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周家人傳第八

作者:歐陽修

○柴守禮

周太祖聖穆皇后柴氏,無子,養後兄守禮之子以為子,是為世宗。守禮字克讓, 以後族拜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世宗即位,加金紫光祿大夫、 檢校司空、光祿卿。致仕,居於洛陽,終世宗之世,未嘗至京師,而左右亦莫敢言, 第以元舅禮之,而守禮亦頗恣橫,嘗殺人於市,有司有聞,世宗不問。是時,王溥、 汪晏、王彥超、韓令坤等同時將相,皆有父在洛陽,與守禮朝夕往來,惟意所為, 洛陽人多畏避之,號“十阿父。”守禮卒年七十二,官至太傅。

嗚呼,父子之恩至矣!孟子言: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則棄天下,竊負之而 逃。以謂天下可無舜,不可無至公,舜可棄天下,不可刑其父,此為世立言之說也。 然事固有不得如其意者多矣!蓋天子有宗廟社稷之重、百官之衛、朝廷之嚴,其不 幸有不得竊而逃,則如之何而可?予讀周史,見守禮殺人,世宗寢而不問,蓋進任 天下重矣,而子於其父亦至矣,故寧受屈法之過,以申父子之道,其所以合於義者, 蓋知權也。君子之於事,擇其輕重而處之耳。失刑輕,不孝重也。刑者所以禁人為 非,孝者所以教人為善,其意一也,孰為重?刑一人,未必能使天下無殺人,而殺 其父,滅天性而絕人道,孰為重?權其所謂輕重者,則天下雖不可棄,而父亦不可 刑也。然則為舜與世宗者,宜如何無使瞽叟、守禮至於殺人,則可謂孝矣!然而有 不得如其意,則擇其輕重而處之焉。世宗之知權,明矣夫!

○世宗貞惠皇后劉氏

世宗三皇后。貞惠皇后劉氏,不知其世家,蓋微時所娶也,世宗為左監門衛將 軍,得封彭城縣君。世宗從太祖於魏,後留京師,太祖舉兵,漢誅其族家屬,後見 殺。太祖即位,追封彭城郡夫人。世宗顯德四年夏四月,始詔彭城郡夫人劉氏追冊 為皇后,有司謚曰貞惠,陵曰惠陵。

○宣懿皇后符氏

宣懿皇后符氏,其祖秦王存審,父魏王彥卿。後世王家,出於將相之貴,為人 明果有大志。初適李守貞子崇訓。守貞事漢為河中節度使,已挾異志。有術者善聽 人聲以知吉凶,守貞出其家人使聽之,術者聞後聲,驚曰:“此天下之母也!”守 貞益自負,曰:“吾婦猶為天下母,吾取天下復何疑哉!”於是決反。而漢遣周太 祖討之,逾年,攻破其城。崇訓知不免,手自殺其家人,次以及後,後走匿,以帷 幔自蔽,崇訓惶遽求後不得,遂自殺。漢兵入其家,後儼然坐堂上,顧軍士曰: “郭公與吾王父有舊,汝輩無犯我!”軍士見之不敢迫。太祖聞之,以謂一女子能 使亂兵不敢犯,奇之,為加慰勉,以歸彥卿。後感太祖不殺,拜太祖為父。其母以 後夫家滅亡,而獨脫死兵刃之間,以為天幸,欲使削髮為尼,後不肯曰:“死生有 命,天也。何必妄毀形發為!”太祖於後有恩,而世宗性特英銳,聞後如此,益奇 之。及劉夫人卒,遂納以為繼室。世宗即位,冊為皇后。世宗辦急多暴怒,而後嘗 追悔,每怒左右,後必從容伺顏色,漸為解說,世宗意亦隨解,由是益重之。世宗 征淮,後以帝不宜親行,切諫止之,世宗不聽。師久無功,遭大暑雨,後以憂成疾 而崩。議者以方用兵,請殺喪禮,於是百官朝臨於西宮,三日而釋服,帝亦七日而 釋,葬於新鄭,陵曰懿陵。

後立皇后符氏。後妹也。國初,遷西宮,號周太后。

○世宗七子

世宗子七人:長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讓,次曰熙謹,次 曰熙誨,皆不知其母為誰氏。宜哥與其二,皆為漢誅。太祖即位,詔賜皇孫名誼, 贈左驍衛大將軍;誠,左武衛大將軍;諴,左屯衛大將軍。

