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雜傳第三十五

作者:歐陽修

○華溫琪

華溫琪,字德潤,宋州下邑人也。世本農家。溫琪身長七尺。少從黃巢為盜, 巢陷長安,以溫琪為供奉官都知。巢敗,溫琪走滑州,顧其狀貌魁偉,懼不自容, 乃投白馬河,流數十里,不死,河上人援而出之。又自經於桑林,桑輒枝折。乃之 胙縣,有田父見之曰:“子狀貌堂堂,非常人也!”乃匿於家。後歲餘,聞濮州刺 史硃裕募士為兵,乃往依之。

後事梁,為開道指揮使,累以戰功為絳、棣二州刺史。棣州苦河水為患,溫琪 徙於新州以避之,民賴其利。歷齊、晉二州。莊宗攻晉州,逾月不能破,梁末帝嘉 溫琪善守,升晉州為定昌軍,以溫琪為節度使。坐掠部民妻,為其夫所訟,罷為金 吾衛大將軍、左龍武統軍。硃友謙以河中叛附於晉,末帝拜溫琪汝州防禦使、河中 行營排陣使。遷耀州觀察留後。

莊宗滅梁,見溫琪,曰:“此為梁守平陽者也。”嘉之,因以耀州為順義軍, 拜溫琪節度使,徙鎮雄武。明宗時來朝,願留闕下,以為左驍衛上將軍。逾年,明 宗謂樞密使安重誨曰:“溫琪舊人,宜與一重鎮。”重誨意不欲與,對以無員闕。 佗日,明宗語又及之,重誨曰:“可代者惟樞密使耳。”明宗曰:“可。”重誨不 能答。溫琪聞之懼,稱疾不出者累月。已而以為鎮國軍節度使。廢帝時,以太子太 保致仕。天福元年卒,贈太子太傅。

○萇從簡

萇從簡,陳州人也。世本屠羊。從簡去事晉為軍校,力敵數人,善用槊。莊宗 用兵攻城,從簡多為梯頭,莊宗愛其勇,以功累遷步軍都指揮使。莊宗與梁軍對陣, 梁軍有執大旗出入陣間者,莊宗登高丘望見之,嘆曰:“彼猛士,誰能為我取之者?” 從簡因前請往,莊宗惜之,不許。從簡潛率數騎,馳入梁軍,奪其旗而還,軍中皆 鼓譟,莊宗壯之,賜與甚厚。

從簡嘗中流矢,鏃入髀骨,命工取之。工無良藥,欲鑿其骨,人皆以為不可。 從簡遽使鑿之,工遲疑不忍下,從簡叱其亟鑿,左右視者,皆若不勝其毒,而從簡 言笑自若。然其為人剛暴難制,莊宗每屈法優容之。累遷蔡州防禦使。明宗時,歷 麟、汝、汾、金四州防禦使。明宗嘗戒之曰:“富貴可惜,然汝不能守也。先帝能 貸爾,吾恐不能。”從簡性不可悛,明宗亦不之責。

廢帝舉兵於鳳翔,從簡與諸鎮兵圍之,已而兵潰,從簡東走,被執。廢帝責其 不降,從簡曰:“事主不敢二心。”廢帝釋之,拜潁州團練使。晉高祖起兵太原, 廢帝將親征,召為招討副使,從至河陽,拜河陽三城節度使。廢帝還洛陽,從簡即 降晉。歷鎮忠武、武寧,入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卒年六十五,贈太師。

從簡好食人肉,所至多潛捕民間小兒以食。許州富人有玉帶,欲之而不可得, 遣二卒夜入其家,殺而取之。卒夜逾垣,隱木間,見其夫婦相待如賓,二卒嘆曰: “吾公欲奪其寶,而害斯人,吾必不免。”因躍出而告之,使其速以帶獻,遂逾垣 而去,不知其所之。

○張筠 弟抃

張筠,海州人也。世以貲為商賈。筠事節度使時溥為宿州刺史。梁兵攻溥取宿 州,得筠,愛其辯惠,以為四鎮客將、長直軍使,累拜宣徽使。末帝分相、澶、衛 三州為昭德軍,以筠為節度使,由是魏博軍叛附於晉。晉王攻相州,筠棄城走。後 以為永平軍節度使。梁亡事唐,仍為京兆尹。從郭崇韜伐蜀,為劍南兩川安撫使。 蜀平,拜河南尹,徙鎮興元。筠嘗有疾,不見將吏,副使符彥琳入問疾,筠又辭不 見。彥琳疑筠已死,即請出牌印。筠怒,命左右收彥琳下獄,以其反聞。明宗知彥 琳無反狀,召彥琳釋之,陽徙筠為西京留守,戒守者不內,筠至長安不得入,乃朝 京師,以為左驍衛上將軍。

筠弟抃,當筠為京兆尹時,以為牙內指揮使、三白渠營田制置使。筠西伐蜀, 留抃守京兆。蜀平,魏王繼岌班師,至興平,而明宗自魏起,京師大亂,抃乃斷鹹 陽浮橋以拒繼岌,繼岌乃自殺。初,筠代康懷英為永平軍節度使,而懷英死,筠即 掠其家貲。又於唐故宮掘地,多得金玉。有偏將侯莫陳威者,嘗與溫韜發唐諸陵, 分得寶貨,筠因以事殺威而取之。魏王繼岌死渭南,抃悉取其行橐。而王衍自蜀行 至秦川,莊宗遣宦者向延嗣殺之,延嗣因盡得衍蜀中珍寶。明宗即位,即遣人捕誅 宦者,延嗣亡命,而蜀之珍寶抃又取之。由是兄弟貲皆巨萬。然筠為人好施予,以 其富,故所至不為聚斂,民賴以安。而抃嗜酒貪鄙,歷沂、密二州刺史。晉出帝時, 以將軍市馬於回鶻,坐馬不中式,有司理其價直,抃性鄙,因鬱郁而卒。

筠居洛陽,擁其貲,以酒色聲妓自娛足者十餘年,人謂之“地仙。”天福二年, 徙居長安。是歲,張從賓作亂,入洛陽,筠遂以免。卒,贈太子太師。

嗚呼,五代反者多矣,吾於明宗獨難其辭。至於魏王繼岌薨,然後終其事也。 莊宗遇弒,繼岌以元子握重兵,死於外而不得立,此大事也,而前史不書其所以然。 夫繼岌之存亡,於張抃無所利害,抃何為而拒之不使之東乎?豈其有所使而為之乎? 然明宗於符彥超深以為德,而待抃無所厚,此其又可疑也。不然,好亂之臣,望風 而饗應乎?使抃不斷浮橋,而繼岌得以兵東,明宗未必能自立。則繼岌之死,由抃 之拒,其所系者豈小哉!

