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行由·第十節

作者:佚名

慧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遁,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議,見慧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慧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議,猶如真金。於是為慧能祝髮,願事為師。慧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慧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慧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別。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慧能後來到了曹溪,又被惡人尋找追逐,於是躲到四會,與獵人為伍以避難,一共過了十五年,經常隨機給獵人們講說佛法。獵人們常讓我看守捕獲獵物的網罟,我每見到活獵物誤入網罟,就放走它們。每到吃飯的時候,我把素菜放在獵人們的肉鍋里捎帶煮熟。有的人問我為什麼不吃肉,我就回答:“我只吃肉邊的素菜。”終於有一天,我想,到了該弘揚佛法的時候了,不能老是隱遁。我就走出山林,來到廣州法性寺,正遇上印宗法師在講解《涅槃經》。當時有風吹動了旗幡,一個僧人說是風在動,另一個僧人說是旗幡在動,爭論不休。慧能就參與討論說:“既不是風動,也不是旗幡動,是諸位仁者的心在動。”所有在場的人都被我的話震驚了。印宗把我請到上座,詳細詢問我佛法的深奧含義,他見我回答時言語簡潔理當,不受經典字句的拘束。印宗說:“行者一定不是普通人,早就聽說黃梅的袈裟佛法都傳到嶺南來了,是不是就是行者你呢?”慧能回答說:“不敢當。”印宗於是再行敬禮,請求我把五祖傳授的袈裟和缽盂拿出來,給大眾觀看。印宗又問我:“黃梅的祖師在付託傳法時,有什麼指示教誨?”慧能回答說:“倒也沒有什麼指示教誨,只是說要認知自己的本性,並不說禪定、解脫的方法。”印宗問:“為什麼不說禪定、解脫的方法呢?”慧能回答說:“因為禪定和解脫是兩種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印宗又問:“什麼是佛法的不二之法?”慧能說:“法師你講《涅槃經》,如果明白佛性,這就是不二之法。例如高貴德王菩薩曾問佛:如果有人犯了四重禁,作了五逆罪,還有一闡提等,他們是不是斷絕了善根佛性呢?佛回答說:善根有兩種,一個是常,另一個是無常,可是佛性並沒有常和無常之分別,所以不是斷絕,這才叫做不二法門;五蘊和十八界,凡夫看見是兩個,有智慧的人就能夠懂得它們的本質並無分別。像這樣無二的真性,就是佛性。”印宗聽了我的回答,滿心歡喜,合掌作禮,說自己講的經就像瓦礫;而仁者您的講論,就像真金。於是印宗就為慧能剃髮,並願拜我為師。慧能就在菩提樹下開始講授東山法門。慧能從黃梅東山禪寺得到佛法真傳,此後經歷了無盡的辛苦和危險,曾經命如懸絲。今天終於能夠和韋使君、眾位官員、僧尼、道人、信佛大眾共同聚會,這都是我們經歷累世的劫數修成的緣分,也是我們在過去生生世世中供養各代佛祖的功德,才能一起種下善根,這才能有幸聽聞到如上的頓教法門,和我獲佛法的因緣過程。頓教是佛和祖師傳下來的,並不是慧能自己的智慧發明。大家如果願意聽受佛和祖師的教理,就要首先使自己的心念清淨無染。聽了以後,要各自去除疑惑,就好像聽佛和祖師親自講說一樣。大家聽了講述後,都很高興,行禮退出。

注釋
①曹溪:廣東省韶關市南。
②四會:廣東省四會縣,今新會縣。
③《涅槃經》:即《大般涅槃經》,主要教義是“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④幡:寺院裡的旗子,窄長,是佛教法物。
⑤仁者:佛教講慈悲為懷,故可稱和尚為仁者。這是慧能對法性寺僧人的尊稱。
⑥高貴德王菩薩:全稱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
⑦四重禁:即姦淫、殺戮、偷盜、大妄語四重罪。
⑧五逆:罪惡之極逆於常理,又叫五間業。
⑨一闡提:佛教稱斷絕善根之極惡人為一闡提,但誓願濟度眾生自己不成佛的菩薩也被稱作一闡提,所謂二種一闡提,這裡是指前者。
⑩蘊:指五蘊,又稱五陰,即色、受、想、行、識。某甲:自稱,相當於“我”。祝髮:剃髮。東山法門:指自己講的佛法是從黃梅憑茂山弘忍處得到的真傳。使君:對韋琚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