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播種·苧麻木綿

大哉!造物發生之理,無乎不在。苧麻本南方之物,木綿亦西域所產,近歲以來,苧麻藝於河南,木棉種於陝西,滋茂繁盛,與本土無異。二方之民,深荷其利。遂即己試之效,令所在種之。悠悠之論,率以風土不宜為解。蓋不知中國之物,出於異方者非一:以古言之,胡桃、西瓜,是不產於流沙、蔥嶺之外乎?以今言之,甘蔗、茗芽,是不產於牂牁、邛、籜之表乎?然皆為中國珍用,奚獨至於麻、綿,而疑之?

雖然托之風土,種藝之不謹者,有之,抑種藝雖謹,不得其法者亦有之。故特列其種植之方於右,庶勤於生業者,有所取法焉。他日功效有成,當暑而被纖絺之衣,盛冬而襲麗密之服,然後知其不為無補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真是了不起的偉大啊!自然界萬物發生的神理奧秘,無處不在。苧麻本是南方的產物,木棉本是西域的產物,但近年來,苧麻種植在河南,木棉種植在陝西,而且生長茂盛,與在其本土種植的完全沒有分別。兩地百姓蒙受到極大的利益。為此遂在試種成功的基礎上,指令各處隨地種植。空洞浮淺的議論,大都是用風土不宜種植辯解。這都是因為不知曉中國(今日)的產物,原產異地的並不在少數:用過去的事例講,如胡桃、西瓜等,難道不是產於流沙、蔥嶺以外嗎?用今天的事例講,甘蔗、茶葉等,難道不是產於牂牁、邛、籜等很遠的地方嗎?但它們今天皆被中國視為珍品食用,為什麼單單會在引種苧麻和木棉問題上,便發生疑慮呢?

雖然都用“風土不宜”作藉口,實際情況卻是有的種藝不夠細心;或有的種藝雖然細心,但卻不知曉種植方法。為了這個緣故,專門將種植方法列述於上,供需要農業生產技術的人採用。日後生產取得成功,盛暑天氣穿上夏布衫,嚴寒天氣穿上棉衣,那時便會知道,我講的話並不是毫無補益的了。

注釋
①造物發生之理,無乎不在:造物:迷信的說法是指天上的神,科學的說法應為自然界。理:道理,法則,規律。為求譯文適合作者的口吻,譯作“神理奧秘”。
②今天的通行說法,認為棉花是從陸路傳入陝西,從海路傳入南方的福建等地。
③流沙:指新疆的大沙漠。蔥嶺:在新疆西部。流沙、蔥嶺,泛指西域。
④牂牁:漢置牂牁郡,在今貴州境。邛、籜:在今四川西昌一帶。
⑤中國:古時所說的“中國”,主要指黃河流域。
⑥指卷二《苧麻》、《木綿》兩篇。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