○楊彥詢

楊彥詢,字成章,河中寶鼎人也。少事青州王師範,師範好學,聚書萬卷,使 彥詢掌之。彥詢為人聰悟,遂見親信。師範降梁,後見殺,彥詢無所歸,乃之魏, 事楊師厚為客將。魏博叛梁入於晉,彥詢因留事晉。莊宗滅梁,以彥詢為引進副使, 奉使吳、蜀,常稱旨。歷德州刺史、羽林將軍晉高祖鎮太原,廢帝疑其有貳志,擇 諸將之謹厚者佐之,乃以彥詢為太原節度副使。其後晉高祖以疑見徙,欲拒命不行, 以問彥詢,彥詢不敢正言,因曰:“太原之力,能與唐敵否?公其審計之!”高祖 反意已決,彥詢亦不復敢言。高祖左右以彥詢異議,欲殺之,高祖遽止之,曰: “惟副使一人,我自保之。”乃免。是時,高祖乞兵於契丹,契丹耶律德光立高祖 於太原,以兵送至河上。彥詢為宣徽使,數往來虜帳中,德光亦愛其為人。明年, 拜威德軍節度使,復入為宣徽使,又拜安國軍節度使。天福七年,徙鎮鎮國,遭歲 大飢,為政有惠愛。以病風罷為右金吾衛上將軍。卒年七十四,贈太子太師。

○李周

李周,字通理,邢州內丘人,唐昭義軍節度使抱真之後也。父矩,遭世亂不仕, 嘗謂周曰:“邯鄣用武之地,今世道未平,汝當從軍旅以興吾門。”周年十六,為 內丘捕賊將,以勇聞。是時,梁、晉兵爭山東,群盜充斥道路,行者必以兵衛。內 丘人盧岳將徙家太原,舍逆旅,傍徨不敢進,周意憐之,為送至西山。有盜從林中 射岳,中其馬,周大呼曰:“吾在此,孰敢爾邪?”盜聞其聲,曰:“此李周也。” 因各潰去。周送岳至太原,岳謂之曰:“吾少學星曆,且工相人。子方頤隆準,眉 目疏徹,身長七尺,真將相也。吾占天象,晉必有天下,子宜留事晉,以圖富貴。” 周以母老辭歸。

是時,梁遣葛從周攻下邢、洺,晉王柵兵青山口,周未知所歸,乃思岳言,至 青山歸晉,晉王以周為萬勝黃頭軍使。後從征伐常有功。從戰柏鄉,先登,遷匡霸 指揮使,守楊劉。周為將甚勇,其於用兵,善守,能與士卒同甘苦。梁兵攻周,周 堅守。久之,周聞母喪奔歸,莊宗遣佗將代周守,幾為梁兵所破,莊宗遽追周還守 之,乃得不破。其後梁人已破德勝,因東擊楊劉,以巨艦絕河,斷晉餉援。周遣人 馳趨莊宗求救,請日行百里以赴急,莊宗笑曰:“周為我守,何憂!”日行六十里, 且行且獵,曰:“周非梁將可敵也。”比至,周已絕糧三日。莊宗以巨筏積薪沃油, 順流縱火焚梁艦,梁兵解去。莊宗見周勞曰:“微公,諸將為梁擒矣!”歷相、蔡 二州刺史。明宗時,拜武信軍節度使,徙鎮靜難,歷武寧、安遠、永興、宣武四鎮, 所至多善政。晉高祖時,復鎮靜難,罷還。出帝幸澶淵,以周留守東京,還,拜開 封尹。卒年七十四,贈太師。

○劉處讓

劉處讓,字德謙,滄州人也。少為張萬進親吏,萬進入梁,為泰寧軍節度使, 以處讓為牙將。萬進叛梁附晉,梁遣劉鄩討之。萬進遣處讓求救於晉,晉王方與梁 相拒,未能出兵,處讓乃于軍門截耳而訴曰:“萬進所以見圍者,以附晉故也,奈 何不顧其急?苟不出兵,願請死!”晉王壯之,曰:“義士也!”為之發兵。未渡 河,而萬進為梁兵所敗,處讓因留事晉。莊宗即位,為客省使,常使四方,多稱旨。 天成中,遷引進使,累遷左驍衛大將軍。廢帝時,魏州軍亂,逐其帥劉延皓,遣范 延光招討,以處讓為河北都轉運使。晉高祖立,歷宣徽南院使。范延光反,高祖命 楊光遠為招討使,以處讓參其軍事。已而副招討使張從賓叛於河陽,處讓分兵擊破 從賓。還,與光遠攻鄴,逾年不能下。其後延光有降意而遲疑,處讓入城,譬以禍 福,延光乃出降。

唐制,樞密使常以宦者為之,自梁用敬翔、李振,至莊宗始用武臣,而權重將 相,高祖時,以宰相桑維翰、李崧兼樞密使,處讓與諸宦者心不平之。光遠之討延 光也,以晉重兵在己掌握,舉動多驕恣,其所求請,高祖頗裁抑之。處讓為光遠言: “此非上意,皆維翰、崧等嫉公耳!”光遠大怒。及兵罷,光遠見高祖,訴以維翰 等沮己,高祖不得已,罷維瀚等,以處讓為樞密使。處讓在職,凡所陳述,多不稱 旨。處讓丁母憂,高祖遂不復拜樞密使,以其印付中書而廢其職。處讓居喪期年, 起復為彰德軍節度使、右金吾衛上將軍。以疾卒,年六十三,累贈太師。

○李承約

李承約,字德儉,薊門人也。少事劉仁恭,為山後八軍巡檢使,將騎兵二千人。 仁恭為其子守光所囚,承約以其騎兵奔晉,晉王以為匡霸指揮使。從破夾寨,戰臨 清,以功累遷洺汾二州刺史、潁州團練使。天成中,邠州節度使毛璋有異志,明宗 拜承約涇州節度副使,使往伺璋動靜。承約見璋,諭以禍福。後明宗遣人代璋,璋 即時受代。明宗大喜,即拜承約黔南節度使。承約以恩信撫諸夷落,勸民農桑,興 起學校。居數年,當代,黔南人詣京師乞留,為許留一年。召為左衛上將軍,改左 龍武統軍,拜昭義軍節度使,復為左龍武統軍。天福二年,遷左驍衛上將軍。數請 老,不許。卒年七十五,贈太子太師。

○張希崇

張希崇,字德峰,幽州薊人也。少好學,通《左氏春秋》。劉守光不喜儒士, 希崇因事軍中為偏將,將兵戍平州。其後契丹攻陷平州,得希崇,知其儒者也,以 為盧龍軍行軍司馬。明宗時,盧文進自平州亡歸,契丹因以希崇代文進為平州節度 使,遣其親將以三百騎監之。居歲餘,虜將喜其為人,監兵稍怠,希崇因與其麾下 謀走南歸。其麾下皆言兵我,不可俱亡,懼不得脫,因勸希崇獨去。希崇曰:“虜 兵守我者三百騎爾,烹其將,其兵必散走。且平州去虜帳千餘里,使其聞亂而呼兵, 則吾與汝等在漢界矣!”眾皆曰善。乃先為阱,置以石灰。明日,虜將謁希崇,希 崇飲之以酒,殺之阱中,兵皆潰去,希崇率其麾下,得生口二萬南歸。明宗嘉之, 拜汝州防禦使。遷靈武節度使。靈州地接戎狄,戍兵餉道,常苦抄掠,希崇乃開屯 田,教士耕種,軍以足食,而省轉饋,明宗下詔褒美。希崇撫養士卒,招輯夷落, 自回鶻、瓜、沙皆遣使入貢。居四歲,上書求還內地,徙鎮邠寧。晉高祖入立,復 拜靈武節度使,希崇嘆曰:“吾當老死邊徼,豈非命邪!”希崇事母至孝,朝夕母 食,必侍立左右,徹饌乃敢退。為將不喜聲色。好讀書,頗知星曆。天福三年,月 掩畢口大星,希崇嘆曰:“畢口大星,邊將也,我其當之乎!”明年正月卒,贈太 師。有子仁謙。

