馬而渡,如涉坦途,荊、楚削平,不為難事,雖天佑順,亦卿籌畫之效也。益宏遠圖,以副朕意。”匡進所獲女口百人。詔匡權尚書右丞,行省事,右副元帥如故。
吳曦以蜀、漢內附,詔匡先取襄陽以禁止蜀、漢。完顏福海破宋援襄陽兵於白石峪,遂取穀城縣。仆散揆得疾,遂班師,至蔡,疾革,詔右丞相宗浩代之。七年二月,揆薨。匡久圍襄陽,士卒疲疫,會宗浩至汴,匡乃放軍朝京師,轉左副元帥,賜宴於天香殿,還軍許州。九月,宗浩薨,匡為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封定國公,代宗浩總諸軍,行省於汴京。
初,仆散揆初至汴,既定河南諸盜,乃購得韓侂胄族人元靚,使行間於宋。元靚渡淮,宋督視江、淮兵馬事丘灊奏之宋主。是時,宋主、侂胄見兵屢敗以為憂,欲乞盟無以為請,得密奏,即命遣人護元靚北歸,因請議和。密使其屬劉佑送元靚申和議於揆,揆曰:“稱臣割地,獻首禍之臣,然後可。”宋主因密諭丘灊,使歸罪邊將以請焉。及宗浩代揆,方信孺至,宗浩以方信孺輕佻不可信,移書宋人,果欲請和當遣朱致和、吳琯、李大性、李璧來。侂胄得報大喜過望,乃召張岩於建康,罷為福建觀察使,歸罪蘇師旦,貶之嶺南。是時,李璧已為參政,不可遣。朱致知、吳琯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遠不能遽至。乃遣左司郎中王柟來,至濠州,匡使人責以稱臣等數事,柟以宋主、侂胄情實為請,依靖康二年正月請和故事,世為伯侄國,增歲幣為三十萬兩、匹、犒軍錢三百萬貫,蘇師旦等俟和議定當函首以獻。柟至汴,以侂胄書上元帥府,匡復詰之,柟懇請曰:“此事實出朝旨,非行人所專。”匡察其不妄,乃具奏。章宗詔匡移書宋人,當函侂胄首贖淮南地,改犒軍錢為銀三百萬兩。於是,宋吏部侍郎史彌遠定計殺韓柟胄,彌遠知國政,和好自此成矣。
於是,廷議諸軍已取關隘不可與。王柟以宋參政錢象祖書來,略曰:
竊惟昔者修好之初,蒙大金先皇帝許以畫淮為界。今大國遵先皇帝聖意,自盱眙至唐、鄧畫界仍舊,是先皇帝惠之於始,今皇帝全之於後也。然東南立國,吳、蜀相依,今川、陝關隘,大國若有之,則是撤蜀之門戶,不能保蜀,何以固吳?已增歲幣至三十萬,通謝為三百萬貫,以連歲師旅之餘,重以喪禍,豈易辦集。但邊隙既開和議,區區悔艾之實,不得不黽勉遵承。又蒙聖畫改輸銀三百萬兩,在本朝宜不敢固違,然傾國資財,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棄過圖新,兼愛南北之意也。
主上仁慈寬厚,謹守信誓,豈有意於用兵。止緣侂胄啟釁生事,迷國罔上,以至地斯。是以奮發英斷,大正國典,朋附之輩,誅斥靡貸。今大國欲使斬送侂胄,是未知其已死也。侂胄實本庸愚,怙權輕信,有誤國事,而致侂胄誤國者,蘇師旦也。師旦既貶,侂胄尚力庇之,囑方信孺妄言已死,近推究其事,師旦已行斬首。儻大國終惠川、陝關隘,所畫銀兩悉力祗備,師旦首函亦當傳送,以謝大國。
本朝與大國通好以來,譬如一家叔侄,本自協和,不幸奴婢交斗其間,遂成嫌間。一旦猶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隸,引咎謝過,則前日之嫌便可銷釋,奚必較錙銖毫末,反傷骨肉之恩乎?惟吳、蜀相為首尾,關隘系蜀安危,望敢備奏,始終主盟,使南北遂息肩之期,四方無兵革之患,不勝通國至願。
是時,陝西宣撫司請增新得關隘戍兵萬人。王柟狀稟,如蒙歸川、陝關隘,韓侂胄首必當函送,遵上國之命。匡奏曰:“關隘之事,臣初亦惑之,今當增戍萬人,壁壘之役,饋餫之勞,費用必廣。祖宗所以取者,以關隘僅能自保耳,非有益於戰也。設能入寇,縱之平地,以鐵騎蹂之,無一得脫。彼哀祈不已者,以前日負固尚且摧覆,今遂失之,是無一日之安也。必謂兵力得之不可還賜,則漢上諸郡皆膏腴耕桑之地,棗陽、光化歸順之民數萬戶,較之陝右輕重可知,獨在陛下決之耳。”詔報曰:“侂胄渠魁,既請函首,宋之悔服,可謂誠矣。”匡乃遣王柟還,復書曰:“宋國負渝盟之罪,自陳悔艾,主上德度如天,不忍終絕,優示訓諭,許以更成,所以覆護鎮撫之恩,至深至厚。昨奉聖訓,如能斬送韓侂胄,徐議還淮南地。來書言韓侂胄已死,將以蘇師旦首易之,飾辭相紿如此。至於犒軍銀兩欲俟歸關隘然後祗備,是皆有咈聖訓。及王柟狀稟,如蒙歸還川、陝關隘,其韓侂胄首必當函送。聖訓令斬送侂胄首者,本欲易淮南地,陝西關隘不預焉。王柟所陳亦非元畫事理,不敢專決,具奏。奉旨‘朕以生靈為念,已貰宋罪,關隘區區豈足深較,既能函送韓侂胄首,陝西關隘可以還賜’。今恩訓如此,其體大國寬仁矜恤曲從之意,追修誓書,齎遣通謝人使赴闕。”
王柟之歸也,匡要以先送叛亡驅掠,然後割賜淮南、川、陝,及彼誓書草本有犯廟諱字及文義有不如體制者,諭令改之。宋人以叛亡驅掠散在州縣,一旦拘刷,未易聚集。今已四月,農事已晚,邊民連歲流離失所,扶攜道路,即望復業,過此農時,遂失一歲之望。歲幣犒軍物多,非旬月可辦。錢象祖復以書來,略曰:“竊見大金皇帝前日聖旨,如能斬送韓侂胄首,沿淮之地並依皇統、大定已畫為定。又睹今來聖旨,既能送侂胄首,陝西關隘可並還賜。以此仰見聖慈寬大,初無必待發遣驅掠官兵,然後退兵交界之語。誓書草本添改處,先次錄本齎呈,並將侂胄首函送,及管押納合、道僧、李全家口一併發還。欲望上體大金皇帝畫定聖旨,先賜行下沿邊及陝西所屬,候侂胄首至界上,即便抽回軍馬,歸還淮南及川、陝關隘地界。所有驅掠官兵,留之何益,見已從實刷勘,發還,其使人禮物歲幣等已起發至真、揚間,伺候嘉報,迤邐前去界首,以俟取接。”
匡得錢象祖書,即具奏,詔報曰:“朕以生靈之故,已從所請,稱臣割地,尚且闊略,區區小節,何足深較。其侂胄、師旦首函及諸叛亡至濠州,即聽通謝人使入界,軍馬即當徹還,川、陝關隘,俟歲幣犒軍銀綱至下蔡,畫日割賜。”匡得詔書,即以諭宋人,使如詔書從事。
泰和八年閏四月乙未,宋獻韓侂胄、蘇師旦首函至元帥府,匡遣平南撫軍上將軍紇石烈貞以,侂胄、師旦首函露布以聞。五月丁未,遣戶部尚書高汝礪、禮部尚書張行簡奏告天地,武衛軍都指揮使徒單鏞奏告太廟,御史中丞孟鑄告社稷。是日,上御應天門,立黃麾仗,受宋馘。尚書省奏露布,親王百官起居上表稱賀。獻馘廟社,以露布頒中外。竿侂胄、師旦首並二人畫像於通衢,百姓縱觀,然後漆其首,藏之軍器庫。丙辰,匡朝京師,進官兩階,賜玉帶、金一百兩、銀一千五百兩,重幣三十端。罷元帥府仍為樞密院。六月癸酉,宋通謝使許弈、吳衡等入見。癸未,以宋人請和詔天下。
十一月丙辰,章宗崩,匡受遺詔,立衛紹王。其遺詔略曰:“皇叔衛王,承世宗之遺體,鍾厚慶於元妃,人望所歸,歷數斯在。今朕上體太祖皇帝傳授至公之意,付畀寶祚,即皇帝位於柩前。載惟禮經有嫡立嫡、無嫡立庶,今朕之內人見有娠者兩位,已詔皇帝,如其中有男當立為儲貳,如皆是男子,擇可立者立之。”丁巳,衛紹王即位。戊午,章宗內人范氏胎氣有損。大安元年四月,平章政事仆散端、左丞孫即康奏:“承御賈氏產期已出三月,有人告元妃李氏令賈氏詐稱有身。”詔元妃李氏、承御賈氏皆賜死。初,章宗大漸,匡與元妃俱受遺詔立衛王,匡欲專定策功,遂構殺李氏。數日,匡拜尚書令,封申王。大安元年十二月,薨。
匡事顯宗,深被恩遇。自章宗幼年,侍講讀最親幸,致位將相,怙寵自用,官以賄成。承安中,撥賜家口地土,匡乃自占濟南、真定、代州上腴田,百姓舊業輒奪之,及限外自取。上聞其事,不以為罪,惟用安州邊吳泊舊放圍埸地、奉聖州在官閒田易之,以向自占者悉還百姓。宣宗嘗謂侍臣曰:“撒速往年嘗受人玉吐鶻,然後與之官,此豈宰相所為哉?”
