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氣壽篇
作者:王充
凡人稟命有二品,一曰所當觸值之命,二曰強弱壽夭之命。所當觸值,謂兵燒壓溺也。強壽弱夭,謂稟氣渥薄也。兵燒壓溺,遭以所稟為命,未必有審期也。若夫強弱夭壽以百為數,不至百者,氣自不足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其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始生而死,未產而傷,稟之薄弱也。渥強之人,不卒其壽,若夫無所遭遇,虛居困劣,短氣而死,此稟之薄,用之竭也。此與始生而死,未產而傷,一命也,皆由稟氣不足,不自致於百也。
人之稟氣,或充實而堅強,或虛劣而軟弱。充實堅強,其年壽;虛劣軟弱,失棄其身。天地生物,物有不遂;父母生子,子有不就。物有為實,枯死而墮;人有為兒,夭命而傷。使實不枯,亦至滿歲;使兒不傷,亦至百年。然為實、兒而死枯者,稟氣薄,則雖形體完,其虛劣氣少,不能充也。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何則?稟壽夭之命,以氣多少為主性也。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何則?疏而氣渥,子堅強;數而氣薄,子軟弱也。懷子而前已產子死,則謂所懷不活。名之曰懷,其意以為已產之子死,故感傷之子失其性矣。所產子死、所懷子凶者,字乳亟數,氣薄不能成也;雖成人形體,則易感傷,獨先疾病,病獨不治。
百歲之命,是其正也。不能滿百者,雖非正,猶為命也。譬猶人形一丈,正形也,名男子為丈夫,尊公嫗為丈人。不滿丈者,失其正也,雖失其正,猶乃為形也。夫形不可以不滿丈之故謂之非形,猶命不可以不滿百之故謂之非命也。非天有長短之命,而人各有稟受也。由此言之,人受氣命於天,卒與不卒,同也。語曰:“圖王不成,其弊可以霸。”霸者,王之弊也。霸本當至於王,猶壽當至於百也。不能成王,退而為霸;不能至百,消而為夭。王霸同一業,優劣異名;壽夭或一氣,長短殊數。何以知不滿百為夭者百歲之命也?以其形體小大長短同一等也。百歲之身,五十之體,無以異也;身體不異,血氣不殊;鳥獸與人異形,故其年壽與人殊數。
何以明人年以百為壽也?世間有矣。儒者說曰:太平之時,人民侗長,百歲左右,氣和之所生也。《堯典》曰:“朕在位七十載。”求禪得舜,舜征三十歲在位。堯退而老,八歲而終,至殂落,九十八歲。未在位之時,必已成人,今計數百有餘矣。又曰:“舜生三十,徵用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適百歲矣。文王謂武王曰:“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文王九十七而薨,武王九十三而崩。周公,武王之弟也,兄弟相差,不過十年。武王崩,周公居攝七年,復政退老,出入百歲矣。邵公,周公之兄也,至康王之時,尚為太保,出入百有餘歲矣。聖人稟和氣,故年命得正數。氣和為治平,故太平之世多長壽人。百歲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物先秋後秋,則亦如人死或增百歲,或減百也;先秋後秋為期,增百減百為數。物或出地而死,猶人始生而夭也;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於三百也。傳稱:老子二百餘歲,邵公百八十。高宗享國百年,周穆王享國百年,並未享國之時,皆出百三十四十歲矣。
譯文
人們承受(氣而形成的)壽命有兩種:一是恰好碰上(意外情況短命)的命,二是因身體強弱而造成的壽命長短的命。恰好碰上的意外情況,為被兵器殺死,火燒死,土壓死,水淹死。體強長壽,體弱夭折,是說人承受氣的厚薄多少。被兵器殺死、火燒死、土壓死、水淹死,是以遇上的承受的意外情況來決定的命,這就未必有確定的日期。至於說人因身體強弱而造成的壽命長短,是以一百歲為界限,活不到一百歲,是因為承受的氣本身不充足,如果承受的氣多他的體質就強健,體質強健他的壽命就長;要是承受的氣少他的體質就虛弱,體質虛弱壽命就短,壽命短就多病,短壽。剛生出來就死了,還沒有出生就亡了,都是承受的氣太少了的緣故。承受的氣多,體質強健的人,必定能活滿他的百歲壽限。至於說沒有什麼坎坷的遭遇,閒居在家,都會感到疲乏氣短,氣短而死,這是承受的氣少,被用盡了的緣故。這與剛生出就死了,沒有出生就亡了的,同屬一種命,都因為承受的氣不充足,不能自己活到一百歲。