○相里金

相里金,字奉金,并州人也。為人勇悍,而能折節下士。事晉王,為五院軍隊 長。梁、晉戰柏鄉、胡柳,皆有功,遷黃甲指揮使。同光中,拜忻州刺史。是時諸 州皆用武人,多以部曲主場務,漁蠹公私,以利自入,金獨禁部曲不與事,厚其給 養,使掌家事而已。遷隴州防禦使。廢帝起兵鳳翔,馳檄四鄰,四鄰未有應者,獨 金首遣判官薛文遇見廢帝,往來計事。廢帝即位,德之,拜保義軍節度使。晉高祖 起太原,廢帝以金為太原四面步軍都指揮使。高祖入立,徙鎮建雄,罷為上將軍。 天福五年卒,贈太師。

○張廷蘊

張廷蘊,開封襄邑人也。少為宣武軍卒,去事晉,稍遷軍校。常從莊宗征伐, 先登力戰,金瘡滿體,莊宗壯之,以為帳前黃甲二十指揮步軍都虞候、魏博三城巡 檢使。是時,莊宗在魏,以劉皇后從行,劉氏多縱其下擾人為不法,人無敢言者, 廷蘊輒收而斬之。李繼韜叛於潞州,莊宗遣明宗為招討使,元行欽為都部署,廷蘊 為馬步軍都指揮使,將兵為前鋒。廷蘊至潞,日已暮,即率兵百餘逾濠登城,城守 者不能御,遂破潞州。明旦,明宗與行欽後至,明宗心頗慊之。廷蘊以功遷羽林都 指揮使、申懷沂三州刺史、金潁隴絳四州防禦團練使、左監門衛上將軍。開運中, 以疾卒。

廷蘊武人,所識不過數字,而平生重文士。嘗從明宗破梁鄆州,獲判官趙鳳, 廷蘊謂曰:“吾視汝貌必儒人,可無隱也。”鳳以實對,廷蘊亟薦於明宗。後鳳貴 為相,數薦廷蘊於安重誨,重誨屢言之,明宗以廷蘊破潞之隙,終恨之,故終不秉 髦節。廷蘊素廉,歷七州,卒之日,家無餘貲。

○馬全節

馬全節,字大雅,大名元城人也。唐同光中,全節為捉生指揮使。趙在禮反鄴 都,以全節為馬步軍指揮使。明宗即位,歷博單郢沂四州刺史、金州防禦使。廢帝 時,蜀人攻金州,州兵才數百,全節散家財,與士卒堅守,蜀人去,廢帝召全節, 以為滄州留後。晉高祖入立,即拜全節橫海軍節度使,徙鎮安遠,代李金全。金全 叛附於李昪,高祖發兵三萬,使全節與安審暉討之,金全南奔。昪將李承裕守安州, 全節與承裕戰州南,大敗承裕,斬首三千級,生擒千餘人。承裕棄城去,審暉追至 雲夢,執承裕及其兵二千人,全節斬千五百人,以其餘兵並承裕獻於京師。承裕謂 全節曰:“吾掠城中,所得百萬計,將軍皆取之矣。吾見天子,必訴此而後就刑。” 全節懼,因殺承裕,高祖置而不問,徙全節鎮昭義。又徙安國。從杜重威討安重榮, 以功徙鎮義武。自出帝與契丹交惡,全節未嘗不在兵間。開運元年,為行營都虞候, 契丹與晉大軍相距澶、魏之間,全節別攻白團城,破之,虜七百人。克泰州,虜二 千人,降其守將晉廷謙。四月,契丹敗於戚城,引兵分道而北,全節敗之於定豐, 執其將安暉。七月,徙廣晉尹,留守鄴都。十月,杜重威為招討使,以全節為副, 大敗契丹於衛村。

全節為人謙謹,事母至孝,其臨政決事,必問法如何。初,徙廣晉,過元城, 衣白襴謁其縣令,州里以為榮。開運二年,徙鎮順國,未至而卒,年五十五,贈中 書令。

○皇甫遇

皇甫遇,常山真定人也。為人有勇力,虬髯善射。少從唐明宗征伐,事唐為武 勝軍節度使,所至苛暴,以誅斂為務,賓佐多解官逃去,以避其禍。晉高祖時,歷 義武、昭義、建雄、河陽四鎮,罷為神武統軍。契丹入寇,陷貝州,出帝以高行周 為北面行營都部署,遇為馬軍右廂排陣使。是時,青州楊光遠據城反,出帝乃遣李 守貞及遇分兵守鄆州。遇等至馬家渡,契丹方將渡河助光遠,遇等擊敗之,以功拜 義成軍節度使、馬軍都指揮使。

開運二年,契丹寇西山,遣先鋒趙延壽圍鎮州,杜重威不敢出戰。延壽分兵大 掠,攻破欒城、柏鄉等九縣,南至邢州。是時歲除,出帝與近臣飲酒過量,得疾, 不能出征,乃遣北面行營都監張從恩會馬全節、安審琦及遇等御之。從恩等至相州, 陣安陽河南,遣遇與慕容彥超率數千騎前視虜。遇渡漳河,逢虜數萬,轉戰十餘里, 至榆林,為虜所圍,遇馬中箭而踣,得其仆杜知敏馬,乘之以戰。知敏為虜所擒, 遇謂彥超曰:“知敏,義士也,豈可失之!”即與彥超躍馬入虜,取之而還。虜兵 與遇戰,自午至未,解而複合,益出生兵,勢甚盛。遇戒彥超曰:“今日之勢,戰 與走爾,戰尚或生,走則死也。等死,死戰,猶足以報國。”張從恩與諸將怪遇視 虜無報,皆謂遇已陷虜矣。已而有馳騎報遇被圍,安審琦率兵將赴之,從恩疑報者 詐,不欲往,審琦曰:“成敗天也,當與公共之,雖虜不南來,吾屬失皇甫遇,復 何面目見天子!”即引騎渡河,諸軍皆從而北,拒虜十餘里,虜望見救兵來,即解 去。遇與審琦等收軍而南,契丹亦皆北去。是時,契丹兵已深入,人馬俱乏,其還 也,諸將不能追,而從恩率遇等退保黎陽,虜因得解去。

三年冬,以杜重威為都招討使,遇為馬軍右廂都指揮使,屯於中渡。重威已陰 送款契丹,伏兵幕中,悉召諸將列坐,告以降虜,遇與諸將愕然不能對。重威出降 表,遇等俯首以次自畫其名,即麾兵解甲出降。契丹遣遇與張彥澤先入京師,遇行 至平棘,絕吭而死。

嗚呼,梁亡而敬翔死,不得為死節;晉亡而皇甫遇死,不得為死事,吾豈無意 哉!梁之篡唐,用翔之謀為多,由子佐其父而弒其祖,可乎?其不戮於斧鉞,為幸 免矣。方晉兵之降虜也,士卒初不知,及使解甲,哭聲震天,即降豈其欲哉!使遇 奮然攘臂而起,殺重威於坐中,雖不幸不免而見害,猶為得其死矣,其義烈豈不凜 然哉!既俯首聽命,相與亡人之國矣,雖死不能贖也,豈足貴哉!君子之於人,或 推以恕,或責以備。恕,故遷善自新之路廣;備則難得,難得,故可貴焉。然知其 所可恕,與其所可貴,豈不又難哉!