完顏綱,本名元奴,字正甫。明昌中,為奉御,累官左拾遺。詔三叉口置捺缽。綱上疏諫,疏中有云:“賊出沒其間”,詔尚書省詰問,所言不實,章宗以綱諫官,不之罪。遷刑部員外郎,綱言:“諸犯死罪除名移推相去二百里,並犯徒罪連逮二十人以上者並令就問,曾經所屬按察司審讞者移推別路,官亦依上就問。凡告移推之人皆已經本路按察審訖,即當移推別路。按察司部分廣闊,如上京路移推臨潢路,最近亦往復二三千里,北京留守司移推西北路招討司,最近亦須數月。乞依舊制,令移推官司追取其人歸問。”從之。
故事,使夏國者夏人饋贈禮物,視書幾道以為多寡。泰和元年,綱為賜夏主生日使,章宗命齎三詔,左司員外郎孫椿年奏詔為一道,尋自陳首,上責宰臣曰:“椿年忽略,卿等奈何不奏也。”轉工部郎中,上言:“太府監官兼尚食局官,乞於少府監依此例,注能幹官一員兼儀鸞局官,儀鸞局官一員兼少府監官,相須檢治。”從之。四年,詔綱與喬宇、宋元吉編類陳言文字,綱等奏:“凡闕涉宮庭及大臣者摘進,其餘以省台六部各為一類。”凡二十卷。遷同簽宣徽院事。
六年,與宋連兵,陝西諸將頗相異同,以綱為蜀漢路安撫使、都大提舉兵馬事,與元帥府參決西事,調羌兵之未附者。於是,知鳳翔府事完顏昱、同知平涼府事蒲察秉鉉分駐鳳翔諸隘,通遠軍節度使承裕、秦州防禦使完顏璘屯成紀界,知臨洮府事石抹仲溫駐臨洮,同知臨洮府事術虎高琪、彰化軍節度副使把回海備鞏州諸鎮,乾州刺史完顏思忠扼六盤,陝西路都統副使斡勒牙刺、京兆府推官蒲察秉彝戍虢華、扼潼關蒲津,陝西都統完顏忠本名裊懶、同知京兆府事烏古論兗州守京兆要害,以鳳翔、臨洮路蕃漢弓箭手及緋翮翅軍散據邊陲。緋翮翅,軍名也。元帥右臨軍充右都監蒲察貞分總其事。
宋吳曦以兵六千攻鹽川,鞏州戍將完顏王善、隊校仆散六斤、猛安龍延常擊走之,斬首二百級。七月,吳曦兵五萬由保坌、姑蘇等路寇秦州,承裕、璘以騎千餘擊之,曦兵大敗,追奔四十里。曦別兵萬人入來遠鎮,術虎高琪破之。
青宜可者,吐蕃之種也。宋取河湟,夏取河西四郡,部落散處西鄙,其魯黎族帥曰冷京,據古疊州,有四十三族、十四城、三十餘萬戶,東鄰宕昌,北接臨洮、積石,南行十日至筍竹大山,蓋蠻境也。西行四十日至河外,俗不論道里,而以日計之雲。冷京卒,子耳骨延嗣,宋不能制,縻以官爵。傳六世至青宜可,尤勁勇得眾,以宋政令不常,有改事中國之意。曹佛留為洮州刺史。佛留材武有智策,能結諸羌。青宜可畏慕佛留,以父呼之,請舉國內附。朝廷以宋有盟不許,厚賜金帛以撫之。明昌間,屬羌已彪殺郡佐反,是時綱為奉御,奉詔與曹佛留計事,因召青宜可會兵擊破已彪。曹佛留遷同知臨洮尹,兼洮州刺史。子普賢為洮州管內巡檢使。綱屢以事至洮,佛留每謂綱言青宜可願內屬,出其至情,綱輒奏之,上終不納。及綱部署陝西,上密敕經略西事。於是,曹佛留已死,普賢為懷羌巡檢使。綱至洮,馳召普賢攝同知洮州事。普賢傳箭入羌中,青宜可大喜,率諸部長,籍其境土人民,詣綱請內屬。綱奏其事,上以青宜可為疊州副都總管,加廣威將軍。詔青宜可曰:“卿統有部人,世為雄長,向風慕義,背偽歸朝,願效純誠,恆輸忠力,緬懷嘉矚,式厚褒旌。覽卿進上所受偽牌,朝廷之馭諸蕃固無此例,欲使卿有以鎮撫部族、增重觀望,是以特加改命,賜金牌一、銀牌二,到可祗承,服我新恩,永為藩衛。”曹普賢真授同知洮州事,綱遷拱衛直都指揮使,遷三階,安撫,都大提舉如故。以商州刺史烏古論兗州領、曹普賢押領、青宜可勾當。詔曰:“完顏綱,初行時汝未知朝廷有青宜可之事,獨言可以招撫,必獲其用,既而果來效順。今汝勿以青宜可兵勢重大,卑屈失體,亦勿以蕃部而藐視之。”
九月,詔安慰陝西,略曰:“京兆、鳳翔、臨洮三路,應被宋兵逼脅,背國從偽,或沒落外境,若能自歸者,官吏依舊勾當,百姓各令復業,元拋地土依數給付。及受宋人旗榜結構等,或值驚擾因而避役逃亡,未發覺者,許令所在官司陳首,並行釋免,更不追究,軍前可用之人隨宜任使。限外不首,復罪如初。
宋程松遣別將曲昌世襲方山原,自率兵數萬分道襲和尚原、西山寨、龍門等關。是日,大霧四塞,既又暴雨,和尚原、西山寨,龍門關戍兵不知宋兵來,松遂據之。蒲察貞遣行軍副統裴滿阿里、同知隴州事完顏孛論以兵千人伏方山原下,萬戶奧屯撒合門、美原縣令術虎合沓別將壯士五百,取間道潛登,出宋兵上,自高而下,宋兵大駭,伏兵合擊,遂破之。貞乃分遣術虎合沓、部將完顏出軍奴率兵千人出黃兒谷取和尚原,同知會州事女奚列南家、押軍猛安粘割撒改率兵千人出大寧谷取西山寨,貞自以兵七百由中路取龍門等關。程松已焚閣道,貞且修道且進兵。至小關,松將楊廷據險注射,貞不得前,令行軍副統裴滿阿里為疑兵,潛遣猛安胡信率甲士五十人繞出其後,反擊之,宋兵大亂,遂斬廷於陣。宋兵走二里關,復敗。宋將彭統領宋兵走龍門,追擊,大破之。合沓乘夜潛登和尚原絕頂,宋人驚以為神,皆散走,破其眾二千,生獲數十人。南家斬木開道以登西山,再與宋兵遇,皆敗之,遂盡復故地。
宋吳曦將馮興、楊雄、李珪以步騎八千人入赤谷,將寇秦州。承裕、完顏璘、河州防禦使蒲察秉鉉逆擊,破之。宋步兵趨西山,騎兵走赤谷。承裕分兵躡宋步兵,宋步兵據山搏戰,部將唐括按答海率二百騎馳擊之,甲士蒙葛挺身先入其陣,眾乘之,宋步兵大潰,殺數百人,追者至皂郊城,斬首二千級。猛安把添奴追宋騎兵,殺千餘人,馮興僅以身免,楊雄、李珪皆為金軍所殺。十月,綱以蕃、漢步騎一萬出臨潭,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蒲察貞以岐、隴兵一萬出成紀,石抹仲溫以隴右步騎五千出鹽川,完顏璘以本部兵五千出來遠。
初,吳玠、吳璘俱為宋大將,兄弟父子相繼守西土,得梁、益間士眾心。璘孫曦太尉、昭武軍節度使、成都潼川府夔利等州路宣撫副使,泰和六年出兵興元,有窺關、隴之志,誘募邊民為盜,遣諜以利餌鳳翔卒溫昌,結三虞候軍為內應。昌詣府上變。曦遣諸將出秦、隴間,與綱等諸軍相拒。上聞韓侂胄忌曦威名,可以間誘致之,梁、益居宋上游,可以得志於宋,封曦蜀國王,鑄印賜詔,詔綱經略之。其賜曦詔曰:
宋自佶、桓失守,構竄江表,僣稱位號,偷生吳會,時則乃祖武安公玠捍禦兩川。洎武順王璘嗣有大勛,固宜世胙大帥,遂荒西土,長為藩輔,誓以河山,後裔縱有欒黶之汰,猶當十世宥之。然威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自古如此,非止於今。
卿家專制蜀漢,積有歲年,猜嫌既萌,進退維谷,代之而不受,召之而不赴,君臣之義,已同路人,譬之破桐之葉不可以複合,騎虎之勢不可以中下矣。此事流傳,稔於朕聽,每一思之,未嘗不當饋嘆息,而卿猶偃然自安。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叄夷之誅,可不畏哉。故智者順時而動,明者因機而發,與其負高世之勛見疑於人,惴惴然常懼不得保其首領,曷若順時因機,轉禍為福,建萬世不朽之業哉!
今趙擴昏孱,受制強臣,比年以來,頓違誓約,增屯軍馬,招納叛亡。朕以生靈之故,未欲遽行討伐,姑遣有司移文,復因來使宣諭,而乃不顧道理,愈肆憑陵,虔劉我邊陲,攻剽我城邑。是以忠臣扼腕,義士痛心,家與為仇,人百其勇,失道至此,雖欲不亡得乎?朕已分命虎臣,臨江問罪,長驅並騖,飛渡有期,此正豪傑分功之秋也。
卿以英偉之姿,處危疑之地,必能深識天命,洞見事機。若按兵閉境,不為異同,使我師併力巢穴,而無西顧之虞,則全蜀之地,卿所素有,當加封冊,一依皇統冊構故事。更能順流東下,助為掎角,則旌麾所指,盡以相付。天日在上,朕不食言。今送金寶一鈕,至可領也。
綱次臨江被詔,進至水洛,訪得曦族人端,署為水洛城巡檢使,遣持詔間行諭曦。曦得詔意動,程松尚在興元,未敢發,詐稱杖殺端,以蔽匿其事。松兵既敗,曦乃遣掌管機宜文字姚圓與端奉表送款。綱遣前京北府錄事張仔會吳曦於興州之置口,曦言歸心朝廷無他,張仔請以告身為報,曦盡出以付之,仍獻階州。
朝廷以曦初附,恃中國為援,欲先取襄陽以為蜀漢禁止,乃詔右副元帥匡先攻襄陽,詔略曰:“陝西一面雖下四州,吳曦之降朕所經略。自大軍出境,惟卿所部力戰為多,方之前人無所愧謝。今南伐之事責成卿等,區區俘獲不足羨慕,果能為國建功,豈止一身榮寵,後世子孫,亦保富貴。”匡得詔,乃移兵趨襄陽。十二月,曦遣果州團練使郭澄、仙人關使任辛奉表及蜀地圖志、吳氏譜牒來上。
七年正月,召綱赴京師,以為陝西宣撫副使,進三階。還軍,吳曦遣郭澄進謝恩表、誓表、賀全蜀歸附三表,親王百官稱賀,朝廷以詔答之,並賜誓詔。郭澄朝辭,諭澄曰:“汝主效順,以全蜀歸附,朕甚嘉之。然立國日淺,恐宋兵侵軼,人心不安,凡有當行事務已委宣撫完顏綱移文計議。或有緊急,即差人就去講究。大定間,汝主嘗以事入覲,今亦多歲,朕嘉汝主之義,懷想不忘,欲得其繪像,如見其面。今已遣使封冊,俟回日附進。可以此意歸諭汝主。”詔以同知臨洮府事術虎高琪為封冊使,翰林直學士喬宇副之。詔高琪曰:“卿以邊面宣力,加之讀書,蜀人識卿威名,勿以財賄動心,失大國體。檢制隨去奉職,勿有違枉生事。”
頃之,宋安丙殺吳曦。上聞曦死,遣使責綱,詔曰:“曦之降,自當進據仙人關,以制蜀命,且為曦重。既不據關,復撤兵,使丙無所憚,是宜有今日也。”於是,詔贈曦太師,命德順州刺史完顏思忠招魂葬於水洛縣。以曦族兄端之子為曦後。詔諭陝西軍士,略曰:“汝等爰自去冬,出疆用命,擐披甲冑,冒涉艱險,直取山外數州,比之他軍實有勤效。界外屯駐日久,負勞苦,恩賞未行,有司申奏不明,以致如此。朕已令增給賞物,以酬爾勞。惟是余賊未殄,猶須經略。眷我師徒,久役未解,深懷憫念,寤寐弗忘。汝等益思體國之忠,奮敵愾之勇,協心畢力,建立功勳;高爵厚祿,朕所不吝。”
宋人復陷階州、西和州,綱至鳳翔,詔徹五州之兵退保要害,五州之民願徙內地者厚撫集之。以近侍局直長為四川安慰使。蒲察貞撤黃牛戍,宋安丙乘之,連兵來襲,遂陷散關,鞏州鈐轄兀顏阿失死之。詔奪綱官一階,降兵部侍郎,權宣撫副使。遣戶部侍郎尼龐古懷忠按治綱以下將吏。懷忠未至陝西,綱、貞遣兵潛自昆谷西山養馬澗入,四面攻之,復取散關,斬宋將張統領、於團練。綱遣使奏捷,詔書獎諭,貞等釋不問。
八年,宋獻韓侂胄、蘇師旦首,詔以陝西關隘還之,宋罷兵。綱還京師。是歲,章宗崩,衛紹王即位,除陝西路按察使,累官尚書左丞。至寧元年,綱行省事於縉山,徒單鎰使人謂綱曰:“高琪駐兵縉山甚得人心,士皆思奮,與其行省親往,不若益兵為便。”綱不聽。徒單鎰復使人止之曰:“高琪措畫已定,彼之功即行省之功。”綱不從。綱至縉山,遂大敗。
胡沙虎斬關入中都,遷衛紹王於衛邸,命綱子安和作家書,使親信人召綱。綱至,囚之憫忠寺,明日,押至市中,使張霖卿數以失四川、敗縉山之事,殺之。
貞祐四年,綱子權復州刺史安和上書訟父冤,略曰:“先臣綱在章宗時,招懷西羌青宜可等十八部族,取宋五州,吳曦以全蜀歸朝。胡沙虎無故見殺,奪其官爵。”詔下尚書省議:“謹按元年詔書雲,胡沙虎屢害良將,正謂綱輩也。”乃追復尚書左丞。弟定奴。
定奴與兄綱俱知名,充護衛,除平涼府判官,累官同知真定府。從平章政事仆散揆伐宋,加平南虎威將軍。兵罷,遷河南東路副統軍,三遷武勝軍節度使,入為右副點檢。大安二年,遷元帥右都監,救西京,改震武軍節度使。元帥奧屯襄敗績,定奴坐失期及不以軍敗實奏,降河州防禦使。遷鎮西軍節度使、河東北路按察轉運使。宣宗即位,改知歸德府。貞祐二年,改知河南府,兼河南副統軍。尋遷河南統軍使,兼昌武軍節度使。請內外五品以上舉能幹之士充河北州縣官。改簽樞密院事、殿前都點檢、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復為簽樞密院事、行院事兼知歸德府事,改兼武寧軍節度使,行院於徐州。召為刑部尚書、參知政事。興定三年,薨。
贊曰:章宗伐宋之役,三易主帥,兵家所忌也。宋不知乘此以為功,猶曰有人焉?韓侂胄心強智疏,蘇師旦謀淺任大,函首燕、薊,南北皆曰賊臣,何哉?完顏匡、完顏綱皆泰和終功之臣,然匡隳忠於大安,綱罔難於至寧,富貴之惑人,乃如此邪?
