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智部·蘇轍
作者:馮夢龍
【原文】
《元城先生語錄》云:東坡御史獄,張安道致仕在南京,上書救之,欲附南京遞進,府官不敢受,乃令其子恕至登聞鼓院投進。恕徘徊不敢投。久之,東坡出獄。其後東坡見其副本,因吐舌色動。人問其故,東坡不答。後子由見之,曰:“宜召兄之吐舌也,此事正得張恕力!”仆曰:“何謂也?”子由曰:“獨不見鄭昌之救蓋寬饒乎?疏云:‘上無許、史之屬,下無金、張之託’,此語正是激宣帝之怒耳!且寬饒何罪?正以犯許、史輩得禍,今再訐之,是益其怒也。今東坡亦無罪,獨以名太高,與朝廷爭勝耳。安道之疏乃雲‘實天下之奇才’,獨不激人主之怒乎?”仆曰:“然則爾時救東坡者,宜為何說?”子由曰:“但言本朝未嘗殺士大夫,今乃是陛下開端,後世子孫必援陛下以為例,神宗好名而畏義,疑可以止之。”蘇轍
〔評〕此條正堪為李綱薦張所於黃潛善語參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元城先生語錄》中說:蘇軾被御史彈劾下獄以後,張安道退休閒居在南京,想要為蘇東坡上書求情,本來想要就近在南京呈遞奏摺,可是南京官府不敢受理,於是張安道就讓兒子張恕到登聞鼓院遞奏本。但是張恕在登聞鼓院門口徘徊了很久後,仍然不敢投遞。過了一段時間,蘇東坡出獄,當他看到當年張安道為他求情的奏章副本時,不禁吐著舌頭臉色大變,眾人問他,他不回答。直到蘇轍也看了副本才說:“難怪哥哥要吐舌頭了。他能夠平安出獄,實在要感謝張恕的膽小。”我問他原因,子由說:“你難道沒有聽說過鄭昌為了營救蓋寬饒而獲罪的事嗎?鄭昌在給漢宣帝上奏本中說:‘蓋寬饒在朝堂上沒有許姓、史姓的皇戚,在野也沒有金、張等有力權貴。’這些話正激怒了宣帝,蓋寬饒有什麼罪呢?他的罪就是冒犯了許、史等人,鄭昌再對許、史等人的恃貴驕縱進行譏諷,不是更加火上加油了嗎?今天東坡獲罪下獄就是因為他名氣太大了,甚至超過了朝廷,而張安道卻說:‘東坡確實是個天下奇才!’這怎么能不再次激怒皇上呢?”我說:“那當時如果想要救東坡先生應該如何說呢?”蘇轍說:“只能說大宋自從立朝以來,從來沒有殺過士大夫,而今陛下如果殺了東坡就會開此惡例了,日後子孫萬代必會援此例。神宗看重好名聲而且怕後人議論,或許會因此而改變心意。”
評譯
這段故事可以和前篇的李綱說服黃潛善任用張所的說辭相互對照起來看。
注釋
①東坡:即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
②致仕:古代指官員退休在家。
③南京:指北宋南京應天府,在今河南商丘南。
④登聞鼓:懸鼓於公堂外面,凡百姓有諫言或者冤情,可以擊鼓陳情。
⑤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
⑥仆:此處指《元城先生語錄》的作者劉安世。
⑦蓋寬饒:西漢人,字次公,為人剛正,但因喜諷刺,得罪了當朝權貴。
⑧許、史:許指許伯,宣帝皇后的父親;史指史高,宣帝的外戚。
⑨金、張:金指金日、張指張安世,兩人都是西漢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