○安彥威

安彥威,字國俊,代州崞縣人也。少以軍卒隸唐明宗麾下。彥威善射,頗知兵 法。明宗鎮天平、宣武、成德,以彥威常為牙將,以謹厚見信。明宗入立,皇子從 榮鎮鄴,彥威為護聖指揮使。以從榮判六軍,彥威遷捧聖指揮使,領寧國軍節度使。 晉高祖入立,拜彥威北京留守,徙鎮歸德。是時,河決滑州,命彥威塞之,彥威出 私錢募民治堤。遷西京留守,遭歲大飢,彥威賑撫饑民,民有犯法,皆寬貸之,飢 民愛之,不忍流去。丁母憂,哀毀過制。出帝與契丹隳盟,拜彥威北面行營副都統, 彥威悉以家財佐軍用。以疾卒於京師。

彥威與安太妃同宗,出帝事以為舅,彥威未嘗以為言。及卒,太妃臨哭,人始 知同宗也,當時益稱其慎重。

○李瓊

李瓊,滄州饒安人也。少為騎將,與晉高祖隸唐明宗麾下。同光二年,契丹犯 塞,明宗出涿州,遇契丹,與戰不勝,諸將各稍引去,而晉高祖獨戰不已,契丹漸 合而圍之。瓊引高祖衣與俱遁,至劉李河而追兵且及,瓊浮水先至南岸,高祖至河 中流,馬踣,瓊以長矛援出之,又以所乘馬與高祖,而步護之,走十餘里,乃得免。 明宗兵變於魏而南,瓊從高祖以三百騎先趨汴州。高祖為保義軍節度使,以為牙隊 指揮使。高祖建國,以為護聖都虞候,賜與金帛甚厚,而不與之官爵,瓊亦鬱郁。 久之,拜相、中二州刺史。出帝時,為棣州刺史。楊光遠反,以書招瓊,瓊拒而不 納。遷洺州團練使,又為護聖右廂都指揮使。晉亡,契丹入京師,以瓊為威州刺史, 行至鄭州,遇盜見殺。

○劉景岩

劉景岩,延州人也。其家素富,能以貲交遊豪俊。事高萬金,為部曲,其後為 丹州刺史。晉高祖起兵太原,唐廢帝調民七戶出一卒為義兵。延州節度使楊漢章發 鄉民赴京師,將行,景岩遣人激怒之,義兵亂,殺漢章,迎景岩為留後。晉高祖即 位,即拜景岩節度使。景岩從事熊皦,為人多智,陰察景岩跋扈難制,懼其有異心, 欲以利愚之,因語景岩,以謂邊地不可以久安,為陳保名享利之策,言邠、涇多善 田,其利百倍,宜多市田射利以自厚。景岩信之,歲餘,其獲甚多。景岩使皦朝京 師,皦乃言:“景岩不宜在邊,可徙之內地。”乃移景岩邠州,皦入拜補闕,而景 岩又徙鎮保義,居未幾,又徙武勝。景岩乃悟皦為賣己,遂誣奏皦隱己玉帶,皦坐 貶商州上津令。皦懼景岩邀害之,道亡,匿山中。開運三年,景岩罷武勝,以太子 太師致仕,居華州。契丹犯京師,以周密鎮延州,景岩乃還故里。而州人逐密,立 高允權,允權妻劉氏,景岩孫女子也。景岩良田甲第、僮僕甚盛,党項司家族畜牧 近郊,尤富強,景岩與之往來,允權頗患之。允權妻歲時歸省,景岩謂曰:“高郎 一縣令,而有此州,其可保乎?”允權益惡之,而心又利其田宅,乃誣其反而殺之, 年八十餘。

長子行琮,德州刺史,罷,留京師,亦被誅。次子行謙,允權婦翁也,為奏言 非劉氏子,遂免不誅。

譯文

華溫琪字德潤,是宋州下邑人。世世代代本為農家。華溫琪身高七尺。年輕時跟隨黃巢做盜賊,黃巢攻陷長安,任命華溫琪為供奉官都知。

黃巢失敗,華溫琪逃到滑州,眼看自己相貌魁偉,害怕不能容身,於是自投白馬河,漂流了幾十里,沒有死,河邊的人把他從河中救出。

又在桑樹林中上吊自殺,桑枝折斷。

於是前往胙縣,有農夫見到他說:“你相貌堂堂,不是尋常人!”於是把他藏在家中。

後來過了一年多,聽說濮州刺史朱裕招募士兵,於是前去依附他。

後來在梁效力,任開道指揮使,積累戰功任絳、棣二州刺史。

棣州苦於黃河成災,華溫琪遷到新的州以避水患,老百姓靠他得利。

歷任齊、晉二州刺史。唐莊宗攻晉州,一個月不能攻破,梁末帝嘉獎華溫琪善於堅守,升晉州為定昌軍,任命華溫琪為節度使。

因為搶占所在地百姓的妻子,被她丈夫告了一狀,罷為金吾衛大將軍、左龍武統軍。

朱友謙據有河中反叛歸附晉,梁末帝拜華溫琪為汝州防禦使、河中行營排陣使。

遷耀州觀察留後。

唐莊宗消滅梁,見到華溫琪,說:“這就是為梁守平陽的人!”讚賞他,於是以耀州為順義軍,拜華溫琪為節度使,移任雄武節度使。

唐明宗時來朝見,希望留在京城,任命為左驍衛上將軍。

遇了一年,唐明宗對樞密使安重誨說:“華溫琪是老朋友了,該給他一個重鎮。”安重誨不願給他,回答說沒有缺員。

有一天,唐明宗又談到這事,安重誨說:“能替代的職官只有樞密使了。”唐明宗說:“行。”安重誨不能作答。

華溫琪聽說後害怕,有幾個月稱病不出。

不久任命為鎮國軍節度使。

唐廢帝時,以太子太保辭官退休。

天福元年死,贈太子太傅。

萇從簡是陳州人。

世代以宰羊為生。

萇從簡離家在晉做軍校,力敵數人,擅長使用長矛。

唐莊宗用兵攻城,萇從簡大多為梯頭,唐莊宗喜愛他的勇武,因功屢遷至步軍都指揮使。

唐莊宗和梁軍對陣,梁軍中有拿著大旗在陣地中出入的人,唐莊宗登上高丘望見那人,感嘆說:“那是個猛士,誰能替我奪取他的旗幟呢?”萇從簡於是上前請求前往,唐莊宗捨不得他,不同意。

