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大匡解
維周王在酆,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詔牧其方,三州之侯鹹率。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於大庭。問罷病之故,政事之失,刑罰之戾,哀樂之尤,賓客之盛,用度之費,及關市之徵,山林之匱,田宅之荒,溝渠之害,怠墮之過,驕頑之虐,水旱之災。曰:“不穀不德,政事不時,國家罷病,不能胥匡,二三子不尚助不穀,官考厥職,鄉問其人,因其耆老,及其總害,慎問其故,無隱乃情。”及某日以告於廟,有不用命,有常不赦。王既發命,八食不舉,百官質方,□不食饔。
及期日質明,王麻衣以朝,朝中無采衣。官考其職,鄉問其利,因謀其災,旁匡於眾,無敢有違。詰退驕頑,方收不服,慎惟怠墮,什伍相保,動勸游居,事節說茂,農夫任戶,戶盡夫出。農廩分鄉,鄉命受糧,程課物征,躬競比藏,藏不粥糴,糴不加均,賦灑其幣,鄉正保貸。成年不償,信誠匡之類,以輔殖財。財殖足食,克賦為征,數口以食,食均有賦。外食不贍,開關通糧,糧窮不轉,孤寡不廢。滯不轉留,戍城不留,□足以守,出旅分均,馳車送逝,旦夕運糧。於是告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所在,津濟道宿,所至如歸。幣租輕,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資貴賤,以均游旅,使無滯。無粥熟,無室市,權內外,以立均,無蚤暮,閭次均行。均行眾從,積而勿□,以罰助均,無使之窮,平均無乏,利民不淫。無播蔬,無食種,以數度多少省用。祈而不賓祭,服漱不制。國不鄉射,樂不牆合。屋有補無作。資農不敗務。非公卿不賓,賓不過具。哭不留日,登降一等。庶人不獨,葬伍有植,送往迎來,亦如之。有不用命,有常不違。
譯文
周文王居程,第三年,遭受了大災荒,五穀不收,就作《大匡》以詔令治理他的領地。
三州的諸侯都恭順之後,文王就召卿士、國老、三公、諸大夫及所有執事官在王宮前大院朝見,詢問疲病的緣由、政事的失誤、刑罰的乖違、哀樂的過度、宴饗的豐盛、用度的浪費,以及關市的稅收、山林的匱乏、田宅的荒蕪、溝渠的損壞、怠惰的過錯、驕頑的暴虐、水旱的災害。說道:“我無德行,政事不合時宜,致使國家疲病,不能相救。各位還不幫助我嗎?考察官員是否盡職,向人們了解各地情況。通過那些長者,掌握所有害民的人與事。詳細追問緣由,不得隱瞞那些真情,直到某一天報告到宮中。凡有不盡力的,將使用固有的刑罰,決不寬恕。”
文王發布命令以後,入內宮,食不列鼎、不奏樂。百官仿效之,不再享用供給的熟食。到約定的朝見日早上,文王穿麻布衣服上朝,朝中沒有穿彩服的。
對官員的任職進行了考察,了解了各地該辦的利民之事。就得想法賑救災荒。廣泛救助災民,官員不得違抗。查究清退驕頑兇殘的人,收捕放逐對抗不滿的人。謹慎地連繫那些怠惰的,使什伍自相擔保。感化勸勉遊手好閒的,把事情辦得合於節度,一年四季都順順噹噹。使農夫各自養家,家家男子都出門耕種。農夫的倉廩分設各地,各地自命農夫納糧。按規定徵收穀物,各自競相比賽積藏。藏糧不要買賣,買賣就不再均衡。布散公家的錢幣,鄉正作借貸的擔保。豐年也不急於償還,真誠進行救助,便於輔助百姓生財。到了財生食足,能夠收取再作徵收。按人口供給食物,人人有食才可征取賦稅。外地食物不足,就開關周濟糧食。糧食少的就不轉運,但孤寡不得拋棄。糧食多的不必留存.要轉運外鄉。邊城糧食不多,也不必多留,足夠眾人守城就行。派出眾人幫助勞動,趕著車子送回他們,不分早晚運送糧食。
於是布告四方:
商旅當廣泛外出,愉快地交流貨物。坐船過渡,路上住宿,感到所至如歸。如果錢幣輕,就作大錢以代替小錢流行。物資交流,價格高低要公平,要使商務不停頓。不得出售熟食,不得暗中交易。衡量本地與外地物價,制定平均價格,做到早晚不分。鄰里勞役要均等,只有均等眾人才會順從。先屯積而不出售的,當罰沒而幫助均衡,不讓有的人淪為貧困。財物平均而不讓有人缺乏,取利於民也不得過分。
不要捨棄蔬菜,不要吃掉種子。用數目計算物資的多少,節省用度。只祈禱,不祭祀。服裝洗舊不制新。車子不彩繪,人不食肉,馬不食谷。國內不舉辦鄉射,奏樂不得合奏。房舍只修補不新建,幫助農民而不危害農事。非公卿不用賓禮,宴饗不備辦過多食物。辦喪事不超過一天,喪祭規格都降一等。老百姓不單獨埋葬,每五戶做統一安置。送往迎來也同樣簡化。有不認真執行者,當用已定刑罰處置,決不違背。