顯德三年,群臣請封宗室,世宗以謂為國日淺,恩信未及於人,而須功德大成, 慶流於世,而後議之可也。明年夏四月癸未,先封太祖諸子。又詔曰:“父子之道, 聖賢不忘,再思天閼之端,愈動悲傷之抱。故皇子左驍衛大將軍誼、左武衛大將軍 諴、左屯衛大將軍誠等,載惟往事,有足傷懷,宜增一字之封,仍贈三台之秩。誼 可贈太尉,追封越王;誠太傅,吳王;諴太保,韓王。”而皇子在者皆不封。

六年,北復三關,遇疾,還京師。六月癸未,皇子宗訓,特進左衛上將軍,封 梁王;而宗讓亦拜左驍衛上將軍,封燕國公。後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為恭 皇帝。其年八月,宗讓更名熙讓,封曹王。熙謹、熙誨皆前未封爵,遂拜熙謹右武 衛大將軍,封紀王;熙誨左領軍衛大將軍,蘄王。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謹卒。熙 讓、熙誨,不知其所終。

嗚呼!至公,天下之所共也。其是非曲直之際,雖父愛其子,亦或有所不得私 焉。當周太祖舉兵於魏,漢遣劉銖誅其家族於京師,酷毒備至;後太祖入立,遣人 責銖,銖辭不屈,太祖雖深恨之,然以銖辭直,終不及其家也。及追封妻子之被殺 者,其言深自隱痛之而已,不敢有非漢之辭焉,蓋知其曲在己也。故略存其辭,以 見周之有愧於其心者矣!

譯文

周太祖聖穆皇后柴氏,沒有兒子,收養哥哥柴守禮的兒子作為養子,這就是周世宗。

柴守禮字克讓,因是皇后的親族,拜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周世宗登位,加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光祿卿。

退休後,住在洛陽,整個周世宗朝,不曾到過京城,手下人也沒有誰敢提起這件事,只是把他當國舅禮待。

柴守禮也很放縱蠻橫,曾經在大街上殺人,官府上報,周世宗並不追究。

這時,王溥、王晏、王彥超、韓令坤等人同時在朝任將相,都有父親住在洛陽,和柴守禮每天來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洛陽人大多害怕他們而躲開,號稱為“十阿父”。

柴守禮死時七十二歲,做官到太傳。

唉!父子的恩情太深了!孟子說:虞舜作天子,而父親瞽叟殺了人,於是虞舜拋棄天下,悄悄背著瞽叟逃跑了。

孟子認為天下可以沒有虞舜,但不能沒有公道,虞舜可以拋棄天下,但不能對他的父親用刑,這是作為垂教後世之名言的說法。

然而事情本來就有很多不能按意願去做的!天子有宗廟國家的重任、百官的護衛、朝廷規矩嚴密,如果不幸不能悄悄逃掉,那么怎么辦纔行呢?我讀周的歷史,讀到柴守禮殺人,周世宗放過而不追究,這是因為已經挺身而出,承擔天下重任,但兒子對於父親的義務也很重大,因此寧願承擔違背法律的過失,來伸張父子之道,它之所以符合道義,大概就在於懂得權宜變通的道理。

君子對人處事,不過依照事情的輕重來處理罷了。

刑律執行不嚴事小,對父親不孝事大。

刑律是用來禁止人們為非作歹的,孝道是用來教導人們行善的,它們的宗旨是一樣的,哪個重要呢?加刑於一個人,未必能使天下不殺人,而殺死父親,就滅絕了人道天性,哪個嚴重呢?權衡所說的事情輕重,那么天下雖然不能拋棄,但對父親也不可以施加刑罰。

既然這樣,那么作為虞舜和周世宗這樣的人,應當設法不使瞽叟、柴守禮這樣的人殺人,做到這點就堪稱孝順了!但是如果碰上不能兩全其美的事情,就應按事情的輕重來處理。

周世宗懂得權宜變通,這是很明白的了!周世宗有三個皇后。

貞惠皇后劉氏,不知道她的家世,因為是周世宗微賤時娶的。

周世宗任左監門衛將軍時,得以封為彭城縣君。

周世宗跟隨周太祖到魏州,皇后留在京城,周太祖起兵,漠誅殺了她全家。

周太祖登位,追封她為彭城郡夫人。

周世宗穎德四年夏四月,纔下詔追封彭城郡夫人劉氏為皇后,官府加謐號貞惠,陵墓名惠陵。

宣懿皇后符氏,她的祖父是秦王符存審,父親是魏千符彥卿。

皇居家世代為王,出生於高貴的將相之家,為人明敏果斷,胸懷大志。

最初嫁給李守貞的兒子李崇訓。

李守貞在漢做官,任河中節度使時,已有二心。

有一個術士善於聽人的聲音來判斷吉凶,李守貞讓家裡人出來叫他聽各人的聲音,他聽到皇后的聲音,吃驚地叫道:“這是天下的母親!”李守貞更加自負,說:“我兒媳都是天下的母親,我奪取天下還有什麼疑義呢!”於是決定反叛。