萇從簡暗中率領幾個騎兵,飛馳奔入梁軍陣地,奪下那人的旗子返回,軍中都擊鼓喧呼,唐莊宗認為他很勇敢,賞賜十分豐厚。

萇從簡曾中飛箭,箭頭射入股骨中,令醫師取出箭頭。

醫師沒有好藥,打算鑿他的骨頭,人們都認為不行萇從簡就讓他鑿骨,醫師遲疑不忍下手,萇從簡叱令他快鑿,手下人見了,都好像受不了這樣狠毒的療法,而萇從筒談笑自如。

但他為人剛烈暴躁難以控制,唐莊宗每每枉法寬容他。

多次升遷到蔡州防禦使。

唐明宗時,歷任麟、汝、汾、金四州防禦使。

唐明宗曾告誠他說:“富貴當愛惜,但你卻不能保持。

先帝能寬恕你,我恐怕不能。”萇從簡本性難改,唐明宗也不責求他。

唐廢帝在鳳翔舉兵,萇從簡和各鎮軍隊包圍他,不久軍隊潰散,萇從簡柬逃,被抓獲。

唐廢帝斥責他不投降,萇從簡說:“事奉君主不敢有二心。”唐廢帝放了他,拜為穎州團練使。

晉高祖在太原起兵,唐廢帝將親征,召他為招討副使,他跟隨到河陽,廢帝拜授他為河陽三城節度使。

唐廢帝返回洛陽,萇從簡就向晉投降(\歷任忠武、武寧節鎮,入朝為左金吾衛上將軍。

死時六十五歲,贈太師。

萇從簡喜好吃人肉,所到之地常暗中收捕民間小孩來吃。

許州一富人家有玉帶,想得到它卻不能,派兩個兵晚上去富人家中殺人取玉帶。

士兵晚上跳過牆頭,隱藏在樹叢中,看見那夫婦倆相敬如賓,那兩個士兵感嘆說:“我公想奪他們的珍寶,而殺這樣的人,我們必定逃不脫。”因而跳出來告訴夫婦倆,讓他們趕快獻上玉帶,接著越牆離去,不知他們去了哪裡。

張筠是海州人。

世代以家資經商。

張筠事奉節度使時溥為宿州刺史。

梁兵攻打時溥奪取宿州,俘獲張筠,喜歡他善辯聰慧,任為四鎮客將、長直軍使,屢經升遷為宣徽使。

梁末帝分相、澶、衛三州為昭德軍,任命張筠為節度使,由於這個原因魏博軍反叛歸附於晉。

晉王攻取相州,張筠棄城逃跑。

後來被任命為永平軍節度使。

梁滅亡後事奉唐,仍然仟京兆尹。

隨郭崇韜伐蜀,為劍南兩川安撫使。

蜀平定後,拜為河南尹,移任興元節度使。

張筠曾患病,不見將吏,副使符彥琳進來探病,張筠又推辭不見。

符彥琳懷疑張筠已死,就請求交出牌印。

張筠發怒,令手下人收捕符彥琳投入獄中,以反叛的罪名上報。

唐明宗知道符彥琳沒有反叛,召符彥淋並放了他,假裝調任張筠任西京留守,誡令守城門的人不讓進城,張筠到長安不能進去,於是朝拜京師,被任命為左驍衛上將軍。

張筠的弟弟張鍾,當張筠任京兆尹時,被任命為牙內指揮使、三白渠營田制置使。

張筠西伐蜀,留張鑄守京兆。

蜀平定後,魏王李繼岌回師,到達興平,而唐明宗從魏州起兵,京師大亂,張簽就截斷鹹陽浮橋抗拒李繼岌,李繼岌於是自殺。

當初,張筠代康懷英任永平軍節度使,而康懷英一死,張筠就掠奪他的家產。

又在唐的舊宮挖掘,得到很多金玉。

有個偏將侯莫陳威,曾和溫韜發掘唐的各座陵墓,分得財寶,張筠因而藉事殺掉侯莫陳威而奪取財寶。

魏王李繼岌死在渭南,張籮奪取他的全部行李。

而王衍從蜀到達秦川,唐莊宗派宦官向延嗣殺掉他,向延嗣乘機得到王衍在蜀中的全部珍寶。

唐明宗登位,隨即派人捕捉誅殺宦官,向延嗣逃命,而蜀地珍寶又被張鍰奪取。

因此兄弟兩人的家資都上萬數。

但張筠為人喜好施捨,因他很富有,因此所到之地不聚斂財富,百姓靠此安定。

而張鏤嗜酒貪婪鄙陋,歷任沂、密二州刺史。

晉出帝時,帶領軍隊到回鸛買馬,因為馬不合要求,官府審查馬的價錢,張錢性格貪鄙,因此鬱郁而死。

張筠住在洛陽,擁有巨額家資,以酒色聲妓自娛自樂多年,人們稱他為“地仙”。

天福二年,移居長安。

這年,張從賓作亂,進入洛陽,張筠因而倖免。

死後,贈太子少師。

唉,五代反叛的人很多了,我對於唐明宗惟獨難以評價!直至魏王李繼岌死,然後唐明宗纔完成自己的帝業。

唐莊宗被殺,李繼岌以嫡長子身份手握重兵,死在外面而沒能登位,這是件大事,而以前的史書不記載為什麼會這樣。

李繼岌的死活,對張簽沒有什麼利害關係,張鍾為什麼要抗拒他不讓他束進呢?難道他受到指使纔這樣做嗎?然而唐明宗對符彥超深深感激,而對張鏤沒有什麼優待,這又是可疑的事。

要不然,是軎好作亂的臣子,觀望風聲而回響嗎?假使張箋不截斷浮橋,而李繼岌得以率兵束進,唐明宗就未必能夠登位。

那么李繼岌的死,出於張錢的抗拒,他所關聯的事難道還小嗎!楊彥詢字成章,是河中寶鼎人。

年輕時事奉青州王師範,王師範好學,藏書萬卷,讓楊彥詢管理。

楊彥詢為人聰穎通達,於是受到親近信任。

王師範向梁投降,後來被殺,楊彥詢無所歸依,於是到魏州,事奉楊師厚任客將。

魏博背叛梁歸入晉,楊彥詢因而留下事奉晉。

唐莊宗滅梁,任命楊彥詢為引進副使,楊彥詢奉命出使昊、蜀,常常符合旨意。

歷任德州刺史、羽林將軍。

晉高祖鎮守太原,唐廢帝懷疑他有二心,挑選恭謹忠厚的將領輔佐他,於是任楊彥詢為太原節度副使。

後來晉高祖因受到懷疑被調任,想要拒命不去,拿這事詢問楊彥詢,楊彥詢不敢正面回答,就說:“太原的實力,能和唐抗衡嗎?您自己考慮吧!”晉高祖反叛的主意已打定,楊彥詢也不敢再說。

