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十五·為文論事

作者:洪邁

為文論事,當反覆致志。救首救尾,則事詞章著,覽者可以立決。陳湯斬郅支而功未錄,劉向上疏論之,首言:“周方叔、吉甫誅獫狁。”次言:“齊桓公有滅項之罪,君子以功覆過。李廣利靡億萬之費,捐五萬之師,僅獲宛王之首,孝武不錄其過,封為列侯。”末言:“常惠隨欲擊之烏孫,鄭吉迎自來之日逐,皆裂土受爵。”然後極言:“今康居國強於大宛,郅支之號,重於宛王,殺使者罪甚於留馬,而不煩漢士,不費斗糧,比於貳師,功德百之。”又曰:“言威武勤勞則大於方叔、吉甫,列功覆過則優於齊桓、貳師,近事之功則高於安遠、長羅,而大功未著,小惡數布,臣竊痛之!”於是天子乃下詔議封。蓋其一疏抑揚援證,明白如此,故以丞相匡衡、中書石顯,出力沮害,竟不能奪。不然,衡、顯之議,豈區區一故九卿所能亢哉?

譯文

寫文章論述事情,應當反反覆覆突出中心思想,使首足連一,這樣,就會演得事理明顯,詞氣充沛,看的人馬上就可以形成決發性的念見。陳湯斬殺匈奴的邱支骨鄒單于,可是功勞未被朝廷記錄,劉向上奏論述此事,開頭說:“周代方叔、尹言甫誅滅獫狁(匈奴的古稱) ,功成名就。”其次說:“齊桓公有伐滅項國之罪,可是有道德的人根據他具有尊周的大功,也就一再遮掩他的過錯。李廣利耗費了億萬的費用,損失了五萬軍隊,只獲得了大宛國王的腦袋,孝武皇帝卻不考校他的罪過,封他為列侯。”末了說:‘常惠是隨著願意打仗的烏孫兵進擊匈奴,鄭吉也只是迎來了自願歸附的匈奴的日逐王,然而都被認為有功,封茅襲土,授於爵位,常惠為長歲侯,鄭吉為安遠侯(按:漢時封侯,並不實有其地,列土之說,只沿習古來常語)。”然後極力進言:“現在康居國比大宛強大,郅支的名號,也比大宛國王的重要,郅支誅殺漢朝使臣的罪過也超過大宛的保留良馬汗血馬不來進貢,無論從哪方面說前者都是強敵。可是陳湯不用漢軍一兵一卒,沒有耗費升斗之糧,立此大功,要是和貳師將軍李廣利相比,功勞則為其百倍。”又說:“陳湯這功,要論威武勤勞,則比方叔、尹吉甫的大;要說陳述大功不計小過,則要比齊桓公、貳師將軍的貢獻大;要談時間遠近,同是近日立功,其功也要高於安遠侯和長羅侯,可是,這么大的功,竟未見記錄,然而小的過錯,卻屢次傳播,我內心裡實在為他感到痛惜。”於是天子才下令要群臣議論該如何封賞。因為他的一封奏章,或抑或揚,多方取證,寫得這樣的明明白白,所以任憑宰相匡衡、中書令石顯之流下力氣阻止,終究沒能破壞成功。不是這然的話,匡街、石顯的議論,哪裡是小小的一個至多做過九卿之一的劉向所能對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