部分譯文
完顏匡本名撒速,始祖九世孫。他曾替豳王允成幹事,做他府上教讀。大定十九年(1179),章宗十多歲了,顯宗命詹事烏林答願挑選品行忠厚謹慎、才學完備淵博的人,讓他教章宗兄弟。過了月余,願報告顯宗說:“豳王府教讀完顏撒速、徐王府教讀仆散訛可二人,可派去教皇孫兄弟。”顯宗說:“主管教幼子,須用忠厚謹慎的人。”不久,在承華殿西便殿召見撒速,顯宗問他的年齡,回答說:“臣生的那年,海陵從上京遷往中都,時間在壬申(1152)。”顯宗說:“二十八歲了,詹事卻說三十歲,為什麼呢?”匡說:“臣年齡只是這樣大,詹事說臣要出入皇上居住的地方,故意加幾歲說說罷了。”顯宗回頭對近臣說“:忠厚老實人啊!”下令選日子,讓皇孫行弟子對老師禮。七月丁亥,宣宗、章宗都上了學。顯宗說:“每天先教漢字,至申時漢字課上完,教女真小字,學習國朝語。”於是賞賜酒及彩色絲織品。不久,世宗詔令匡、訛可一起任太子侍讀。
寢殿小底駝滿九住問匡說:“伯夷、叔齊是怎樣的人?”匡說:“孔子曾讚許夷、齊追求仁得到仁。”九住說:“你們學習古書的,只要前人說的話就信。夷、齊隨便離開他的親人,不吃周朝的飯餓死在首陽山,講仁的人原來就是這樣嗎?”匡說“:不是,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維護他們的道義,推行他們的主張。伯夷想實現父親的意願別離他的國家,叔齊重視他叔父的志向告別他的國家。武王討伐紂王,夷、齊牽住馬規勸。紂王死,殷變成周,夷、齊不吃周朝的飯終於因餓而死。像這樣明確君臣的名分,為天下後人考慮得如此周全且又深遠,不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做到嗎?”此時,世宗到春水,顯宗同隨,九住與匡在馬上相互說著慢慢落到隊伍後面了,顯宗怪九住遲到,問道“:為什麼掉隊?”九住把與匡對話的事報告了他,顯宗感嘆說:“不用女真文翻譯經史,憑什麼知道這些,世宗建立女真科舉制度,用經史做教材,才能了解到它的如此深奧呵。”他連連稱讚好,對九住說“:《論語》上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你不知道不豁達,強詞奪理責難人,從這看來,人們學和不學,難道不相差很大嗎?”
顯宗曾對中侍局都監蒲察查剌說:“入殿小底完顏訛出、侍讀完顏撒速,與我同族,你知道此事嗎?”回答說:“不知道。”顯宗說:“撒速,是始祖九代孫。訛出,是保活里後代。始祖兄弟都不是平凡人,你怎能知道這呢!”顯宗命匡做睿宗功德歌,教章宗唱它。歌詞說:“我祖睿宗,積有厚德。國福有傳,儲君當立。滿朝疑懼,獨他決策。征伐三秦,懾敵歸降。富平百萬,望風奔仆。神恩光大,時雨春陽。神化遍潤,春生冬藏。”大概取自宗翰與睿宗商定立熙宗為帝,及平定陝西在富平大敗張浚的故事。二十三年(1183)三月萬春節,顯宗叫章宗唱此歌進酒。世宗驚訝地問“:你們這些人怎么知道此事?”顯宗回報說“:我讀《睿宗皇帝實錄》,想讓兒子知道創業的艱難,命侍讀撒速創作歌詞教他們。”世宗大喜,對著諸王侍臣說:“我懷念睿宗皇帝功德,擔心子孫沒法知道,皇太子能懷念過去做歌曲教育他的兒子,真是大好事,我高興透了。你們也應該反覆練習背誦,來紀念祖宗的功勞。”叫章宗反覆唱了四遍,酒喝得極歡,一夜才結束。
二十五年(1185),完顏匡考中禮部策論進士。這年,世宗在上京,顯宗監國。三月甲辰,皇宮組織考試,前一日癸卯,讀卷官吏部侍郎李晏、棣州防禦使把內剌、國史院編修官夾谷衡、國子助教尼龐古鑒到朝稟報,考題問:“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是以刑措不用、比屋可封。今欲興教化,措刑罰,振紀綱,施之萬世,何術可致?”匡考完試,第二天入見,顯宗問對策說什麼,匡說:“我熟讀策題問實施教育及施行刑法兩事,不清楚‘振紀綱’一句,只對兩事做了對策,策一定不會選中。”顯宗叫匡背所對的策,背完,說“:這樣也應算符合要求。”匡說:“編修衡、助教鑒專長選校,一定不會選中。”事後,匡果然落榜,顯宗愛惜他,對侍臣說“:我只想問教化刑罰兩事,卻添振紀綱一句,命刪去,李晏固執不同意,如今果然誤人了。”對侍正石敦寺家奴、唐括曷答說:“侍讀二十一年(1181)府試不中,我本不想叫他再試,怕傷其志,今天卻落了榜,讓人心中不痛快。”這年初只取四十五人,顯宗命添五人,仆散訛可考中第四十五名,以後被授職書畫直長。匡與訛可都擔任侍讀,匡特別受到寵愛。顯宗對匡說:“你不必因為訛可考取了不高興,只要好好教金源郡王,什麼官不能來呢!”這年,顯宗去世,章宗兼任大興尹,封為原王,授右丞相職,立為皇太孫。匡仍做太孫侍讀。二十八年(1188),匡參加詩賦考試,漏寫詩題下注字,沒有考中,特別被賞賜為考取,任命擔任中都路教授,仍擔任侍讀。
章宗即位後,授職近侍局直長,歷任本局副使、局使、提點太醫院,升為翰林直學士。出使宋國,皇上命令暫改名為弼,以避宋祖名諱,此事載《本紀》。匡升任秘書監,仍兼太醫院、近侍局事,再兼大理少卿。升任簽書樞密院事,兼職如前。承安元年(1196),行院在撫州。河北西路轉運使溫窻代理六部事,負責軍中的一伙食管理和軍餉發放,屈意待匡,把馬和錢送給匡,還私下用公款補助匡的宴會費。監察御史姬端修告發這件事,而皇上正要把邊事委託給匡,就把他的奏摺扣住不發。三年(1198),匡入奏邊事,住五天,回到軍隊。不久回朝等到了尚書左丞的空缺,兼撰寫國史,進獻《世宗實錄》。
章宗設定提刑司,專管督察官員的貶退和提拔,當時號為外台。匡與司空襄、參政揆上奏說:“息民不如減官,我朝過去沒有提刑司,皇統、大定期間每幾年派遣官員下去查訪考察,郡縣治理得好。自立此官,希望能下情上達,如今卻是非混淆,白麻煩您處理。從古無提點刑獄專掌舉薦之權的,如皇上不想匆忙變更,不應使其兼有採訪不貪和有才人的職責。每年派人監察親自檢查,仍不定期派人訪廉。”章宗聽從了他們的意見,於是有了監察體訪官。