晉高祖手下人因楊彥詢有不同意見,想殺掉他,晉高祖急忙制止他們,說:“只有副使一人,我自願擔保他。”纔倖免。

這時,晉高祖向契丹求兵,契丹耶律德光在太原冊立晉高祖,率兵送到黃河邊。

楊彥詢任宣徽使,多次在敲帳中出入,耶律德光也喜歡他的為人。

第二年,拜為感德軍節度使,又入朝為宣徽使,又拜安國軍節度使。

天福七年,改鎮國節度使,碰上大饑荒年,為政對百姓有恩惠。

因患風濕病罷為右金吾街上將軍。

死時年七十四歲,贈太子太師。

李周字通理,是邢州內丘人,唐昭童涇節度使李抱真的後代。

父親李矩,遭逢亂世不做官,曾對李周說:“邯郫是用兵打仗的地方,如今世道不平,你應從軍以振興我們家族。

’李周十六歲時為內丘捕賊將,以勇敢聞名。

這時,梁、晉軍隊爭奪山東,盜賊們充斥道路,出行的人必須以兵器自衛。

內丘入盧岳將要遷家到太原,住在旅舍中,彷徨不敢前行,李周可憐他,把他送到西山。

有個盜賊從樹林中用箭射盧岳,射中了他的馬,李周大叫道:“我在這裡,誰敢這樣?”盜賊聽見他的聲音,說:“這是李周。”於是各自散去。

李周送盧岳到太原,盧岳對他說:“我年輕時學星象曆法,而且擅長相面。

你的長相方臉形高鼻樑,眉目疏朗,身高七尺,確實是將相的面相。

我占卜天象,晉必定據有天下,你應留下事奉晉,以求富貴。”李周以母親年老辭別回去。

這時,梁派葛從周攻克邢、沼二州,晉王在青山口築柵寨駐兵,李周不知該去哪裡,纔想起盧岳的話,到青山歸附晉,晉王任命李周為萬勝黃頭軍使。

後來跟隨征伐常常立功。

跟隨在柏鄉作戰,首先登城,升為匡霸指揮使,駐守楊劉。

李周作為將領很勇敢,他對於用兵,善於防守,能和士兵同甘共苦。

梁兵進攻李周,李周堅守。

過了很久,李周獲知母親去世,回家奔喪,唐莊宗派別的將領代替李周把守,幾乎為梁兵攻破,唐莊宗於是追李周回來堅守,纔得以不被攻破。

後來梁人攻破德勝後,趁機束攻楊劉,用巨艦隔絕黃河,截斷晉的軍餉供應。

李周派人馳馬奔赴唐莊宗求救,請求每天行軍一百里奔赴急難,唐莊宗笑著說:“李周替我堅守,擔憂什麼!”每天行軍六十里,一面走一面打獵,說:“李周不是梁將能對付的。”等趕到時,李周已斷糧三天。

唐莊宗用大木筏堆上柴草澆上油,順流而下放火焚燒梁艦,梁兵解圍散去。

唐莊宗見到李周慰勞說:“要不是你,將領們就被梁軍擒去了!”李周曆任相、蔡二州刺史。

唐明宗時,拜為武信軍節度使,改任靜難節度使,歷任武寧、安逮、永興、宣武四鎮,所到之地多善政。

晉高祖時,又鎮靜難,罷官回家。

晉出帝到達澶淵,派李周臼守束京,返回,拜為開封尹。

死時七十四歲,贈太師。

劉處讓字德謙,是滄州人。

年輕時是張萬進親近的官吏,張萬進入梁,任泰寧軍節度使,以劉處讓為牙將()張萬進背叛梁歸附晉,梁派劉郡討伐他<…)張萬進派劉處讓向晉求救,晉王正和梁軍相對抗,役能出兵,劉處讓於是在車門前割下耳朵陳訴說:“張萬進之所以被圍,是因為歸附普,怎么不管他的危急呢?如果不出兵,希望求得一死。”晉王認為他很豪壯,說:“義士啊!”為他出兵(,還沒渡過黃河,而張萬進已被梁兵打敗,劉處讓於是留下為晉效力。