人承受氣,有的充實而堅強,有的虛少而軟弱。充實堅強的,他的壽命就長;虛少軟弱的,就會喪失他的生命。天地生出萬物,萬物中有的長不成;父母生下子女,子女有的長不大。萬物長成了果實,卻會枯死落下。人生出了子女,卻會短命死亡。假使果實不枯死,也能夠長到成熟;假使子女不死亡,也能夠活到百歲。然而,長成了果實,生下了子女之所以會枯死短命,那是因為承受的氣太稀薄,雖然他們形體完整了,但是由於他們承受的氣虛而少,不能充滿整個果實和身體。嬰兒出生,哭喊聲宏亮高亢暢通的就會長壽,聲音沙啞低小的就會夭折。為什麼呢?因為承受長壽、夭折的命,是由氣的多少來決定它的。婦女少懷孕,子女就會存活,多生育,子女則活不成。那又為什麼呢?因為生育少氣充足,子女體質堅強;生育頻繁氣稀少,子女體質軟弱。懷孕時,如果先前生下的孩子死了,人們就會認為這次所懷的胎兒活不成,於是命名它叫“殰”。他們的意思認為,早先生下來的孩子死了,(母親必然很悲痛),所以悲傷時懷的胎兒就會失去他的正常壽命。生下孩子死過的人,所懷的胎兒不吉利,生育頻繁,由於承受的氣稀薄,胎兒不能形成。即使長成人的形體,也容易感染疾病受到傷害,而且唯獨他比別人先得疾病,這種疾病唯獨又治不好。
活到百歲,是人的正常壽限。不能活滿百歲的,雖然不是正常壽限,但仍是壽命。比如人的身高一丈,是正常形體。所以稱男子為丈夫,尊稱老頭,老婦為丈人。不滿一丈的,就喪失了人的正常身高。即使喪失了人的正常身高,但仍就是人體。身高不能因為不滿一丈的緣故,就說他不是人體,如同人的壽命不能因為不滿一百歲的緣故,就說他不是壽命。不是天支配著人壽命的長短,而是人承受的氣各有不同。這樣說來,人是從天那兒承受氣與命,能不能活滿百歲,都相同。俗話說:“謀取王業不成,退一步大約能稱霸。”霸業,比王業次一等。霸業本來應當達成王業的,就像人的壽命應當活到百歲一樣。不能成就王業,退而稱霸;不能活到百歲,縮短而為夭折。王業霸業同是治國之業,只是優劣的不同名稱;長壽與短命同是承受一種氣,只是壽命時間長短不同。
怎么知道不滿一百歲死去的算夭亡呢?以百歲作人的正常壽命,是因為人身體的大小、高矮都一樣(差不多)。百歲人的身體,與五十歲人的身體,沒有什麼不同。他們身體一樣,血與氣也相同。鳥獸與人有不同的形體,所以它們的生命長短與人的壽數不同。怎么能證明人的年齡以百歲為壽數呢?(百歲的人)世間是有的。儒者說:“社會太平的時候,人民身體高大,能活到百歲左右,那是由於陰氣陽氣調和而成的緣故。《堯典》上說:“我堯在位七十年。”尋求禪讓找到了舜,舜被徵召二十年後才即位。堯退位養老,八年後去世,到死時已是九十八歲。沒有在位的時候,一定已經成人,如今計算歲數也該有一百多歲了。又說:“舜有三十歲,被召用二十年,在位五十年,到去各地巡遊時才死。”應當有百歲了。文王對武王說:“我一百歲,你九十歲,我給你三歲。”那文王就是九十七歲死,武王是九十三歲死。周公,是武王的弟弟,兄弟相差不過十歲。武王死,周公攝政七年,還政退休養老,活到百歲上下。邵公,周公的兄長,到康王時,還做了太保,活了一百多歲。聖人承受的是和氣,所以年齡都活到了百歲。陰氣陽氣調和使社會得到安定,天下太平,所以,太平社會多長壽的人。百歲的壽命,大概是人年齡的正常壽限,就像植物到秋死去,是植物生命的正常期限。人超過百歲死與不到百歲死也標誌正常壽限。植物有的在秋天前死去,有的在秋天后死去,這也同有人超過百歲死,有人不到百歲死一樣。植物秋前死與秋後死都算正常期限。植物有的長出地面而死,就像人剛出生而夭亡。植物有的過了秋天不死,也同人的年齡超過百歲達到三百歲一樣。傳說老子有二百多歲,邵公有一百八十歲。高宗在位一百年,周穆王在位一百年,加上沒有在位的時間,都超出了一百三四十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