當初,匡在撫州執掌院務,障葛將攻邊境,正好西南路通事黃摑按出讓烏都鰕部知道了敵人的陰謀,迅速報告行院做好準備,迎擊障葛,將其打敗,按出被授予八品官,升四級。匡升三級。匡上書請求將所升三級讓給其兄奉御賽一。皇帝讚賞他的行為,同意他的請求。匡改任樞密副使,授予世襲謀克之爵位。
宋主讓韓..胄任丞相。..胄曾多次為國使,頗知我朝虛實。等到為丞相,與蘇師旦一起倡議報仇,並親身執行其罪惡計畫,修補軍械,增加兵力,始不敢公開聲稱征伐,只是用邊疆小小騷擾以試探朝廷。泰和五年(1205)正月,侵入確山地區奪民馬。三月,燒平氏鎮,搶劫百姓財物,奪取鄧州白亭巡檢家的錢財,拿走官印逃跑。遂平縣抓獲宋人王俊,唐州俘獲宋朝間諜李忤。俊是襄陽的士兵,忤是建康人。俊說宋人在江州、鄂、岳等地聚集重兵,儲備甲仗,整修戰艦,約定在五月進攻。忤說..胄稱金朝在西北連年用兵,國困民竭,可以得遂北伐意願,並讓修建建康宮,勸宋主建都建康節制各道。河南統軍司奏請增兵戒備。詔令平章政事仆散揆為河南宣撫使,登記各道兵丁,搜求戰馬,在臨洮、德順、秦、鞏等地各安置弓手四千人。詔令揆送公文給宋人問“:為什麼要動兵?”宋人託辭說“:因為有盜匪。邊臣沒處理好,今已貶退。”
宋人開始有犯邊境的徵兆,太常卿趙之傑、知大興府承暉、中丞孟鑄都說:“江南兵敗以後,自救不暇,恐怕不會毀約。”匡說“:對方設定忠義保捷軍,拿先世開寶、天禧做年號,怎么會忘統一中國呢?”大理卿畏也說:“宋兵攻圍城邑,動輒數千人,不能視為小騷擾。”皇上問參政思忠,思忠極力訴說宋人毀約的罪狀,與匡、畏力的意見一樣,皇上認為是這樣。等到河南統軍使紇石烈子仁出使宋國回來,報告宋主以禮相待,並無異志。皇上詢問匡“:你認為怎么樣?”匡曰“:子仁說得對。”皇上吃驚地說“:你先前怎么主張的,如今中途變卦了!”匡緩答道:“子仁防守邊界,不亂生事,是他的職責。《書》說‘有備無患’,在於陛下的聖斷。”於是,撤銷河南宣撫司,仆散揆還朝。
六年(1206)二月,宋人攻陷散關,奪取泗州、虹縣、靈壁。四月再次詔仆散揆在汴京行省事,節制各軍。不久,用匡為右副元帥。揆請匡先攻取光州,還軍懸瓠,與大軍合力南下。匡上奏說:“仆散揆大軍渡淮,宋人聚兵襄、沔觀察唐、鄧動靜,汴京守兵很少,有被牽制之患,請發唐、鄧兵。”皇帝同意,派前鋒都統烏古論慶壽帶八千騎兵攻棗陽,派左翼提控完顏江山以五千騎兵取光化,右翼都統烏古孫兀屯取神馬坡,都攻克了。匡軍駐紮白虎粒,都統完顏按帶取隨州,烏古論慶壽扼守赤岸,截斷襄漢道路。宋隨州守將雷太尉逃跑,就攻克了隨州。於是,宋鄧城、樊城守兵都潰敗。皇帝下詔勉勵,告誡各軍不得擄掠焚毀城邑。匡進軍圍困德安,分派各將巡行占領安陸、應城、雲夢、漢川、荊山等縣,副統蒲察攻宜城縣取了它。十二月擊敗宋軍二萬人於信陽東,下詔說:“你統帥軍隊出兵境外屢打勝仗,消滅了敵兵,安撫了降者,日日開闢疆土。對方憑藉漢、江作為險阻,而你鞭馬而渡,如履平地,平定荊楚,已不是難事,雖是上天保佑如此順利,也有你謀劃的功勞。更要考慮遠大些,來合我的心意。”匡進獻俘獲女子百人。詔令匡暫代尚書右丞,行省事,仍任右副元帥。
吳曦帶領蜀漢歸附,詔令匡先攻取襄陽做蜀漢屏障。完顏福海在白石石谷打敗宋援助襄陽的兵馬,接著攻取穀城縣。仆散揆得病,軍隊返回,到蔡,病重,詔令右丞相宗浩代之。七年(1207)二月,揆病逝。匡久圍襄陽,士卒疲憊,瘟疫流行,恰巧宗浩到汴,匡這才解脫軍務到京師朝見,轉任左副元帥,皇帝在天香殿賜宴,回軍許州。九月,宗浩去世,匡任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封定國公,代宗浩統帥諸軍,在汴京行省。
當初,仆散揆剛至汴,平定河南各匪,這才重金收買了韓..胄族人元靚,讓他到宋朝行反間計。元靚渡過淮河,宋督視江、淮兵馬事岳宗山報告了宋主。這時,宋主、..胄見兵屢敗而為之憂慮,想求和又沒有藉口,得到宗山的奏章,即命派人護元靚北歸,請求議和。宗山派部下劉..送元靚向揆陳述議和的想法,揆說:“稱臣割地,獻出首先挑起事端之臣,然後才能議和。”宋主因而密令岳宗山,叫他歸罪邊將以請求和議。等到宗浩代揆,方信孺到,宗浩認為方信孺輕佻不可信,傳書宋人,果真想請和,當派朱致知、吳..、李大性、李璧來。..胄得報大喜過望,於是在建康召見張岩,降為福建觀察使,歸罪蘇師旦,貶到嶺南。這時李璧已為參政,不可派。朱致知、吳..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遠不能立即趕來。就派左司郎中王籹來,到濠州,匡派人詢問稱臣等幾件事落實情況。籹以宋主、..胄真心求和相告並因此請求,按靖康二年(1127)正月請和的例子,世為伯侄國,增年貢銀、絹三十萬兩、匹,犒軍錢三百萬貫,等到議和定下來後即函送蘇師旦等的首級。籹到汴,把..胄的書信遞交元帥府,匡再次責問之,籹懇請說“:此事實在出自朝廷的旨意,不是我能做主的。”匡看他不是亂說,於是全奏明了皇上。章宗詔令匡傳書宋人,應當函送..胄頭贖淮南地,改犒軍錢為銀三百萬兩。於是宋吏部侍郎史彌遠定計殺韓..胄,彌遠掌管國政,和好從此成了。
在這時,朝廷商議各軍已攻取的關隘不可歸還宋朝。王籹帶宋參政錢象祖書信來。大意說:
“我私下想到從前和好時,得到大金先皇帝準許以淮河為界。今貴國遵循先皇帝聖意,依舊是從盱眙至唐、鄧劃界,這是已故皇帝先施以恩惠,當今皇帝予以成全的結果。然我們在東南立國,吳蜀相依,如今川陝關隘貴國如果占有它,則是撤蜀之門戶,不能保蜀,用什麼來鞏固吳?現已增加歲幣到三十萬,表達歉意的錢三百萬貫,在連年戰爭之後,嚴重的人亡天災,這錢難道容易置辦聚集?但邊界裂痕已開始和議,小小的表示悔過的錢,不得不努力遵旨承辦。更承蒙皇上改劃為輸銀三百萬兩,在我朝應不敢因此違反,然而竭盡我國錢財,取完人民血汗,恐怕不是大金皇帝拋棄過去成見策劃未來、互愛南北的心意吧!