唐莊宗登位,劉處讓任客省使,常常出使四方,大多符合旨意。

天成中,升任引進使,屢次升遷左驍衛大將軍。

唐廢帝時,魏州軍作亂,驅逐將帥劉延皓,派范延光招討,以劉處讓為黃河北都轉運使。

晉高祖登位,劉處讓歷任宣徽南院使。

范延光反叛,晉高祖命楊光速任招討使,任劉處讓參謀軍事。

不久副招討使張從宣在周陽反叛,劉處讓分兵攻破張從賓。

回軍,和楊光速攻打鄴都,一年多不能攻克。

後來范延光有投降的想法而又遲疑不決,劉處讓進城,用禍福利害開導他,范延光於是出來投降。

唐的制度,樞密使常常以宦官擔任,自從梁用敬翔、李振,到唐莊宗纔開始以武臣擔任,權勢超過將相。

晉高祖時,以宰相桑維翰、李崧兼任樞密使,劉處讓和宦官們對此心懷不滿。

楊光速討伐范延光,因為晉的重兵掌握在自己手中,舉動十分驕橫放肆,他請求的事,晉高祖頗有刪減壓制。

劉處讓對楊光速說:“這不是皇上的意思,都是因為桑維翰、李崧等人妒忌你而已!”楊光遠大怒。

罷兵後,楊光遠見晉高祖,申訴桑維翰等人敗壞自己,晉高祖迫不得已,罷免桑維瀚等人,任劉處讓為樞密使。

劉處讓在職,大凡陳述的事情,多不符合旨意。

劉處讓為母親服喪,晉高祖就不再授他任樞密使,把樞密使的官印交給中書,廢除了樞密使的職位。

劉處讓居喪一年,復官,又任彰德軍節度使、右金吾衛上將軍。

因病而死,六十三歲,累贈太師。

李承約字德儉,薊閂人。

年輕時事奉劉仁恭,任山後八軍巡檢使,統領騎兵二乾人。

劉仁恭被他的兒子劉守光拘囚。

李承約率領他的騎兵逃奔到晉,晉王任命他為匡霸指揮使。

跟隨晉王攻破夾寨,在臨清打仗,因功多次升任沼、汾二州刺史、績州團練使。

天成年問,郇州節度使毛璋有二心,唐明宗拜授李承約為涇州節度副使,派他前去窺伺毛璋的動靜。

李承約見到毛璋,用禍福利害開導他。

後來唐明宗派人代替毛璋,毛璋實時接受了。

唐明宗十分高興,於是拜李承約為黔南節度使。

李承約用恩情信義安撫各蕃夷部落,鼓勵百姓種田栽桑,興辦學校。

過了幾年,應當替換,黔南人到京師請求留下他,為此準許再留一年。

後召入朝為左衛上將軍,改任左龍武統軍,拜為昭義軍節度使,又任左龍武統軍。

天福二年,升任左驍衛上將軍。

多次告老,不準許。

死時七十五歲,贈太子太師。

張希崇字德峰,幽州薊縣人。

從小好學,精通《左氏春秋》。

劉守光不喜歡儒生,張希崇於是在軍中效力任副將,率兵戍守平州。

後來契丹攻陷平州,俘獲張希崇,知道他是儒生,任命他為盧龍軍行軍司馬。

唐明宗時,盧文進從平州逃回,契丹於是以張希崇代替盧文進任平州節度使,派親將率三百騎監視他。

過了一年多,契丹將領喜歡他的為人,監視的士兵逐漸鬆懈,張希崇趁機和他的部下策謀逃回南方。

他的部下都說兵太多,不能都逃,怕不能脫身,於是勸張希崇獨自逃離。

張希崇說:“監守我們的契丹兵不過三百騎兵罷了,殺掉他們的將領,他的士兵必定逃散。

何況平州距離契丹大營一千多里,即使他們獲知作亂而呼援兵,我和你們也都在漢人領土上了!”眾人都說好。

於是先挖了個陷阱,填上石灰。

第二天,契丹將領拜見張希崇,張希崇拿酒給他喝,把他殺死扔在陷阱中,他的騎兵都潰逃而去,張希崇率領他的部下,得馬二萬匹南歸。

唐明宗嘉獎他,拜為汝州防禦便。

升任靈武節度使。

靈州地界和蕃夷相連,供應戍守士兵軍餉的通道,常苦於受蕃夷劫掠,張希崇於是開墾土地,教士兵耕種,軍隊因此糧食自足,而節省運送的花費,唐明宗下詔讚賞他。

張希崇撫養士兵,招撫蕃夷部落,回鵲、瓜、沙各國都派使臣入朝上貢。

過了四年,上書請求回內地,改任郇寧節度使。

晉高祖登位,又拜為靈武節度使,張希崇嘆息說:“我當老死在邊疆,難道不是天命嗎!”張希崇事奉母親很孝敬,早晚母親進食,必定站在一旁侍候,撤下飲食後纔敢退下。

為大將不喜歡音樂女色。

喜好讀書,很懂星象曆法。

天福三年,月亮遮蔽畢宿上端的大星,張希崇感嘆說:“畢宿上端的大星主邊將,大概要應在我身上吧!”第二年正月死,追贈太師。

有兒子張仁謙。

相里金字奉金,并州人。

為人勇猛強悍,而又能屈己禮待士人。

事奉晉王,任五院軍隊長。

梁、晉在柏鄉、胡柳交戰,他都有戰功,遷黃甲指揮使。

同光年間,拜忻州刺史。

這時,各州州守都任用武人,多用自己家僕主管倉場事務,侵吞公私財物,利益落入私人,相里金獨自禁止家僕參與這事,供給他們豐厚的給養,只讓他們管理家事罷了。

升任隴州防禦使。

唐廢帝在鳳翔起兵,馳馬傳送檄書給四鄰,四方沒有回響,只有相里金第一個派判官薛文遇去見唐廢帝,往來商議事情。

唐廢帝登位,感激他,拜為保義軍節度使。

晉高祖在太原起兵,唐廢帝任相里金焉太原四面步軍都指揮使。

晉高祖登位,改任建雄節度使,罷為上將軍。

天福五年死,贈太師。

張廷蘊是開封襄邑人。

年輕時在宣武軍當兵,離去後事奉晉,逐漸遷任軍校。

常隨唐莊宗征伐,勇往直前,奮力作戰,滿身傷痕,唐莊宗認為他很勇敢,任為帳前黃甲二十指揮步軍都虞候、魏博三城巡檢使。

這時,唐莊宗在魏州,帶劉皇后隨行,劉氏常放任她手下的入侵擾百姓無法無天,沒有人敢說什麼,張廷蘊則把他們抓來殺掉。

楊立在潞州反頻,唐莊宗派唐明宗任招討使,元行欽任都部署,張廷蘊任馬步軍都指揮使,率兵為前鋒。

張廷蘊到達潞州,天色已晚,就率領一百多士兵越過城濠登上城牆,守城的人不能抵抗,於是攻破潞州。

第二天天亮,唐明宗和元行欽後到,唐明宗心裡對他很不滿。

張廷蘊因功遷羽林都指揮使、申懷沂三州刺史、金穎隴絳四州防禦團練使、左監門衛上將軍。

開運年問,因病而死。

張廷蘊是個武人,認得的不過幾個字,而平生看重文人。

曾隨唐明宗攻破梁的郫州,抓獲判官趙鳳,張廷蘊對他說:“我看你的樣子必定是個儒生,不必隱瞞了。”趟鳳如實回答,張廷蘊急忙把他推薦給唐明宗。

後來趙鳳貴為宰相,多次向安重誨推薦張廷蘊,安重誨也多次為他說話,唐明宗因對張廷蘊攻破潞州不滿,始終忌恨他,因此最終沒有讓他執掌節鎮大權。

張廷蘊素來清廉,歷任七州,死的時候,家中沒有留下多餘財產。

馬全節字大雅,大名元城人。

唐同光年間,馬全節任捉生指揮使。

趙在禮在鄴都反叛,任馬全節為馬步軍指揮使。

唐明宗登位,歷任博單郢沂四州刺史、金州防禦使。

唐廢帝時,蜀軍攻打金州,州兵纔幾百人,馬全節疏散家財,和士兵一道堅守,蜀人離去後,唐廢帝召馬全節,任命為滄州留後。

晉高祖登位,就拜授馬全節為橫海軍節度使,改任安遠節度使,接替李金全。

李金全反叛歸附李升,晉高祖出兵三萬人,派馬全節和安審暉討伐他,李金全南逃。

李升的將領李承裕守安州,馬全節與李承裕在州南作戰,大敗李承裕,殺敵三千人,活捉一千多人。

李承裕棄城而逃,安審暉追到雲夢,抓獲李承裕和他的士兵二乾人,馬全節殺掉一千五百人,把其餘的士兵和李承裕獻到京師。

李承裕對馬全節說:“我在城中掠奪,得到敷縱百萬計的財物,將軍你都拿去了。

我見到天子,必定這樣申訴然後就刑。”馬全節害怕,於是殺了李承裕,晉高祖置之不理,改任馬全節為昭義節度使。

又改任安國節度使。

跟隨杜重威討伐安重榮,因功移任義武節鎮。

自從晉出帝和契丹關係惡化,馬全節一直在軍中。

開運元年,任行營都虞候,契丹和晉的大軍在澶、魏問相抗衡,馬全節另外攻白團城,攻破了,俘虜七百人。

攻克泰州,俘虜二千人,收降守將晉廷謙。

四月,契丹在戚城被打敗,引兵分道北逃,馬全節在定豐打敗他們,抓獲他們的將領安暉。

七月,調任廣晉尹,留守鄴都。

十月,杜重威任招討使,任馬全節為副使,在衛村大敗契丹。

馬全節為人謙虛謹慎,侍奉母親很孝順,他當政決斷事情,必依法而行。

當初,調任到廣晉,經過元城,穿著白色長衫拜見當地縣令,州里引以為榮。

開運二年,改任順圃節度使,沒到任而死,時年五十五歲,贈中書令。

皇甫遇是常山真定人。

為人勇猛有力,鬍鬚蜷曲,擅長射箭。

年輕時隨唐明宗征伐,在唐效力任武勝軍節度使,所到之地苛刻殘暴,以搜刮為能事,賓客僚佐大多棄官逃離,以躲避他的禍害。

晉高祖時,歷任義武、昭義、建雄、河陽四鎮節度使,罷為神武統軍。

契丹進犯,攻陷貝州,晉出帝任命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皇甫遇任馬軍右廂排陣使。

適時,青州楊光速據城反叛,晉出帝於是派李守貞和皇甫遇分兵把守郫州。

皇甫遇等人到達馬家渡,契丹正要渡黃河援助楊光速,皇甫遇等人打敗他們,因功拜為義成軍節度使、馬軍都指揮使。

開運二年,契丹侵犯西山,派先鋒趟延壽包圍鎮州,杜重威不敢出戰。

趟延壽分兵大肆劫掠,攻破樂城、柏鄉等九個縣,南到邢州。

這年年終,晉出帝和近臣飲酒過量,患病,不能出征,於是派北面行營都監張從恩會同罵全節、安審琦以及皇甫遇等人抵禦契丹軍。

張從恩等人到達相州,在安陽河南面擺開戰陣,派皇甫遇和慕容彥超率幾千騎兵前去探視敵情。

皇甫遇渡過漳河,遇上契丹兵幾萬人,轉戰十多里,到達榆林,被契丹軍包圍,皇甫遇的戰馬中箭倒地,得到他的僕從杜知敏的戰馬,騎上再戰。

杜知敏被契丹兵抓獲,皇甫遇對慕容彥超說:“杜知敏是個義士,怎能失去他!”隨即和慕容彥超躍馬沖入契丹陣,奪得杜知敏而返回。

契丹軍和皇甫遇作戰,從午時到未時,晉軍解圍後又被包圍,敵軍不斷增添精兵,氣勢很盛。

皇甫遇告誡慕容彥超說:“今天的形勢,只有決戰和逃跑兩種選擇而已,決戰或許還能活命,逃跑就死定了。

同樣是死,誓死決戰,還足以報效國家。”張從恩和將領們奇怪皇甫遇探視軍情沒有回音,都說皇甫遇已陷入契丹軍中了。

不久有人飛馬報告皇甫遇被圍,安審琦率兵準備前往,張從恩懷疑報信的人有詐,不想去,安審琦說:“成敗在天,應當和你共同承擔責任,即使契丹軍不南來,我們如果失去皇甫遇,又有什麼臉面見天子!”於是率騎兵渡河,各軍都跟隨北進,距離契丹軍兵十多里時,契丹軍望見救兵趕來,就解圍離去。