這時漢派遣周太祖討伐他,過了一年,攻破他的城池。

李崇訓知道不免一死,親手殺掉家人,然後輪到皇后,皇后逃跑躲藏,用幕帳遮住自己,李崇訓慌亂中沒有找到皇后,於是自殺。

漢兵進入他家,皇后莊嚴地坐在大廳上,看著軍士說:“郭公和我父親有交情,你們不要動我!”軍士們見此情景不敢逼迫。

周太祖聽說後,認為一個女子能使亂兵不敢冒犯,很驚奇,對她加以安慰勉勵,送回給符彥卿。

皇后感激周太祖不殺之恩,拜周太祖為義父。

她的母親因皇后夫家滅亡,而她一人在戰亂中免於一死,認為是天幸,想讓皇后削髮為尼,皇后不願意,說:“死生有命,這是天意。

何必輕率地毀掉我的容貌頭髮!”周太祖對皇后有恩,而周世宗天性尤其英氣勃勃,聽說皇后這樣,更加把她看得神奇不凡。

到劉夫入死後,就娶她做繼室。

周世宗登位後,冊封為皇后。

周世宗性情急躁常常暴怒,而事後又往往追悔,每次對手下人發怒,皇后必定從容地觀察他的臉色,慢慢為手下人開脫,周世宗怒氣也隨之而消,因此更加看重皇后。

周世宗征伐淮南,皇后認為皇帝不宜親自出征,堅決地勸阻他,周世宗不聽。

出師很久一無所獲,又碰上酷暑大雨,皇后憂慮成疾而死去。

議事的人因為正用兵打仗,請求簡化喪禮,於是百官在西宮上朝祭弔,三天后脫去喪服,皇帝也在七天后脫去喪服,安葬在新鄭,陵墓名懿陵。

後來立皇后符氏,是皇后的妹妹。

建國之初,遷到西宮,稱周太后。

周世宗的兒子七人:長子叫柴宜哥,其次二子都役取名,接若是恭皇帝、柴熙讓、柴熙謹、柴熙誨,都不知道他們的母親是誰。

柴宜哥和下面兩個弟弟,都被漢人殺死。

周太祖登位,下詔賜皇孫名:柴誼,贈左驍衛大將軍;柴誠,贈左武衛大將軍;柴誠,贈左屯衛大將軍。

顯德三年,眾臣請求封贈宗室,周世宗認為建國時間還不長,恩德和信譽還沒有施及百姓,必須大功大德告成,幸福充滿人間,然後商議這件事纔行。

第二年夏四月癸未,先封贈周太祖的幾個兒子。

又下詔說:“父子之道,聖賢不曾忘懷,每每想到夭折的情形,更加觸動悲傷的情懷。

已故皇帝的兒子左驍衛大將軍柴誼、左武衛大將軍柴誠、左屯衛大將軍柴誡等人,想到往事,足以傷情,應當增加一個字的封號,再贈三台的俸祿。

柴誼可以贈太尉,追封為越王;柴誠可以贈太傅,追封為昊王;柴誠可以贈太保,封為韓王。”在世的皇子都不加封。

六年,在北方收復三關,世宗患病,返回京城。

六月癸未,皇子柴宗訓,特進左衛上將軍,封為梁王;柴宗讓也拜為左驍衛上將軍,封為燕國公。

十天后周世宗死,梁王登位,造就是恭皇帝。

這年八月,柴宗讓改名叫熙讓,封為曹王。

柴熙謹、柴熙誨先前都沒有封爵,於是拜柴熙謹為右武衛大將軍,封為紀王;拜柴熙誨為左領軍衛大將軍,封焉薪王。

我朝乾德二年十月,柴熙謹死。

柴熙讓、柴熙誨,不知他們最終如何。

唉!大公之道,是天下共同遵循的。

事有是非曲直,即使父親憐愛兒子,有時也不能為他謀私。

周太祖在魏州起兵時,漠派遣劉銖在京城誅殺他的家族,殘酷狠毒到了極點;後來周太祖入京稱帝,派人責問劉銖,劉銖言辭毫不屈服,周太祖雖恨透了他,但因劉銖言辭耿直,最終沒有傷害他的家人。

到追封被殺死的妻子和兒女時,其言語深深地自我哀痛罷了,不敢有斥責漢的言語,大概知道自己理虧。

因此大略記下這些言辭,從中可見周有對不住自己良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