“主上仁慈寬厚,謹守信誓,怎么會有用兵的意圖?僅因為..胄引發的罪過造成事端,迷國欺君,以至於如此。因此皇帝奮發英斷,大力糾正國法,對結黨之徒處死、貶斥而不寬恕。今貴國欲使斬送..胄是不知他已死了。..胄確實本來就平庸愚蠢,依仗權勢偏聽偏信使國家受害,而導致..胄誤國的人是蘇師旦。師旦已被貶斥,..胄還盡力庇護他,囑託方信孺謊報他已死,最近追究這事,師旦已執行斬首。假如貴國最終給予川陝關隘的優惠,所改劃的銀兩當盡力齊備,師旦首級也會傳送來,以感謝貴國。
“本朝與貴國通好以來,譬如一家叔侄,本來應當融洽,不幸下面人在這之間爭鬥,於是造成隔閡。一日好比侄子幡然悔悟,斥退奴僕,引咎謝罪,那么先前的怨仇便可消失,如果斤斤計較,反傷骨肉之情。只吳蜀相互為頭尾,關隘關係蜀的安危,所以冒昧地詳加說明,始終堅持盟約,使南北有卸除重負之期,四方沒有戰亂的禍患,是我們整個國家最大願望。”
這時,陝西宣撫司請求增派新得關隘守兵萬人。王籹陳述說:如蒙歸還川陝關隘,韓..胄頭必當函送,遵從上國的命令。匡上奏說:“關隘之事,臣開始也疑惑,如今要增守兵萬人,軍營內外的勞役,食物軍餉的慰勞,費用必廣。祖宗所以不攻取的原因,因為關隘只能保住自己罷了,非有益於戰。假設能夠入侵,放在平地,用精銳騎兵踐踏,沒有一個能逃脫。對方一再哀求歸還的原因,因為以前依仗其堅固還被摧毀,現在居然失去,這樣感到無一日之安。一定要說兵力奪得不可賜還,那漢上各郡都是肥沃宜農宜桑之地,棗陽、光化歸順之民有數萬戶,與陝右比較輕重可知,只不過在皇上的一句話罷了。”詔書答覆說:“..胄,敵之巨頭,既然被函送首級,宋悔過服從可稱得上誠心。”匡於是遣送王籹回去,又寫信說“:宋國承擔背叛盟約的罪責,自己表明悔過,我主德行度量寬廣如天,不忍心最終與宋斷絕,寬容地予以教誨,準許再成和議,用來愛護安定宋朝的恩惠至深至厚。昨日尊奉皇上指示,如能斬送韓..胄,慢慢商議歸還淮南地。來信說韓..胄已死,將用蘇師旦頭換之,竟這樣掩飾欺騙。至於犒軍銀兩要等到歸還關隘之後再盡心籌集,這些都違我皇的訓示。到王籹上書報告,如蒙歸還川陝關隘,那韓..胄的頭一定函送。皇上指示斬送..胄首級時,本欲換淮南地,不給陝西關隘。王籹所陳述的也不是開始談好的事理,我不敢專斷,全部報告了皇上。接受如下旨意:‘我從百姓著想,已赦免宋朝的罪行,小小關隘怎么值得計較,既然能函送韓..胄的頭,陝西關隘可以賜還。’如今皇上這樣仁愛的教導,體現我國寬厚仁慈憐憫體恤委曲求全的心意,立即修訂盟書,攜帶文本、禮物讓賠罪的人到朝廷來。”
王籹走時,匡要求先送叛逃驅掠的人,然後割還淮南、川、陝,又對方盟書草本中有犯廟諱的文字和文意不得體的,下令改掉。宋人提出叛亡驅掠的人散在州縣,一時行文拘拿,不易聚集。今已四月,農事已晚,邊民連年流離失所,扶老攜幼,奔走在路上,盼望恢復生產,過這農時,就失去一年希望。歲幣犒軍錢財很多,非十天半月可辦。錢象祖又上書來,大致說:“私下見到大金皇帝前日聖旨,如能斬送韓..胄首,沿淮之地一起按皇統、大定年間確定的邊界為定。又看今來聖旨,既能送..胄首,陝西關隘可一起賜還。由此看到皇上仁慈寬大,開始並沒有說一定等到傳送了被驅掠的官兵,才退兵交界之語。誓書草本添改的地方,先後抄錄後攜本呈上,並將..胄首函送,和管押納合、道僧、李全家人一起送還。希望您按大金皇帝劃定旨意,下令行下沿邊界和陝西之地屬,等候..胄首到達邊界,即便調回軍馬,歸還淮南和川、陝關隘地界。所有驅掠官兵留下有什麼好處,現已據實行文查問傳送。那使者禮物歲幣等已出發到真、揚間,等候喜報,綿延不斷送往邊界,等你們接取。”
匡得錢象祖書信,馬上詳細做了匯報。皇上下詔說“:我因為百姓的緣故順從請求,稱臣割地尚且放寬,區區小節何足深較。那..胄、師旦首級及各叛逃官兵到濠州,即聽任賠罪的使者入界,軍隊當馬上撤還,川陝關隘等歲幣犒軍銀佇列到下蔡,再商量日子歸還。”匡得詔書,馬上通知宋人,讓他們按詔書辦。
泰和八年(1208)閏四月乙未,宋獻韓..胄、蘇師旦首級到元帥府,匡派平南撫軍上將軍紇石烈貞帶著..胄、師旦首級和捷報報告皇上。五月九日,派戶部尚書高汝礪、禮部尚書張行簡奏告天地,武衛軍都指揮使徒單鏞奏告太廟,御史中丞孟鑄奏告社稷。這天,皇上駕臨應天門,立黃麾仗,接受..胄、師旦的左耳。尚書省報告捷報,親王百官起坐上表祝賀。獻左耳於廟社,把報捷文書公布中外。在要道上用竹桿高挑..胄、師旦頭和兩人畫像,百姓任意觀看,然後油漆他們的頭藏到軍器庫。丙辰,匡到京師入朝,升官兩級,賜玉帶、金一百兩、銀一千五百兩、絹三十段,免去元帥府職位,仍到樞密院供職。六月五日,宋賠罪使者許奕、吳衡等入見。癸未,以宋人請和,詔告全國。
十一月二十日,章宗去世,匡接受遺詔,立衛紹王為帝。其遺詔大致說:“皇叔衛王,接續世宗的血脈,從元妃處集聚了厚福,人望所歸,天命也輪到他了。現在我根據太祖皇帝傳位於極公正的人的意思,給他帝位,在我靈柩前即皇帝位。《禮經》記載有嫡立嫡、無嫡立庶,如今我的宮人懷孕的有兩位,已告之新帝,如其中有男孩當立為太子,如都是男子,選擇可立的立之。”二十一日,衛紹王即位。二十二日,章宗宮人范氏傷了胎氣。大安元年(1209)四月,平章政事仆散端、左丞孫即康上奏:“承御賈氏產期已過三月,有人告元妃李氏叫賈氏假說有孕。”下令賜死元妃李氏和承御賈氏。當初,章宗病重,匡與元妃同受遺詔立衛王,匡想獨占決定冊立的功勞,於是陷害李氏至死。幾天后,匡被授予尚書令,封申王。大安元年(1209)十二月,去世。
匡侍奉顯宗,深受恩遇。從章宗幼年,匡任侍講讀與他最親近,列位將相,依仗寵幸剛愎自用,以賄賂給人官做。承安中,調配賞賜人口土地,匡竟擅自占有濟南、真定、代州上等好田,百姓原有產業都要奪到手,並在限制以外自己另取。皇帝知道這事,不以為罪,只用安州邊吳泊舊放圍場地、奉聖州官府閒田交換,在以前自占土地產業的全應還給百姓。宣宗曾對侍臣說“:撒速過去曾接受別人的玉吐鶻,然後給那人官職,這怎么是宰相做的事呢?”