皇甫遇和安審琦等人收兵南回,契丹也都北去。

這時,契丹兵已深入內地,人馬都很睏乏,他們返回時,將領們不能追擊,而張從恩率皇甫遇等人退保黎陽,契丹軍因而得以逃離。

三年冬,任命杜重威為都招討使,皇甫遇任馬軍右廂都指揮使,屯駐在中渡。

杜重威已暗中向契丹投誠,在帳幕後埋下伏兵,召全部將領就座,告訴說向契丹軍投降,皇甫遇和將領們驚愕不能回答。

杜重威拿出降表,皇甫遇等人低頭依次寫上自己的名字,隨即命令士兵放下武器出來投降。

契丹派皇甫遇和張彥澤先到京師,皇甫遇走到平棘,斷喉而死。

唉,梁滅亡而敬翔死去,不能列為為節義而死之士;晉滅亡而皇甫遇死去,不能列為為國麗死之士,我難道沒有用意嗎!梁篡奪唐,用敬翔的計謀最多,由兒子幫助父親殺掉他的祖父,行嗎?他不受斧鐵之誅,就是倖免了。

當晉兵向契丹軍投降時,士兵們原本不知道,到命令他們放下武器時,哭聲震天,那么投降難道是他們的願望嗎!假使皇甫遇奮力伸臂而起,在座中殺掉杜重威,即使不幸不免被害,那還算得上死得其所,他的節義功業難道不令人凜然起敬嗎!既然俯首從命,使君主的國家一道滅亡,即使死了也不能夠贖罪,哪裡值得珍視呢!君子對艇人,或者推己及人予以寬恕,或求全責備。

寬恕,因而向善自新的道路寬廣;求全責備就很難得了,因為難得,因此纔可貴。

然而要懂得哪些是可以寬恕的,和哪些是可貴的,難道不又是一件難事嗎!安彥威字國俊,是代州崞縣人。

年輕時在唐明宗的手下當兵。

安彥威擅長射箭,很懂兵法。

唐明宗為天平、宣武、成德節度使,常任安彥威為牙將,因恭謹忠厚受到信任。

唐明宗登位,皇子李從榮鎮守鄴都,安彥威任護聖指揮使。

任命李從榮判六軍,安彥威升任捧聖指揮使,兼任寧國軍節度使。

晉高祖登位,拜安彥威為北京留守,改任歸德節度使。

這時,滑州河水決堤,命令安彥威堵塞,安彥威拿出自己的錢招募百姓修堤。

升任西京留守,碰上大饑荒年,安彥威救濟安撫饑民,有犯法的百姓,都受到寬大,饑民很愛戴他,不願流亡。

他為母親服喪,悲戚哀痛超過禮制要求。

晉出帝與契丹毀約,拜安彥威為北面行營副都統,安彥威拿出全部家財佐助軍需。

因病死在京師。

安彥威和安太妃是同一宗族,晉出帝把他當國舅對待,安彥威不曾以此炫耀。

到他死時,太妃臨喪哭泣,人們纔知道他們同宗,當時人更加稱讚他的謹慎持重。

李瓊是滄州饒安人。

年輕時任騎將,和晉高祖隸屬於唐明宗軍中。

同光二年,契丹侵犯邊塞,唐明宗出軍涿州,遇上契丹軍隊,和他們交戰不能取勝,將領們各自逐漸退去,而晉高祖孤罩作戰不停,契丹軍逐漸合攏包圍他。

李瓊拉著晉高祖的衣服和他一起逃跑,到達劉李河追兵快趕上,李瓊浮水先到南岸,晉高祖走到河水中流,馬跌倒,李瓊用長矛拉出他,又把自己騎的馬讓給晉高祖,而步行保護他,跑了十多里,纔得以逃脫。

唐明宗在魏州兵變而南進,李瓊隨晉高祖率三百騎兵先赴汴州。

晉高祖任保義軍節度使,任命李瓊焉牙隊指揮使。

晉高祖建國,任命他為護聖都虞候,賜給他很多的金銀綢帛,而不封給他官爵,李瓊鬱鬱不樂。

過了很久,拜為相、申二州刺史。

晉出帝時,任棣州刺史。

楊光速反叛,寫信招李瓊,李瓊拒不接受。

升任沼州團練使,又任護聖右廂都指揮使。

晉滅亡,契丹攻入京師,任李瓊為威州刺史,到達鄭州,遇上盜賊被殺。

劉景岩是延州人。

他家歷來富有,能以家財和豪傑賢俊交遊。

在高萬金手下當兵,後來任丹州刺史。

晉高祖在太原起兵,唐廢帝徵調百姓七家出一個人當義兵。

延州節度使楊漢章發鄉民赴京師,快出發時,劉景岩派人激怒他,義兵作亂,殺掉楊漠章,迎接劉景岩為留後。

晉高祖登位,就拜劉景岩任節度使。

劉景岩的從事熊暾,為人多智多謀,暗中察覺劉景岩蠻橫跋扈難以控制,怕他有二心,想使他利令智昏,於是告訴劉景岩,認為邊地不能長久安身,替他陳述保護聲名享受利益的計策,說郇、涇二州有很多好田,將獲利百倍,應當多買田追求財利使自己富有。

劉景岩相信了他,一年多,獲利很多。

劉景岩派熊嗷去京師朝拜,熊暾於是說:“劉景岩不宜留在邊地,可調他到內地。”於是調劉景岩到合州,熊暾入朝拜為補闕,而劉景岩又改任保義節度使,沒過多久,又移鎮武勝。

劉景岩纔明白熊嗷出賣了自己,於是誣告熊暾隱藏了自己的玉帶,熊暾因此被貶焉商州上津令。

熊嗷怕劉景岩攔截謀害他.途中逃跑,躲進山中。

開運三年,劉景岩罷去武勝節度使,以太子太師辭官,住在華州。

契丹侵犯京師,以周密鎮守延州,劉景岩纔返回故鄉。

而州中人驅逐周密,擁立高允權,高允權的妻子劉氏,是劉景岩的孫女。

劉景岩有良田、上等宅第、僮僕很多,党項人司家族在近郊畜牧,尤其富強,劉景岩和他們來往,高允權對此很擔心。

高允權的妻子逢年節時回家探望,劉景岩對她說:“高郎是一縣令,而擁有這個州,他能保住嗎?”高允權更加討厭他,而心中又貪圖他的田產宅第,於是誣陷他謀反而殺掉他,死時八十多歲。

畏子劉行琮,任德州刺史,罷官,留在京師,也被誅殺。

次子劉行謙,是高允權妻子的父親,替他上奏說他不是劉氏的兒子,遂免於被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