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靈樞·營衛生會

黃帝問於歧伯曰:人焉受氣?陰陽焉會?何氣為營?何氣為衛?營安從生?衛於焉會?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願聞其會。歧伯答曰:人受氣於榖,榖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故太陰主內,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矣,日中而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歧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暝,老者之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暝。

黃帝曰:願聞營衛之所行,皆何道從來?歧伯答曰: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

黃帝曰:願聞三焦之所出。歧伯答曰: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下,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常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大會於手太陰矣。

黃帝曰:人有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於面,或出於背,或出於身半,其不循衛氣之道,何也?歧伯曰:此外傷於風。內開腠理,毛蒸理泄,衛氣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氣剽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循其道,故命曰漏泄。

黃帝曰:願聞中焦之所出。歧伯答曰: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

黃帝曰:夫血之與氣,異名同類,何謂也?歧伯答曰: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

黃帝曰:願聞下焦之所出。歧伯答曰: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榖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

黃帝曰:人飲酒,酒亦入胃,榖未熟而小便獨先下,何也?歧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清,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黃帝曰:善。余聞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之謂也。

譯文

黃帝向岐伯問道:人從哪裡接受精氣?陰氣和陽氣在哪裡交會?什麼氣叫做營?什麼氣叫做衛?營氣在哪裡產生?衛氣在哪裡與營氣會合?老年和壯年氣的盛衰不同,晝夜氣行的位置也不一樣,我希望聽聽它會合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人身的精氣,主要依靠五穀,當五穀入胃後,經過消化,它的精微部分就傳給了肺臟,五臟六腑都因此而受到了營養,其中清的稱為營氣,濁的稱為衛氣,營氣流行在脈中,衛氣流行於脈外,周流全身,永不休止,營氣各循行五十周之後又會合。陰陽相互貫通,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分二十五周,行於陽分亦二十五周,分為晝夜各半,所以衛氣行於陽則醒寤,行於陰則睡眠。因此,衛氣行於中午而陽氣盛,稱為重陽;衛氣行於半夜而陰氣盛,稱為重陰。太陰主內,太陽主外,營氣、衛氣行陰行陽各二十五周,分為晝夜各半。夜半是陰最盛的時候,夜半以後陰氣漸衰,至黎明時分陰氣已盡而陽氣繼起,中午是陽氣最盛的時候,太陽偏西,陽氣漸衰,太陽落下,陽氣已盡而陰氣繼起,到夜半時分,營衛之氣會合,人人都要入睡,叫做合陰。黎明時陰氣盡而陽氣又起,象這樣循行不止,與天地陰陽的運轉道理是一致的。

黃帝說:老年人在夜間睡眠很少,是什麼氣使他這樣呢?少壯的人在白天睡眠很少,是什麼氣使他這樣呢?

岐伯回答說:少壯者氣血旺盛,肌肉滑潤,氣道通暢,營衛的運行不失其正常規律,所以白天特別精神,夜間也能熟睡。老年人的氣血衰退,肌肉干枯,氣道滯澀,五臟之氣互相搏結,不能調和,所以營氣衰少,衛氣內敗,造成白天沒精神而夜間也不能熟睡。

黃帝說:我希望聽到營、衛二氣的循行都是從哪裡開始的?

岐伯回答說:營氣是從中焦發出的,衛氣是從上焦發出的。

黃帝說:希望聽一下上焦發氣的情況。

岐伯回答說:上焦之氣出於胃的上口,並於食道上行,穿過隔膜,布散於胸中,橫走腋下,沿手太陰肺經的部位下行,返回到手陽明大腸經,上行至舌,下注於足陽明胃經,常與營氣並行於陽二十五周,行於陰亦二十五周,循行五十周后,又會於手太陰經。

黃帝說:人在有熱的時候,飲食剛下胃,其精微之氣尚未化成,汗就先出來了,或出於面,或出於背,或出於半身,它並不沿著衛氣所運行的通道而出,這是什麼道理?

岐伯說:這是由於外傷於風邪,以致在內腠理開疏,皮毛為風熱之邪所蒸,腠理因之開泄,衛氣就走出,當然就不一定沿著它運行的正常道路了。這是因為衛氣的性質慓悍滑疾,見到開泄的地方就走,所以不能從它正常通道走出,這叫做漏泄。

黃帝說:希望聽到中焦的活動情況。

岐伯回答說:中焦也是合在胃中的,在上焦之後,中焦接受水谷,經過消化,笮去糟粕,承受精液,向上傳注於肺,然後化生而成為血液,以養人體,沒有什麼比它更寶貴的了。所以獨能行於經脈之道,叫做營。

黃帝說:血和氣,名稱雖不同,但卻屬於同一類,這是什麼道理呢?

岐伯回答說:衛是水谷精氣化成,營也是水谷精微的變化,所以血和氣,名稱雖不同,但屬於同類。因此,脫血的,不可發汗;傷氣的,不可失血,所以人生有一死而不可能死而再生。

黃帝說:希望聽您談談下焦的活動情況。

岐伯回答說:下焦在胃的下口,將糟粕輸送至大腸,又將水液注入膀胱,逐漸滲泄。所以水谷等物質,經常貯存在胃中,經過消化,形成的糟粕向下輸送至大腸,成為下焦主要活動之一。水液也向下滲灌,擠去其水,另留清液,其污濁部分就沿下焦進入膀胱。

黃帝說:人喝了酒,酒也入於胃中,穀物尚未經腐熟消化和分別清濁,而小便就能先排泄,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酒是穀物經過腐熟而釀成的液汁,其氣慓悍清純,所以即使在食物以後入胃,也會比食物先由小便排出。

黃帝說:很對!我曾聽說人體內上焦的作用乃升化蒸騰,象天空的霧一樣;中焦的作用乃腐熟穀物,象水之腐物一樣;下焦的作用乃決瀆流通,象溝道排水一樣,就是這個道理。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