完顏綱本名元奴,字正甫。明昌年間,成為奉御,層層升官為左拾遺。皇帝下令在三叉口建出行住所,綱上疏勸諫,疏文有這句話“賊出沒其間”,詔令尚書省追問,查明他說的不實,章宗因綱為諫官,不加懲處。
綱升為刑部員外郎,說:“各死囚及除名罪移推相距二百里,共犯徒罪以下連捕二十以上的案並令所委官到後審判定罪。曾經所屬按察司審理定罪移推到別路,所委官也根據上述做法就近審定。凡請求移推之人都已經本路按察審完,即刻應當移推別路。按察司部分廣闊,如上京路移推臨潢路,最近也往返二、三千里,北京留守司移推西北路招討司,最近也須數月。請求按照以往制度,令移推官司追索人犯返回問罪。”皇帝同意。
成例,出使夏國的使者收夏國人饋贈禮物,看寫幾道文書決定禮物的多少。泰和元年(1201),綱成為賜夏主生日使,章宗命攜帶三道詔書,左司員外郎孫椿年上書說詔書為一道,不久自陳有罪,皇帝責問宰臣說:“椿年疏忽,你們為什麼不進言呢?”綱轉任工部郎中,上書說:“太府監官兼尚食局官,請求對少府監也按此例辦,登記能幹的官員一名兼任議鸞局官,儀鸞局官一名兼任少府監官,相互約束節制。”皇帝同意。四年(1204),下令綱與喬宇、宋元吉分類編撰進言文字,綱等奏:“凡牽涉宮廷和大臣的摘要寫上,其餘按省台六部分各歸一類。”共二十卷。遷任同簽宣徽院事。
六年(1206),與宋朝交戰,陝西諸將的表現很有不同,用綱為蜀漢路安撫使、都大提舉兵馬事,和元帥府共同參與決定西部事務,調羌兵中未附宋朝的。在這時,知鳳翔府事完顏昱、同知平涼府事蒲察秉鉉分別駐紮在鳳翔各關隘,通遠軍節度使承裕、秦州防禦使完顏瞞屯軍成紀邊界,知臨洮府事石抹仲溫駐軍臨洮,同知臨洮府事術虎高琪、彰化軍節度副使把回海防備鞏州各鎮,乾州刺史完顏思忠扼守六盤,陝西路都統副使斡勒牙剌、京兆府推官蒲察秉彝戍衛虢華、扼守潼關蒲津,陝西都統完顏忠本名裊懶和同知京兆府事烏古論兗州防守京兆要害,用鳳翔、臨洮路少數民族和漢族弓箭手及緋鬲羽翅軍分散占據邊境。“緋鬲羽翅”是軍隊的名稱。元帥右監軍充右都監蒲察貞分管他們的事務。
宋吳曦用六千兵攻打鹽州,鞏州守將完顏王善、隊校仆散六斤、猛安龍延常擊退宋軍,斬首二百級。七月,吳曦兵五萬從保坌、姑蘇等路侵犯秦州,承裕、瞞用騎兵千餘人攻擊他們,曦軍大敗,追奔四十里。吳曦另一支萬人軍隊進入來遠鎮,術虎高琪打敗了他們。
青宜可,是吐蕃人的後代。宋攻取河湟,夏攻取河西四郡,部落散處西部邊遠地區,其中魯黎族帥叫冷京,占據古時的疊州,有四十三族、十四城、三十餘萬戶人家,東鄰宕昌,北接臨洮、積石,南行十日到筍竹大山,是少數民族區域。西行四十日到達黃河外,習慣不說道路的里數而用走多少天來計算。冷京死後,子耳骨延為繼承人,宋朝不能控制,用官爵來束縛他。傳位六代到青宜可,更堅強勇猛得人心,認為宋朝政令常變,有改為侍奉我國的意思。曹佛留是洮州刺史。佛留有軍事才能並機智講策略,能結交各羌部落。青宜可敬服佛留,稱他為父,請求全國歸附,朝廷因與宋有盟不許,厚賜金帛安撫他。
明昌年間,部屬羌已彪殺郡佐反叛,這時綱擔任奉御,接詔和曹佛留謀劃此事,就叫青宜可合兵擊敗已彪。曹佛留升同知臨洮尹,兼洮州刺史。子普賢是洮州管內巡檢使。綱多次因事到洮,佛留每次都對他說青宜可願意隸屬,出於青宜可的真心,綱就報告皇帝,始終不被接納。
等到完顏綱安排陝西事務,皇帝秘密令他處理西部事情。在這時,曹佛留已死,普賢任懷羌巡檢使。綱到洮,急召普賢代理同知洮州事。普賢用箭傳信到羌中,青宜可大喜,率各部落首領,登記其境土、人民,到綱那兒請求歸屬。綱上奏其事,皇上用青宜可任疊州副都總管,加授廣威將軍。下詔對青宜可說“:你統帥族人,世為傑出首領,敬仰道義,背偽歸朝,願報效真誠,長輸忠力,緬懷美好的期望應予厚獎。看你進獻接受的偽朝金牌,朝廷管理各少數民族本來沒有這個先例,想使你有此用來安定部族,增重威望,因此特加命令改變,賞金牌一面、銀牌兩面,送到要恭敬接受,信服我的新恩,永當藩國,以衛邊關。”曹普賢實授同知洮州事,綱任拱衛直都指揮使,升三級,安撫、都大提舉的官職與以前一樣。用商州刺史烏古論兗州統率,曹普賢執掌,青宜可主管。詔說:“完顏綱,剛去時你不知道朝廷有青宜可事,獨說可以招撫,一定有其用處,不久他果然來效力歸順。如今你不要以為青宜可軍勢重大,卑屈失禮,也不要以為是少數民族部隊而輕視他。”
九月,詔令他安撫陝西,大致說“:京兆、鳳翔、臨洮三路,應對被宋兵脅迫、背叛國家跟從偽朝或流落國外如能自己回來的,當官的仍做原官,百姓各自讓恢復家業,原來丟棄的土地按數付給。涉及接受宋人旗幟告示與之勾結等,或遇驚擾乘機躲避服役逃亡,沒有被發現的,允許到所在官府自首,都執行免罪釋放,再不追究,軍中可用的人聽任按需任命使用。限定期間不自首的,恢復定罪與前一樣。”
宋程松派副將曲昌世襲擊方山原,自領兵數萬分路進攻和尚原、西山寨、龍門等關。這天,大霧遍布,又有暴雨,和尚原、西山寨、龍門關的守兵不知宋兵來,程松於是占領三處。蒲察貞派行軍副統裴滿阿里、同知隴州事完顏孛論用兵千人埋伏在方山原下,萬戶奧屯撒合門、美原縣令術虎合沓另率五百壯士,取小道偷偷登山出現在宋軍上方,從高而下,宋軍大驚,伏兵合擊,就打敗了宋軍。貞於是分派術虎合沓、部將完顏出軍奴率兵千人出黃兒谷攻和尚原,同知會州事女奚列南家、押軍猛安粘割撒改率兵千人出大寧谷攻西山寨,貞自己用七百兵由中路攻龍門等關。程松已燒閣道,貞邊修道邊進兵,到小關,宋將楊廷據險集中射箭,貞不得前進,令行軍副統裴滿阿里為疑兵,秘密派猛安胡信率甲士五十人繞出其後,從後攻擊他們,宋兵大亂,於是在陣中斬殺廷。宋兵逃到二里關,又敗。宋將彭統帶領宋兵逃到龍門,我軍追擊大敗他們。合沓乘夜偷登和尚原最高峰,宋人驚以為神,都四散逃走,打敗這二千人,生俘數十人。南家斬木開道登上西山,再與宋兵遇,都打敗了他們,於是失地全部收復。
宋吳曦部將馮興、楊雄、李皀用步騎八千人入侵赤谷,將侵犯秦州。承裕、完顏瞞、河州防禦使蒲察秉鉉迎擊,打敗了他們。宋步兵奔向西山,騎兵逃往赤谷。承裕分兵跟蹤宋步兵,宋步兵占據山頭搏鬥,我軍部將唐括按答海率二百騎兵飛馳攻擊,甲士蒙葛挺身先入其陣,眾人追隨他,宋步兵大亂,殺數百人,追的人到皂郊城,斬首二千個。猛安把添奴追擊宋騎兵,殺千餘人,馮興只自己免去一死。楊雄、李皀都被金軍所殺。十月,綱以蕃、漢步騎一萬出臨潭,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蒲察貞以岐隴一萬出成紀,石抹仲溫以隴右步騎兵五千出鹽川,完顏瞞以本部兵五千出來遠。
當初,吳..、吳瞞都是宋朝大將,兄弟父子相繼防守西部領土,得梁、益間士民心。瞞孫吳曦官太尉、昭武軍節度使、成都潼川府、夔利等州路宣撫副使,泰和六年(1206)從興元發兵,有圖關、隴的志向,誘惑招募邊民為盜,派間諜用利引誘鳳翔士兵溫昌,結交三虞候軍做內應。昌前往府上突發兵變。曦派各將出秦、隴間,與綱等各軍對抗。皇帝聽說韓..胄忌恨曦的威名,可以離間誘招他,梁、益居宋上游,可以得志於宋,封曦蜀國王,鑄印賜詔,下詔綱策劃處理這事,那賜曦詔書說:
“宋自趙佶、趙桓失守,趙構竄逃江外,越分稱帝,在吳、會苟且偷生,那時就是你祖武安公..守衛兩川。到武順王瞞隨後建大功,本來應世代享有大帥封爵,讓那遠方西土,長為藩屬輔助國家,並對河山發誓,後代即使有欒..的逾發,還應當十代寬宥他。可是威望謀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自古如此,不僅現在是這樣。
“你專斷蜀漢,積好些年了,猜忌已經發生,進退兩難,代替你不接受,召見你不前往,君臣之義已和陌生人一樣,譬如破桐之葉不可複合,騎上虎背中途難下。此事流傳,我已熟聽,每次一想沒有不在進食時嘆息的,而你還偃然自安。況且你自己看看輔助的功勞與岳飛比怎么樣?岳飛之威名戰功顯露於南北,一旦見忌,竟被誅滅三族,不可怕嗎?因此聰明人順應時機行動,明智的人憑藉機遇興起,與其背著高世之勛被猜疑,惴惴然常擔心不能保住自己性命,何不順時乘機,轉禍為福,建萬世不朽之業呢!
“如今趙擴昏庸懦弱,被有勢力的臣子控制,接連幾年違背捨棄盟約,增聚軍馬,招納叛變逃亡的人。我因百姓的緣故,不想急著討伐,姑且派有司傳遞文書予以譴責,又趁宋使到來表明態度,而他們竟不顧道理,更加放肆欺凌,劫掠我的邊境,攻搶我的城鎮。為此忠臣扼腕、義士痛心,家家視宋朝為敵,人人百倍激發勇氣,失道至此,雖想不亡國能辦到嗎?我已分頭命令勇武之臣,臨江問罪,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南急速挺進,飛渡長江為時不遠,這正是英雄爭功的時期。
“你以英偉之姿,處危疑之地,必然深識天命,洞見成就事業的機會,如按兵閉境不以我軍為敵,使我師齊力進入敵人巢穴而無西顧之憂,那么全蜀之地你一向占有的地方,當加封冊,一如皇統年封趙構的做法。進一步能順流東下,助我為掎角,則軍旗指向的地方都交給你。天日在上,我不食言。今送金寶印一鈕,到達後可以領去。”
綱臨時駐紮在臨江受詔,前進到水洛,訪得曦族人端,暫任水洛城巡檢使,派他持詔走小道去告訴曦。曦得詔意動,程松還在興元,未敢發難,詐稱杖殺端,來掩蓋這事。松軍既然失敗,曦於是派掌管機宜文字姚圓和吳端到綱處進表送款。綱派前京兆府錄事張仔與吳曦在興州的置口相會,曦說歸心朝廷無其他想法,張仔請求用授官的憑信作為答覆,曦全都拿出來交了,還獻了階州。
朝廷因吳曦初歸附,需依靠中國為援,想先攻下襄陽作為蜀漢的屏障,於是令右副元帥匡先攻襄陽,詔令大致說:“陝西方面雖攻克四州,吳曦的投降是我策劃處理。從大軍出境,只有你統率的部隊打硬仗多,與前人相比並不遜色。如今討伐宋朝的事要你們完成,小小的擒獲不值得羨慕,果能為國建功,怎么會僅一身榮寵,後世子孫也會保富貴的。”匡得詔,就轉移軍隊直奔襄陽。十二月,吳曦派果州團練使郭澄、仙人關使任辛獻上降表、蜀地圖及吳氏家譜。
泰和七年(1207)正月,召完顏綱前往京城,任陝西宣撫副使,升三級。還軍,吳曦派郭澄進獻謝恩表、誓表、賀全蜀歸附三表,親王百官祝賀,朝廷用詔書答覆,並賜給誓詔。郭澄到朝廷辭別,皇上告訴澄說:“你主效忠順從,拿全蜀歸附,我非常讚許這做法。然而立國時間短,恐怕宋軍侵犯襲擊,人心不安,凡有要辦的事務都已經委託宣撫副使完顏綱通過文書往來計議。或有緊急情況,我馬上差人前去研究。大定年間,你主曾因事朝見,至今已多年,我讚賞你主之義,懷念不忘,想得到他的畫像,如見其面。如今派使臣去封他爵位,等回來時把畫像帶回。可把這意思回去告訴你主。”詔用同知臨洮府事術虎高琪為封冊使,翰林直學士喬宇為副使。詔高琪說:“你在邊境上效力,加上宣讀詔書,蜀人知道你的威名,不要因為賄賂動心,失大國體面。檢制跟去履行職務,不要違背辦事準則惹起事端。”
不久,宋安丙殺吳曦。皇上聽說曦死,派使責問綱,詔書說:“曦投降後,你應當進占仙人關,來控制蜀的局勢,且這也是因為曦的重要。又不占據關口,又撤去部隊,使丙無所害怕,這樣就會有今日的後果。”於是下詔追封曦為太師,命德順州刺史完顏思忠招魂葬在水洛縣。以曦族兄端之子作為曦的後代。下詔告訴陝西軍士,大致說:“你們從去年冬天開出邊境執行命令,穿戴著鎧甲、頭盔,不顧經歷艱險,直取山外數州,比起他軍實在是盡力效勞。邊界外駐紮時間長,遭受勞苦,卻恩賞沒有拿到,是有司報告得不明白,才導致這樣。我已令贈給賞物,用來酬報你們的辛勞。只是余賊未滅,還需要經營謀劃。眷念我軍士,長久服役沒有解除,深懷憐憫思念,日夜不忘。你們更應想著對國家的忠心,發揚抗擊敵人的勇氣,齊心協力,建立功勳;給高官厚祿,我是不吝惜的。”
宋人再次攻破階州、西和州,綱到鳳翔,下詔撤出五州的軍隊退保要害,五州的百姓願遷內地的厚撫他們,把他們聚集起來,用近侍局直長為四川安慰使。蒲察貞撤向黃牛戍,宋安丙追逐他們,派兵來襲,於是丟失散關,鞏州鈐轄兀顏阿失死在那裡。下詔削綱官一級,降兵部侍郎,代理宣撫副使。派戶部侍郎尼龐古懷忠照章懲處綱以下將吏。懷忠未到陝西,綱、貞派兵悄悄地從昆谷西山養馬澗進入,四面攻之,再攻取了散關,斬殺宋將張統領、於團練。綱派使報捷,下詔通報表彰,蒲察貞等人放下不再追究。
泰和八年(1208),宋朝獻上韓..胄、蘇師旦的首級,下詔用陝西關隘歸還,宋停止軍事行動。綱還京師。這年,章宗去世,衛紹王即位,任綱為陝西路按察使,逐步升為尚書左丞。至寧元年(1213),綱到縉山行省事,徒單鎰派人對他說“:高琪駐兵縉山很得人心,士氣很高,與其行省親自前去,不如給他增兵為好。”綱不聽。徒單鎰又派人制止他說:“高琪策劃已定,他的功就是行省的功。”綱仍不聽從。綱到縉山就大敗。
胡沙虎殺進關口進入中都,放逐衛紹王到衛王府,命綱子安和寫家信,派親信人召回綱。綱一回來,拘禁到憫忠寺,第二天,押到市中,派張霖卿列舉失掉四川、敗在縉山的事情,殺了他。
貞..四年(1216),綱子代理復州刺史安和上書為父辯冤,大致說:“先臣綱在章宗時,招收安撫了西羌青宜可等十八部族,攻取宋國五州,吳曦用全蜀歸附朝廷。被胡沙虎無故殺死,奪去官爵。”詔令放到尚書省議論“,嚴格按元年詔書說,胡沙虎屢害良將,正好說的是完顏綱這批人”。於是追復綱為尚書左丞。綱的弟弟叫定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